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开发一种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灌溉领域的新型技术,本实验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2O—MBR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并将系统出水水质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和BOD,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3.2~59.6mg/L、1.0~7.6mg/L,系统出水pH为7.16~7.54,悬浮物浓度几乎为0,上述指标均符合标准;TP、TN和氨氮的出水范围分别为0.03~0.79mg/L、1.6~17.7mg/L和0.8~10.3mg/L。《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没有对上述3个指标提出具体要求,且少量的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该系统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符合标准兽求.  相似文献   

2.
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一种色度大、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寻找该废水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作者采用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吸附组成的废水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稀释4倍的原水,当进水COD为14900mg/L左右时,UASB经过36h的水力停留时间,COD的去除率为58.2%~60.2%、出水色度为180~270倍,SS为119~126mg/L,pH值为6.5~6.8;UASB出水经过24h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COD的去除率超过90%,SS〈70mg/L;最终经过Ca(CIO)2氧化和煤渣吸附深度处理,脱色可至无色,出水COD为200mg/L以下。UASB-生物接触氧化-氧化吸附组合处理工艺处理该类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有机氯农药废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研究了采用厌氧膨胀床颗粒活性炭反应器对其预处理以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未经处理的有机氯农药废水及经混凝、Fenton氧化处理后的有机氯农药废水分别进入厌氧反应器,在进水pH为6.8~7.2,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有机物容积负荷为1.41~3.19kgCOD/m^2.d时,3种废水的出水B/C值分别为0.35、0.41和0.42;出水COD分别为1280、1050和659mg/L;出水色度分别为50倍(灰白)、20倍(灰白)和20倍(灰白)。从运行稳定、经济的角度,选择混凝一厌氧组合作为该农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研究提出采用单位表面面积生物膜底物降解速率LW作为厌氧膨胀床反应器的设计指标,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厌氧膨胀床颗粒活性炭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为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混凝处理废乳化兴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是极板间距8mm、电流密度5mA/cm^2、时间25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处理后出水COD为860mg/L、油为10.36mg/L、pH为8.8、NO2^-为210mg/L,外观清澈透明。用此水配制乳化液并分析测定了新配制乳化液的性能,符合GB6144-85的标准,完全可以循环使用电混凝出水配制乳化液。因为电混凝后出水pH较高,含一定的NaNO2,重新配制乳化液时,就可以节省NaNO2。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化废水中不同特征污染物,采用人工分离筛选去除COD和油工程菌6株、硝化工程菌10株(亚硝化细菌5株、硝化细菌5株)构建高效混合菌群,通过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污染效能中试研究表明,该系统深度处理石化难降解有机废水是可行的,能同时实现去除COD、油类、NH3-N等污染物的功效,对COD、油类、NH3-N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90.5%、81.2%和90%,相应的出水分别为33.2mg/L、0.4mg/L、4.5mg/L和10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循环冷却水的用水要求,它的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SBR反应器中对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和半亚硝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低DO和适宜的pH值在短程硝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当DO为0.5~1.0mg/L、pH值为7.5—8.0时。在SBR反应器中很容易实现短程硝化;当DO〉0.3mg/L时,DO越低,出水NO2^-N积累率越高;当pH值〉6.8时,不会影响系统NO2^-N积累的稳定性。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控制DO和pH值可以实现半亚硝化。本试验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20mg/L时,控制DO为0.3—0.4mg/L可实现出水半亚硝化;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00mg/L时,控制DO为0.5—0.6mg/L或pH值为6.8也可以实现出水半亚硝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解.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在宠物食品加工废水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在进水CODCr、BOD5和SS分别为2500mg/L、1600mg/L和250mg/L的情况下,出水的CODCr、BOD5和SS分别为70mg/L、15mg/L和40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经过1年半的运行表明,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性好、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Et处理量为1500m3的高校中水处理设施,论述了缺氧/好氧-MBR(A/O—MBR)处理工艺运行特性,完成了长效监测及经济性评价。系统MBR池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8~12g/L,缺氧池和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3h和7h,污泥回流比为200%~300%。当进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81.3、75.1和65.8mg/L时,出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6.5、13.4和0.7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1.9%和99.0%。在进行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出水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8mg/L,平均去除率86.5%。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相应水质指标要求。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中水站的电耗为0.58kWh/m3。  相似文献   

9.
铬(Ⅵ)是突发性水污染常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给水厂常规工艺出水铬(VI)超标风险较高,当污染强度为0.20m∥L时,投加混凝剂(PAFC)100mg/L,出水铬(VI)浓度为0.10mg/L,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05mg/L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法不是理想的铬(Ⅵ)应急处理方法,当污染强度为0.114~0.794mg/L时,在未调节原水pH(7~8)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去除效果无明显改善,出水铬(Ⅵ)浓度大于0.05mg/L。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当铬(Ⅵ)污染强度为2.00mg/L,pH为7~8时,投加硫酸亚铁16mg/L,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VI)与铁浓度分别为0.019和0.021mg/L,满足标准要求,改变硫酸亚铁投加量可满足不同污染强度下应急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水解-好氧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解-好氧工艺的原理,设计了将污水与污泥处理合二为一的高效组合水解池-三相生物流化床流程,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处理量为100L/h的城市污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CODCr为492.3mg/L,BOD5为240.9mg/L,SS为552.3mg/L,NH4-N为18.8mg/L,TP为2.0ms/L条件下,平均出水CODCr为47.3mg/L,BOD,为22.1mg/L,SS为13.9mg/L,NH4-N为5.2mg/L,TP为1.4mg/L,并进行了该工艺中污泥循环的初步分析,为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水深水库内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黑河金盆水库水温、溶解氧、pH和底部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黑河金盆水库属于稳定的大水深分层型水库,水体分层阻碍了上下层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水体和底泥耗氧的双重作用下,溶解氧从表层水体的8 mg/L左右降低到底层水体的0.1~0.2 mg/L;在厌氧条件下,底部沉积物中N、P、Fe和Mn等污染物大量释放,导致底部水体中NH3-N、TN、TP、Fe、Mn和COD均值分别达到2.22、2.30、0.05、0.13、2.53、74.00 mg/L。针对水体分层对底部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扬水曝气技术适宜于大水深水库的水质原位改善和内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化学-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含重金属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某铝材电镀工业园含氟含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研究了化学混凝沉淀法同时处理该废水中氟与金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aCl2投加量与废水中氟离子摩尔比为5∶1(即CaCl质量4 782 mg/L),聚氯化铝(PAC)用量为500 mg/L,pH为9.5,聚丙烯酰胺(PAM)用量2 mg/L时,出水中残留F离子浓度可降至8 mg/L,Cu2+、Ni2+、Cr6+和Zn2+出水浓度分别降至0.05、0.07、0.3和0.1 mg/L,出水能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以太湖梅梁湾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了底泥扰动状态下溶解氧水平(2~4mg/L、5~6mg/L、7~8mg/L)对上覆水中磷去除和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扰动和溶解氧水平对上覆水中磷迁移有明显影响。扰动时间延长,溶解性磷酸盐(DIP)和溶解性总磷(DTP)均呈降低的趋势;但溶解氧水平提高,上覆水中DIP和DTP浓度有所增加。底泥扰动和溶解氧水平改变了悬浮物上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随着溶解氧水平提高,NH4Cl-P(1~5d平均值)和Fe/Al—P(1~5d平均值)含量及其占总磷(Tot—P)的百分比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另外,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Fe/Al—P)占Fe/Al—P的比值从51.2%(2~4mg/L)增加至54.1%(7~8m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 ,试验结果表明 ,填料填充率为 5 0 % ,水力停留时间为 1h ,进水CODCr44— 2 32mg/L ,BOD519— 10 1mg/L时 ,出水CODCr34.1mg/L ,BOD59.1mg/L。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 ,进水氨氮≤30mg/L ,水力停留时间为 1.5h ,亦能取得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e capacity to reach lower bounds for extraction of pollutants from wastewater by four floating aquatic macrophytes--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 water lettuce (Pistia stratiotes), salvinia (Salvinia rotundifolia), and water primroses (Ludvigia palustris)--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following lower bounds can be established for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with water hyacinth: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1.3 mg/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11.3 mg/L;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0.5 mg/L; turbidity, 0.7 NTU; ammonia, 0.2 mg/L; and phosphorus, 1.4 mg/L. Also, the following lower bounds can be established for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with water lettuce: BOD, 1.8 mg/L; COD, 12.5 mg/L; TSS, 0.5 mg/L; turbidity, 0.9 NTU; ammonia, 0.2 mg/L; and phosphorus, 1.6 mg/L. These lower bounds were reached in 11- to 17-day experiments that were performed on diluted wastewater with reduced initial contents of the tested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As expected, water hyacinth exhibited the highest rates and levels of pollutant removal, thereby producing the best lower bounds of th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Given the initially low levels, BOD was further reduced by 86.3%, COD by 66.6%, ammonia by 97.8%, and phosphorus by 65.0% after 11 days of a batch experiment. The capacity of water plants to purify dilute wastewater streams opens new options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酸化沉淀-超滤-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A/A/O生化处理等联合工艺处理酚类、硝基苯类废水。设计处理水量:物化预处理2 m^3/h、生化处理3 m^3/h。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pH6~9,COD≤500 mg/L,SS≤400 mg/L,NH3-N≤50 mg/L,TP≤2 mg/L,酚类≤0.5 mg/L,硝基苯类≤2,盐分≤5000 mg/L,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和自然挂膜3种不同方式形成生物滴滤塔,考察挂膜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恶臭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H2S浓度为5mg/m3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5.7~17.4、11.6~14.8和15.0~15.9μg/m3;塔内压降分别为3—4mm水柱、6mm水柱和4—5mm水柱;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的浓度分别为14、22和17mg/L,硫的转化率分别为45%、60%和50%。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7mg/m3时,3个塔经过7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3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压降基本没变,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浓度依次增大至25、31和30mg/L左右。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的能力比菌剂挂膜和自然挂膜的高。  相似文献   

18.
氧化-混凝法处理碱性高砷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碱性高砷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 ,针对常规混凝法除砷的缺点提出了氧化 混凝工艺。结果表明 ,用氧化 混凝工艺除砷效果显著 ,废水经处理后砷含量低于 0 5mg/L ,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氧化 混凝除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pH值为 6— 7,H2 O2 用量为 2 5 % ,氧化时间为 10min ,Fe2 (SO4) 3 用量为 2 5g/L ,PAM用量为 11 2 5mg/L。  相似文献   

19.
将A2/O生物处理单元与MBR相结合构建了的处理能力为2000m3/d的A2/O—MBR工艺,并应用于缺水地区校园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行阶段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200mg/L、NH4+-N为19~33mg/L、TN为25-43mg/L、TP为35mg/L和低碳氮比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要求,且全部用于杂用及校园绿化等。经分析该工艺运行成本为0.96元/m3,每年可节省自来水73万t,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