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简称建设部)于1982年12月21日至25日在无锡市召开了酸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建设部环保局、中国监测总站、科学院环化所、国家气象局、中国环科院以及各省、市环保局、监测站等42个单位的52名代表。会议上,全体代表学习了中央领导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了1982年全国酸雨测报工作,讨论了1983年的酸雨测报工作安  相似文献   

2.
建设部环保局1982年12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全国酸雨测报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讨论了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汇报了  相似文献   

3.
<正> 为认真贯彻全国酸雨测报工作会议的精神,继续开展一九八三年酸雨普查工作,逐步模清我省酸雨危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贵州省环境保护局于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一日二十七日在贵阳市召开了贵州省酸雨监测工作专业会议。省内各级环保监测站、省环保科研所、省气象局、气象台、部分厂的企业专业监测站等36个单位共41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酸雨问题的重要批示、“曲格平同志在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及“全国酸雨测报工作会议”的精神;学习了“关于一九八三年继续开展全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于1984年八月廿六日至廿九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了全国第二次酸雨测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环化所以及廿七省、市、自治区共70余名代表.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二次降水污染及酸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至17日在本市召开。这次会议受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委托,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筹备召开的。来自全国各省市有关的科研所、环境监测站、高等院校等85个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师、讲师、农艺师、医师等科技人员和建设部、林业部、冶金部、气象部门的代表共136人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技术资料57篇,其中有20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这些研究包括了酸雨的采样布点、监测分析、数据处理、酸雨的影响、危害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10周年,瑞典政府于1982年在斯德哥尔摩组织了酸雨会议。出席这届会议的有22个国家的代表。这是一次重要的政府会议,是在跨国界空气污染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一大突破。会议认为: 1.即使酸化物质的沉降率保持稳定,水土的退化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炼油厂环境保护初评及技术专业组小结会在大连召开。1982年12月8日———12日,在大连石油七厂召开了炼油厂环境保护初评工作小结会。来自各石油公司、炼油厂和设计院研究所的代表共43人参加了会议。石油部环保办张孝怡同志和抚顺石油研究所王渤洋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进行了全国炼油厂1982年环境保护初评,同时环保技术攻关专业组检查了82年工作,安排了83年计划。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0—21日,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有加拿大、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和联邦德国等十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的第一天,代表们就酸雨的危害、控制排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控制战略进行了讨论。关于酸雨的危害,这些国家目前所注意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基本实现单轨业务运行,涉及到酸雨观测业务相关规定的变动。这里结合工作实际从酸雨定义概述、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相适应的酸雨观测所需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观测记录等进行归纳、阐述,旨在为今后做好酸雨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洋 《环境保护》2006,(22):34-35
11月8日至9日,全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这次会议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领域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是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污染控制方面的一次重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及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到会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以下简称全国网)第八次中心组会议,于1986年7月20日至7月24日在吉林省安图县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中心组成员单位和部分专业情报组的代表,列席会议的有中国环境报社、建设部南京环保所和华南环保所、吉林省环保局、吉林省环保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环保局和安图县环办等单位的代表共45名。 全国网办公室负责同志作了关于“一年多来全国网工作的总结”(文件另发)。系统网、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酸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和环境酸化,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的酸雨监测始于七十年代末。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酸雨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酸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了全国酸雨普查和西南地区酸雨研究,开始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和对策的综合性研究。1985年取得了第一批成果,初步阐述了中国酸雨形成和影响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86~1990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酸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许多科研单位,在酸雨严重和对酸化敏感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弄清中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控制对策,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一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1年12月23—26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由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的。国务院环办、科学院环委会,以及25个环保、气象、地质等单位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91年10月23~25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了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国内各省市56个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0多篇,其中有40多篇作了大会报告或书面交流。这次会议,总结了我国“七五”酸雨研究成果,并为推进“八五”期间对酸雨来源、控制对策的更深入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大会报告中,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提出了用于估算广东地区酸沉降量分布的统计模式;广东省监测站介绍了酸雨前体物的中距离输送,并以此论述了该地区的酸雨传输通道;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报道了位于丽江的全球内陆降水背景点测定的内陆降水背景值水平;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提出运用环境离子的酸碱平衡来控制酸雨的新颖思想;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及上海市环保所,分别就利用轨迹模式探讨气流长距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酸雨已遍及整个北半球工业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98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22个国家参加的酸雨问题会议,主要是评价酸雨的现状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提出了对策。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SO_2和NO_x,从而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目前地球表面上每年人类排出的SO_2中硫的含量已高达一亿吨,至少是天然排放物的四倍以上,严重地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16.
会议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第二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为总结1985年第一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成就、经验,部署“八五”期间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并受国务院环委会委托,由国家环保局与建设部于1991年8月15日至19日在吉林市召开的。会议由建设部部长侯捷同志主持;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同志在会上作了《深入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酸雨问题,举世瞩目。为了交流近年来上海地区酸雨和脱硫方面的科研成果,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和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8月5日~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1985年酸雨、脱硫学术讨论会。会议就上海地区酸雨的分布与发展趋势,模拟酸雨对鱼类、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酸雨与城市气候的关系以及烟气脱硫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交流研究所得,开展学术探讨。20多位研究工作者在会上作了专题研究报告。来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港煤炭防尘注水工艺和注水机技术鉴定会于1982年6月25日至27日在秦皇岛市召开。会议邀请了交通部有关局、办及有关港口和研究院、所等17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交通部水运环境保护情报网亦派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秦皇岛港务局主持。会议听取了如下报告: ——《关于解决煤炭粉尘工作情况的汇报》; ——《煤炭防尘注水工艺和注水机予审报告》: ——《煤炭防尘工业性试验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持召开的全国环境监测情报专题讨论会于1982年11月9日至1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环保局、监测站、环保所等80个单位的代表,共百余人。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工业部门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海洋环境保护分组测试质量控制技术组(以下简称质控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82年4月8日至10日在杭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质控组正付组长、成员、顾问及其它方面代表共二十九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