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创新的基石,是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的"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末,是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途径。问题问得好可以激起学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自从一百多年以前在美国发现酸雨现象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在无数次的肯定、否定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其排放—输送—转化—沉降—影响等方面,科学家们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不肯定的问题。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一般认为是潜在的,长期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的连续耕作能力以及由于降雨和淋溶使水生体系受到影响。上海地区的酸雨虽不严重,但随时间的推移,其时、空分布及酸度有递增的趋势。表1概括了1980—1984年上海地区酸雨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从"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人定胜天"理论,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艰辛、漫长的过程。当世界频繁发生"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马斯河谷烟雾""日本水俣病"等环境污染事件时,当"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等全球环境危机来临时,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使得众多人群患病、残废、非正常死亡不断出现,人类才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遵循的最终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等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主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主人翁精神,使学生主宰课堂教学。我们要不断培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学生的观念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从事教师工作二十余年来,工作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尤其是近年来,我发现学生不如以前听话了。我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大禹治水,变堵为疏,教育学生,亦在于此。一、以宽容收获学生的笑脸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行为,甚至教育后仍重复犯错。比如,有的学生作业经常拖拉,有的学生不遵守记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着眼于学法的传授,在熟悉的地方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在知识联系的地方诱导学生实现迁移,在知识难点处指导学生自主尝试,在学习困难处辅导学生掌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一、创设探索情境,激励创新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构建过程。同时儿童有着与生俱来  相似文献   

8.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业啊?"很多孩子都这样问教师和父母。成年人的回答一般是:"学生上学写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写作业是重温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作业是教师针对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布置的……"当然,也有大人讥笑和不屑回答。无论是这些大道理,还是野蛮的斥责和无视,年幼的孩子都不能完全理解。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我们的语文作业大都是枯燥、无味、机械反复的写、背、记,难怪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不喜欢写这样的作业。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是家庭作业的阅读不便于教师检查,无法立竿见影看到学生的学习实效,那么,如何布置"有热度的作业",既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又能让学生爱做作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于"意外",教师更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
孙婷 《环境》2010,(3):63-65
在北半球的人们逐渐地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再温暖的地球也会有冬天。那么今年世界各地寒冷的冬天能否说明"温室效应"纯粹是子虚乌有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校单元四段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各阶段的链接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深化,我组感到"重点导学"和"主题活动"这两个环节存在链接不够紧密的疏漏,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我组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一、对主题的实施条件、对象、学段要有准确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在"阅读"一栏第九条是这样叙述的: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析通过解后分析,使学生在巩固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的同时,纠正在知识应用中、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并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优化,对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验证,从而通过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支架式"教学主要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通过情境、讨论等手段搭建一个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的支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互动,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应转变角色,向"导演"和"指导"的角色转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学的主要做法有:(1)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提前写好教学方案,并要求学生依据方案预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由于缺乏符合探究、发现等开展思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学习过程,就是数学思考常常并不是一步到位,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随着不断的学习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另外,在《标准》里提出了过程性目标,如经历什么、体验什么、探索什么,这些都是过程性目标。以前的教学大纲里没有这样的过程性目标,都是具体的结果性目标。所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上课的时候很难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畏难"的现象的重要原因。并且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课,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课、做笔记,课堂下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之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如今,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在土地分配过程中提出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配办法,并以此作为反富农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共中央看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却是错误的"富农路线";而苏区中央局则对这一分配办法先肯定后否定。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的看法不同,反映了双方对反富农的认识不同,而苏区中央局的先肯定后否定,则折射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新课改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我在新课改的浪潮下也不断摸索实践,在数学课堂上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以课堂自学为主,刚开始学生只是把看书当成了自学,当学完后再提问时学生只记住了书上有的知识点,并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及为什么,我只得一点点地提示他们,随着方法的进一步实行,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这门功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然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解决,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干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理念,努力实现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