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逐渐培养良好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及意识的增强,让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这门功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然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解决,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干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感受到熟悉生活的同时掌握好数学知识。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在数学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一、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不会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还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特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还能够让他们真正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这是教育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根据教学经验对生活数学教育进行了简要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前提下,营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讨论、猜想、推理、操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倡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逐步培养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要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主动地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校园素材的搜集,让学生感悟体验;注重家庭素材的搜集,让学生享受体验;注重社会素材的搜集,让学生深入体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把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的生产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科学的作用,让学生感知化学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能通过思维的创造性和建模能力来运用数学知识,通过问题的现象看到实质,把实际问题看成数学问题中的一个模型,利用解决数学的各种方法使实际问题获得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按照数学思想的类型分成一个个模块,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通过对建模思想的认真探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不畏艰难的意志和要学好数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生活处处有数学,许多问题就发生或潜藏在学生们的身边,如果将这些问题情境经过组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进而主动学习数学,并在解决过程中运用数学。在尝试与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数学本领去寻找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观,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后还要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倡导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意义,这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展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148-150
<正>物理课是一门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生活实际来让学生体会知识应用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积极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很广。数学和数字、图形的变化密切联系,所以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应变能力和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在数学学习上感觉困难重重,甚至部分学生觉得怎么学也学不会,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慢慢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阐明了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忠实  相似文献   

16.
<正>自古以来数学知识便是学校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不仅是因为数学知识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更是因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正因如此,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且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更具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  相似文献   

17.
聋生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生活所用,如何使课堂教学达到实效性,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年龄特点、学习阶段特征等作出教育决策,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措施,让生活融入数学,数学中体现生活的痕迹。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要让数学生活化以外,还要善于利用好两个因素,如,启发学生要有明确的动力作为支撑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铺垫,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运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探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它是学生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回归生活的需要。然而学生运算能力下降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学这门学科产生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深入发展,已经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递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注重教学方法,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20.
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精神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保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情境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以贴近学生实际;要让教学活动生活化,以增强学生信息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