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模拟废水,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动态穿透曲线,并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在3 ̄5范围内对吸附效率影响不大;温度升高,吸附效率有所降低,吸附时间存在最佳值,吸附饱和炭用蒸汽再生,重复使用7次,吸附效率无明显变化,活性炭纤维对甲苯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再生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2.
活性碳纤维(ACF)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本文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下活性炭纤维对甲苯的等温吸附,以评价预处理方法对其吸附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9)HCl处理的ACF及蒸馏水蒸煮处理过的ACF与未处理的ACF相比,对甲苯的吸附性能有十分显著的提高;处理后的ACF在35℃时的甲苯吸附量仍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ACF在25℃下的甲苯吸附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颗粒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二级吸附回收甲苯有机废气的工程实例。通过合理的设计,项目运行稳定可靠,甲苯去除率达97%以上,能够符合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5.
载甲苯活性炭微波脱附再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微波对载甲苯饱和活性炭的辐照再生。从甲苯的脱附和回收率2个方面探讨了活性炭再生的工艺条件。得出工艺的最佳条件:微波功率为500W、载气流速为300mL/min、辐射时间3min、活性炭量为10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对丁酮废气的动态吸附行为、吸附条件及水蒸气解吸再生性能等,包括进气浓度、气流速度、ACF填充量、水蒸气再生条件对活性炭纤维吸附丁酮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低流速、高填充量均有利于吸附;ACF经水蒸气解吸、空气吹脱,可实现ACF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再生活性炭法治理甲苯废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鞋业产生的含甲苯、苯和二甲苯废气的治理大多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该课题提出以压缩二氧化碳为脱附剂,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再生活性炭及回收甲苯工艺。实验表明,以液态或超临界态的压缩二氧化碳作萃取剂,采用萃取法可完全再生活性炭,其采用液态优于超临界态;压缩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具有扩孔作用,可增加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多次再生的活性炭吸附容量几乎不变;萃取剂的用量和密度显著影响着活性炭的再生效率;活性炭捆包填充在脱附塔中,不会显著增加脱附的阻力。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大气雾霾和PM2.5的重要前驱物,且具有"三致"作用和遗传毒性,对环境安全和人类生存繁衍构成严重威胁。某橡胶厂60万风量低浓度废气处理工程拟购某活性炭厂蜂窝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甲苯,通过实地取样并对活性炭进行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分析并通过活性炭脱附试验及循环再生试验,研究了脱附过程中温度、气速、活性炭装填体积与甲苯脱附浓度的关系以及活性炭吸附剂的循环再生能力,选择安全的脱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样品比表面积为600~700m2/g,甲苯脱附出口浓度随温度、气速和活性炭装填体积增加而增大;在温度为180~210℃之间时,甲苯脱附出口浓度急剧增加两倍,需缓慢控制升温过程;试验条件下,甲苯脱附出口浓度与活性炭装填体积近似成正比;活性炭吸附剂对甲苯的循环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纤维吸附—催化燃烧新装置处理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吸附一催化燃烧新型装置,以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结合多单元分流组合式吸附床,采用PLC电脑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连续运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该技术与其它技术相比具有净化效率高、节能降耗、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ZnCl2化学活化法,通过添加适量锯末(SAC-W)或椰壳(SAC-C)制备出不同污泥活性炭,其比表面积分别为450.3 m2/g和539.4 m2/g,比纯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了31.63%和57.67%。将污泥活性炭和选用的煤质活性炭(CAC)用于甲苯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甲苯初始浓度下,平衡吸附量大小顺序为SAC-C>CAC>SAC-W,污泥活性炭表现较好的吸附性能。对污泥活性炭进行理化性能分析,发现中孔和化学吸附作用对吸附量增加有一定贡献。污泥活性炭的吸附平衡与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95。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分别经过不同的酸碱处理,采用红外光谱、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NO_3改性会使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基团含量增加,碱性基团含量减少,NaOH和NaHCO_3改性结果则正好相反。吸附实验表明,碱性基团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能力,而酸性基团含量增加则降低了这一能力。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纤维在烟气脱硫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PS图谱分析SO2 转化为H2 SO4的速率测定以及长周期的实验验证对活性炭纤维在烟气脱硫过程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CF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 ,能促进烟气脱硫过程中SO2 转化为SO2 -4 ,并且在合适的工艺条件可以实现自身的连续再生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纤维对氯仿气体动态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活性炭纤维(ACF)对氯仿有机废气的动态吸附,考察氯仿气体流速、浓度、温度、ACF再生次数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滤速和压降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低流速、低温度均有利于吸附。ACF对氯仿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提高氯仿气体滤速,气体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14.
活性碳纤维吸附CS2蒸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附热力学研究,计算出CS_2蒸气在活性碳纤维(ACF)上的吸附热、吸附功和吸附熵.结果表明,吸附属物理吸附范畴,所用吸附剂样品表面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活性碳纤维ACF及经氧化及碱化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采用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ACF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考察了流速、浓度、吸附剂用量及吸附剂类型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低流速、低吸附剂(ACF)用量,均有利于ACF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改性后的ACF在吸附容量及穿透时间上均优于未改性的ACF,以经碱化改性ACF的效果最佳,其饱和吸附量为225.62 mg/g,是未改性ACF饱和吸附量55.42 mg/g的4倍。在混合离子的吸附中,对铅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铜离子和镉离子。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道气中NO_X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郭占成 《环境工程》1999,17(4):35-40
研 究了几 种已商业 化的 沥青 基活 性 炭纤 维经 硫 酸进 一 步活 化处 理 后, 对烟 道 气 中 N O X 进行选择 性催化还 原。结果 表明,当 气体中氧 含量 约低 于10 % 时,硫 酸 活化 处理 可 提高 沥青 基 活性炭纤维 对 N O X 选择性催 化还原的 活性。在 本实验 条件 下,获 得 较高 的 N O X 还 原 率的 重要 条 件是气体中 氧含量 大于10 % 和较 低的温度 ;将气体 中 N O 预氧化为 N O2 可 显著提高 N O X 的还 原率;气体中水 分的存 在降低活 性炭纤维 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宁平  李彬  王学谦 《环境工程》2005,23(4):41-43
用活性炭吸附方法对PH3进行脱除净化,主要考查了氧含量、浸渍液浓度、温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在氧含量1.5%,浸渍液HCl浓度为5%,温度为70℃的条件下,在磷化氢进口浓度为1100mgm3时,磷化氢的净化效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处理印染废水低温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温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挂膜启动方法,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活性炭生物再生共同作用,对印染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虽然延长了系统的挂膜启动时间,但不影响挂膜质量,22 d后挂膜启动完毕,浊度、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68.76%、73.2%、60%,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久安  谢翼飞  罗冬  谭周亮  李旭东 《环境工程》2012,30(5):131-134,143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中低浓度柴油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和pH等因素对吸附速率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吸附速度快,35 min去除率达81.5%;在10~30℃范围内吸附温度越高效果越好,10℃吸附1 h时的去除率为91.4%;pH适应范围广,2.7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吸附苯酚的饱和粒状活性炭在电化学反应器中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是可行的。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等因素是电化学再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