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波消解对鱼、鸟羽毛等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同时研究了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和验证,用微波消解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具有多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对于生物样品中的确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1+1)王水在沸水浴中加热消解土壤样品,再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汞的方法,确定最佳氢化物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微波消解对水、土壤、农作物环境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并对各种最佳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安全,且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4.
两种消解土壤中硒的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硒时,采用(1 3)王水沸水浴消解土壤样品的可行性,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消解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硒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在世界各地的土壤中有着广泛的分布.砷会影响到人内脏器官功能,而且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性.在测定土壤中砷的过程中,采用硝酸、硫酸、高氯酸消解体系进行对土壤进行消解处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以HNO3-H2SO4-HCIO4混合酸进行消解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体中As。本法克服了以HNO3-HCIO4混合酸放置过夜、消解不完全和消解慢等弊端,同时研究了消解方法、酸度、还原剂浓度以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通过对标准样品消解测定,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2.3%,完全满足生物体中As的分析要求,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检验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截流水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的测定方法目前有银盐法、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砷斑法等。本文用HNO3-HClO4消解液消解水样,断续流动进样,在KBH4-盐酸体系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我公司截流水中的砷含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出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0%~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该方法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稳定,达到环境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原子荧光法测定医疗废弃物焚烧废气中的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王水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医疗垃圾焚烧炉所产生的废气进行采集所得到的滤筒进行消解分析,讨论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汞的检出限为0.009μg/L,回收率为90.8%和94.3%,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用微波消解器消解,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样品中的铅.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分析条件下,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样品中的铅.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分析方法。以溴化剂作为有机汞的消解剂 ,在有、无溴化剂的存在下 ,采用流动注射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总汞和无机汞 ,差减法求出有机汞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干扰少 ,经加标回收实验验证 ,回收率达 95 %~ 10 5 %。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采用自制的石英管加热处理样品,高锰酸钾溶液吸收释放的Hg0,盐酸羟胺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后直接用HG-AFS测定广西北部湾地大气颗粒物中总汞的方法。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地区主要城市南宁、钦州、防城港和北海大气颗粒物中总汞的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49、0.43、0.52和0.43 ng/m3,远低于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量》(TJ36-79)。该方法样品处理无需湿法消解,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好的精密度,适合大气颗粒物中总汞的检测分析,可为汞污染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硝酸-盐酸混合试剂热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定绿色食品产地土壤中总砷.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7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4%,加标回收率为97.8%~102%之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污泥中总砷的方法。采用了均匀设计〔U10*(108)〕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以研究和优化分析参数和条件。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总砷含量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21 mg kg-1,线性范围为0.24-100μg L-1,加标回收率在91.0%-94.5%之间。测定11份有证土壤样品(浓度值10.7±0.8 mg kg-1)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6%。该方法经标准样品验证后,成功用于污泥实际样品的测定,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技术,同时测定海水养殖基地环境介质底泥、海水和水产品中微量As和Hg。研究了载流、KBH4浓度对As和Hg测定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操作条件下,As和Hg检出限分别为0.028 3μg/L、0.017 4μg/L。底泥中As和Hg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7%~112.6%和91.7%~110.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5.3%和2.2%~4.3%;海水中As和Hg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2%~101.8%和90.0%~10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5.6%和2.1%~4.5%;水产品中As和Hg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6%~102.0%和89.2.0%~108.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9%和1.7%~4.4%。  相似文献   

15.
大辽河口痕量元素砷的河口混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辽河口痕量元素砷的河口混合行为.分别于2010年4、7、11月从大辽河口采集20个站位,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溶解态砷的含量,目的是探讨大辽河口砷的来源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大辽河口4、7、11月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8~44.1、1.19~14.6、1.27~12.4μg.L-1;4月含量最高,7月次之,11月最低.不同季节其行为差别很大,7月其行为是保守的;4、11月在整个盐度范围其行为是非保守的,但在盐度1~30、10~30之间是保守的.不同季节河流砷的输送通量差异不大,4月起通量主要受砷浓度控制,11月主要由流量控制,7月由两者共同控制.7月河口通量主要来自于河流的输送,4、11月则主要来自河口内部.同世界上其他河口相比,大辽河口砷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区水体沉积物中金属污染及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淮南矿区为例,评价长期采矿活动(尤其是煤矸石堆积)造成的矿区水体中金属污染. 从不同开采历史的矿井区中选择4个代表性采煤沉陷水体,系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 使用美国POEMS(Ⅱ)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对沉积物中主要有害金属元素(Cd,Cr,Cu,Pb,Zn,As,Hg)的含量进行分析,用加拿大沉积物标样(LKSD-1)控制分析质量. 采用沉积物质量标准、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金属元素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沉积物已显现采矿活动的金属污染贡献,且具有累积性;开采历史及煤矸石风化时间越长,矿井区水体沉积物的金属污染程度越重. 各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均在中等以下,生态危害程度均为轻微级(Cd>Hg>Cu>As>Pb>Cr>Zn). 说明在该典型低硫煤采矿区,近百年的采矿活动尚未导致矿区水体严重的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河口及附近水域沉积物砷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在秦皇岛汤河和戴河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沉积物中As含量,分析沉积物As含量与沉积物有机质、pH以及上覆水体As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条河流沉积物As含量的分布均为:河口>近海岸>河段。沉积物中As含量与上覆水体中A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文章还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砷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汤河河段沉积物和戴河所有取样点沉积物As含量较低,属《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其地积累指数(Ige)o属清洁水平。而汤河河口和海岸沉积物中As含量较高,属《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二类,其地积累指数(Ige)o属轻度污染或偏中度污染水平。2条河流沉积物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r)i均属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求铅的工业流动规律,寻求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基础上,建立了铅酸电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获得了铅的工业流动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提高铅的生态效率,有助于铅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持较高的铅循环率、较低的铅排放率.提出了铅流状况的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通过与瑞典某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中国铅的循环率低下、铅的排放率偏高、铅酸电池年产量持续增长等,造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生态效率十分低下.结合中国铅业实况,分析了铅的循环率低下和铅的排放率偏高的成因,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固体添加剂对煤气化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改进的地球化学富集因子(MGEF),采用氢化物发生器和原子荧光光谱法联用(HD-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原煤和气化产生的灰焦中AS、Cd、Co、Cr、Cu、Mn、Hg、Pb、V、Se、Sr、Zn12种痕量元素含量,研究了石灰石、白云石、碳酸钠3种固体添加剂对痕量元素的控制规律,发现不同添加剂对痕量元素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向煤中添加石灰石和白云石后,几乎所有痕量元素在灰焦中的MGEF都增加.石灰石分解形成的CaO对AS、Co、Cr、Se、Zn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对Cd、Cu、Hg、Pb、V、Sr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并且CaO对Cd、Cu、V的吸附能力大于Hg、Pb、Sr.白云石对AS、Co、Cr、Hg、Pb、V、Zn的抑制效果比石灰石好,但对Cu、Se、Sr抑制效果不及石灰石.向煤中添加碳酸钠后,灰焦中AS、Cd、Cr、Pb、Se的MGEF减少,Zn的MGEF增加,Co、Cu、Hg、V、Sr的MGEF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高超  李霁  刘征涛  徐镜波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0):1596-1601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中Pb、Cd、Cr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 回避试验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产生完全回避反应的土壤w(Pb)、w(Cd)、w(Cr)分别为2 000、120、120 mg/kg. 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土壤Pb、Cd、Cr对赤子爱胜蚓14 d LD50(半数致死浓度)的分别为2 526.05、362.83、229.44 mg/kg. 在检测Pb、Cd和Cr污染土壤时,赤子爱胜蚓回避试验的灵敏度要高于急性毒性试验. 该研究结果揭示出,赤子爱胜蚓的回避行为指标能够成为土壤生态系统风险评价和毒性效应研究的生物标志物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