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金瑛  张锦福 《灾害学》2001,16(4):33-39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不低估大地震的影响,恰如基分地将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配到带内各个潜在震源之内,准确确定地震带内发生Mj档震级的地震落在第i 个潜在震源区的概率是关键的一步。本文采用图像识别方法确定地震发生的相对概率,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震的时、空不均匀性,准确地确定地震带内发生Mj档震级的地震落在第i个潜在震源区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南通短水准观测资料的因素,得出影响该台短水准观测资料的主要因素不是降水和蒸发,而是气温和长江水位。从而确定了最佳回归方程。并用弶港4.6级地震一例作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台短水准观测资料在弶港地震前有较好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
埋设管网系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设管网系统有如下三个特点,即:埋于地基中、在平面内延伸分布范围广、具有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性,故其抗震设计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也与一般房屋建筑不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给定地震下地震动场的空间相关性、局部场地条件及地震发生非确定性影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本文建议的方法中给定地震下地震动场的确定包括四方面的工作:①确定地震动场的参数,用场内各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如相对变形)而不是单点的运动(如加速度);②在频域内确定场内单个点的地震动,以幅值谱与相位谱表示;③用若干个离散点的地震动来描述地震动场;④考虑局部场地的影响。地震动空间相关性与地震发生非确定性同时考虑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本文方法中也得到了处理,采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地震动场中同时考虑了震级、距离及场地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在平面上分布范围较广的其它生命线网络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唐山地震伤痛依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又不期而致。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也没有足够能力预测它的到来,但为了防御它,我们需要找到它的踪迹,锁定它出没的区域。寻找震源的理论方法地震的踪迹——出露的震源体地震发生在地壳的深处,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主要来  相似文献   

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由于马来西亚地震活动性低,所以地震危险性评定并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在加里曼丹岛东北角的沙巴州存在局部地区的小、中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同样,马来西亚半岛的西海岸遭受苏门答腊外大震长周期波的侵袭,地面运动可能会被放大。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联合会(SEASEE)承担了1982~1984年地震危险性减灾计划,进行了包括编制马来西亚地震构造图在内的一些地震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6.
地震诱发滑坡失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对该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经验预测模型存在不能区分有阻碍滑坡和无阻碍滑坡,依据的案例较少且只能提供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最优估计值而无法提供其预测误差的局限。针对上述不足,首先建立包含380个案例的地震滑坡水平运动距离案例库,基于最大似然法原理,提出可同时考虑有阻碍滑坡和无阻碍滑坡的地震滑坡运动距离经验模型标定方法。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滑坡水平运动距离与滑坡垂直运动距离和滑坡体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滑坡倾角和滑坡表面长宽比相关性较小。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案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提出的地震作用下滑坡水平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可为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锐  玉霞 《防灾博览》2003,(2):20-2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沉睡在炎夏之夜的唐山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北京在震撼中万家失色;天津在房倒屋塌中众人惊醒;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感受到了大地的颤动;全球地震仪器记录下了来自中国的地震波动。然而,当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已发生1个多小时之后,京津地震台网还没能确定出震中在哪里,问题出在何处?  相似文献   

8.
地震环境下不同重要性建筑的抗震设防水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进行建筑物重要性分类时没有考虑地震环境影响的现实,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地震危险性不同的3个区.同时,在采用调整设计基准期来标定建筑的重要性类别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分析了不同重要性建筑在不同危险性特征分区内、不同设防概率水准(常遇、偶遇、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动参数(设防烈度、地震影响系数和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取值,最终证实调整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并考虑地震环境的影响是标定结构的重要性从而调整设防等级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地震作为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灾害之一,其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尤为重要。遇到地震时,很多人员会被困在电梯中无法逃生,造成巨大的人身安全财产损失。因此,研究电梯地震预警方法及应急处置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电梯地震预警方法及应急处置系统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梯地震预警及应急处置方案,以期提高电梯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 1984年5月11日北京时间23时37分,南黄海海域发生6.2级地震(Ms,下同),仪器测定震中在北纬32.7°,东经121.7°,即江苏省如东县东海域河豚沙附近。震前54秒,曾有一5.6级直接前震,截止1984年6月10日,震源区共发生1.0级以上地震356次,最大震级为4.6级。地震没有对沿海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亦没有人畜直接伤亡。由于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正>土耳其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凌晨4时17分,卡赫拉曼马拉什省(Kahramanmaras)南部发生Mw7.8地震。9个小时后,13时24分,距第一次地震震中向北约100km的卡赫拉曼马拉什省中部发生了第二次Mw7.5地震。土耳其位于安纳托利亚微板块上,阿拉伯板块和非洲板块向北运动,导致安纳托利亚微板块被向西挤出,造成复杂的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左旋运动和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右旋运动,如图1所示。两次地震导致超过84,000座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坏,包括叙利亚在内的50,000多人丧生。  相似文献   

12.
地震荷载作用形成的震动波具有非平稳性、随机性等特点。在室内动三轴试验中不能准确将实际的震动波施加给土体试样,也就无法准确研究风积土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时的动力特性。文中首先基于对风积土路基周边地震资料的分析,以与抗震规范相容的功率谱为目标谱,确定需要控制的反应谱的坐标点和反应谱的容许误差,利用三角级数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合成了人工地震波;然后利用M ATLAB和震动持时、频率和幅值等实测数据合成了具有一定频谱特性的人工波,从而极大地方便和简化了对震动荷载作用下风积土的动力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1965年的建筑规范是最早的新西兰地震危险性评定,它将新西兰划分为三个区。所确定的区界没有作严格的分析,而是通过考虑过去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载、所记录震中的离散性、近代的地面破坏证据以及一般地质而确定的。所建议的地震系数是根据Skinner(1964)早先所做的工作,采用1940年的Elcentro以及其它一些海外地震记录而确定的。在70年代,对一些大的计划,进行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地震危险性研究。采用经验统计法,根据MM烈度(Smith,1976b)和地面峰值加速度(Matuschka,1978)编制地震危险性图。80年代,地震危险性研究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均有增加。采用MM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速度和谱加速度这3个参数(Matuschka,1980;Peek,1980;Mulholland,1982;Smith和Berryman,1983;Matuschka等,1985)来编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4.
<正> 1 引言 1631年8月14日湖南常德地震,是华南地块内部影响面积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据已查实的史料记载,此次地震波及到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安徽五省所辖七十余县。虽然在过去的工作中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常德的地震问题,但详细的工作还是在七十年代进行第二代烈度区划时开始的,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经济建设和国土开发,对破坏性较大的历史地震震级确定直接影响到各种重大工程建设的决策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对常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板内地震,也不是发生在深大断裂上。地震前没有明显的前震活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于没有明显前震活动的大震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常。所选用的资料取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库存目录。二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一)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 1.条带唐山地震是一次没有直接前震的主余震型大震。为寻找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我们选  相似文献   

16.
忆松平地震     
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的余波未平,松平地震又起,当时人们一提起地震,总是心神不安,似有一种地魔就在身边的感觉。笔者随四川省现场救灾指挥部前往地震灾区,现回忆如下: 夜赶灾区 1976年8月16日夜晚,闷热的天气令人心烦意乱,无法入睡。街头巷尾乘凉的人们,有的在摆龙门阵,有的在打牌、下棋。突然有人惊叫:“地震!”,这时是22时7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江苏省地震台网速报资料,1986年5月23日04时25分39秒(北京夏令时)在南黄海海域北纬32°44′、东经121°39′发生了Ms=4.7级地震。这次地震在陆地没有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直接死亡。兹将此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地震易发区,地震给这些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震易发区城市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由地震波在地表传播引起的强震地面运动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需要根据未来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强震地面运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准确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的强震地面运动是抗震设计和加固的重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课题确定与实施地处长江金三角腹地的茅山地区,分别于1974和1979年发生了5.5和6.0级地震,这种五年内原地重复发生中强地震的例子在中国东部是绝无仅有的.它所造成的损失又远比边远地区同级地震、甚至强震还要大,仅据6.0级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倒塌六万多间,死伤二千多人,其直接经济损失达二亿多元.溧阳地震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并造成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20.
地震后准确快速地评估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抗震救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实测地面运动记录,提出了一套近实时的地震破坏力分析评价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该方法通过地震台站获取发震地区实测地面运动记录,将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输入到典型单体建筑的有限元模型和发震区域典型的建筑群模型中,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该次地震对典型单体建筑和目标区域建筑的破坏情况。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多次地震中得到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建议的方法基于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能较好地解决地震输入的不确定性问题;(2)该方法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充分考虑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征以及不同建筑物的刚度、强度和变形特征;(3)本文建议的方法对典型单体建筑物和目标区域进行分析,可以评价地震对典型建筑物和目标区域建筑群的破坏能力;(4)本文所建议的近实时地震破坏力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地震破坏力速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给出地震破坏力评估结果,为科学制定抗震救灾决策和普及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