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有的环境管理法律体系十分庞大,但因系统的目的性、外适应性和内协调性都存在着许多不足,配套的管理制度滞后,在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和多样的条件下,社会要求对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文章根据中国环境管理体系现状,通过对现有法律体系的地位、效力、目的性、适用性和8项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权限、手段等方面进行剖析,并从环境法律和管理的制度、机制、模式和权属设置等方面提出了环境管理体系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技术可为环境标准制(修)定、环境执法和监督提供技术保障,也可以引导企业研发、应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减排作用。中国2007年发布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构建环境技术指导文件的框架体系,但到目前,仅发布了17项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在中国污染减排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显著,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充分借鉴欧美环境技术管理制度在法律制定、技术评价方法、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从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最佳可行技术法律基础、构建技术筛选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中国环境技术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标准体系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出中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存在执法依据空缺、系统性缺乏、可操作性差和协调性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提出改善建议,如加快立法进度,土壤污染防治法需考虑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明确各方责任,完善土壤标准体系等.尽快完善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为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环境议题之一。日本废弃物管理起步较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根据废物来源,日本将废弃物分为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本文研究了日本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废弃物管理法律体系、废弃物管理制度及废弃物处置技术标准,通过对比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提出加强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管理、提高环境违法案件违法成本、完善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标准体系等固体废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等具体的环境问题。由于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国家干预成为必然。国家政府的职能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导着国家环境管理的组织和运行。本文主要阐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法律的作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路来解决和改善环境管理体系,从法律的角度透视管理问题.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科医电磁设备的环境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分析我国现有各项法律法规,结合环保部门和该类设备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环评和验收制度、电磁辐射监测评价、环保部门管理模式、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辐射宣传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工科医电磁设备的环境管理制度改进措施,提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的环境应急措施中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着技术上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对环境部门的信息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及评估预测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来对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保证环境应急监测质量,也给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理作为专业化监理,在建设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管理体系是实施各项工作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职责、管理程序、管理及技术方法等构成的整体.文章介绍了环境监理的概念及工作范围,并从环境监理的组织机构体系、管理及技术方法体系、管理程序及体系文件等方面,简要阐述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问题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的垃圾处理存在很多问题.以全过程控制思想为基础,在可持续发展和"三化"原则的指导下,运用环境管理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方法,提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城市垃圾管理对策和技术对策,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多元化综合处理的设想,以求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和垃圾产业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环境标准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法律中确立的一些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管理过程中主要侧重无害化防治,而减量化和综合利用化的管理较为薄弱;危险废物管理的环境标准体系也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修改、完善现行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全面落实现有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危险废物管理中采取优先顺序策略,加强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化利用,在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Nowadays, adaptation has become a key focus of the scientific and policy-making communities and is a major area of discussion in the multilateral climate change process. As climate change is projected to hit the poorest the hardest,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most of these countries such as Cameroon, forest can play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broade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goals. However, forest generally receives very little attention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strategies such as policy dialogu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data collection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of relevant Cameroon policy documents, the integration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as explored and the level of attention given to forests for adaptation analy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mmunication to UNFCCC that focused mostly on mitigation and related issues, current policy documents in Cameroon are void of tangible referenc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ence failing in drawing the relevance of forest in sheltering populations from the many projecte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related to forest rely on a generalized concept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do not identify the specific changes that need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wards achieving adaptation. The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made in those documents only serv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Camero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add resilience to the natural systems in coping with anthropogenic stresses. The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constraints of lack of awareness and poor flow of information on the potentials of forests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integrating forest for adaptation into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nd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s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2.
环境损害评估:构建中国制度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公私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公众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必须依据各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和主要环境问题,逐步构建符合国情的环境损害评估法律、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我国在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损害评估、林业资源破坏损失估价、污染场地修复管理等方面已有一些基础,但整体上环境损害评估管理职能散落在不同政府部门,存在环境公益损害赔偿几乎尚未涉及,环境私益损害认定和赔偿严重不足等缺陷.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环保法庭和政府部门、考察现有相关评估机构和人员座谈、开展实际案例评估、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等方式,分析我国当前环境污染损害形势,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机制,梳理现有相关环境损害评估机构,探索环境损害评估资金来源.针对我国环境损害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当前已有的管理与技术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对于推进中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与赔偿恢复的实践工作,探索切实可行的环境损害定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美环境执法与经济处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美环境执法的制度背景、实施以及经济处罚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中国的环境执法尚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改善的地方.通过比较,为中国的环境执法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包括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增强环境法律的可执行性,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监督、协调与执法能力,加强环境执法机构建设和提高违法经济处罚额度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今天,以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制度(REACH)为代表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日益显示出广泛的国际影响;POPs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签署、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识系统(GHS)的推广及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步骤(SAICM)的提出愈发表明,化学品环境管理正呈现出各国联动、彼此影响的全球治理格局.但作为世界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化学品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落后,化学品环境污染及健康风险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以职业安全管理为主体的化学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薄弱,制度不健全.研究认为,推行GHS系统,建立专门化学品环境管理行政法规或综合法律,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及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优先风险管理以及污染排放、转移和登记(PRTR)制度,完善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新化学品申报登记管理相关制度间的协调,将是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国外环保体系发达国家(包括欧盟、日本、美国)现行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予以阐述和介绍,以期为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法规的完善提供借鉴.同时提出该体系的主要框架性特征,即充分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落实环境参与权、完善诉讼权和补偿权,提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政策依据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对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废旧电脑产生量预测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逢春  王珏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479-482,494
分析了国内废旧电脑的环境危害。立法和回收利用现状。预测了中国废旧电脑的产生量,指出中国废旧电脑产生量的高峰将在2004年出现,提出了我国应对废旧电脑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化学品管理立法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具有明显的特色。其立法体系完整、技术成熟,立法体例注重协调与配合,化学品管理形成了以环境部长与卫生部长牵头,特殊委员会具体执行的格局,并确立了一整套有利于化学品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套既注重严格管理,又注重私权保护的制度体系。这对于我们改革与完善中国化学品管理的相关立法有着诸多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远  李长城 《环境科学》1995,(2):78-82,55
指出经济手段在中国持续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实质在于实现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税收制度、财政刺激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详细探讨了环境费与环境税的概念、性质、作用、现状、完善或实施以及二者的关系;分析了财政补贴、排污权交易等在中国待续发展中的运用问题;最后强调应完善有关环境立法,从而实现强化经济手段和环境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构建符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环境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论文将从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入手,在分析中国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对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诉求,最后从体制优化的角度阐述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