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相较于传统强化生物除磷工艺通过测流实现污泥磷酸盐的富集和回收,生物膜法可对废水中的磷酸盐进行高效同步去除和富集,具有应用潜力。针对生物膜法厌氧释磷需要高碳源刺激的问题,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强化生物膜好氧吸磷能力提高生物膜蓄磷量,进而减少厌氧释磷时的碳源消耗。采用生物膜法序批式反应器(BSBR),考察了在低碳源投加下,蓄磷量与磷富集罐磷浓度的响应关系,采用正交试验探究溶解氧、搅拌速度以及好氧时间对磷酸盐强化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2)℃、厌氧外加碳源为(180±20) mg/L时,富集罐磷浓度随着生物膜蓄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0.62 mg/L。相同蓄磷量下,溶解氧浓度从2 mg/L增加至8 mg/L,磷酸盐最大吸收速率可从2.60 mg/(L·h)上升到8.70 mg/(L·h)。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磷酸盐强化吸收的影响顺序为溶解氧>好氧时间>搅拌速度。当溶解氧浓度为6 mg/L,搅拌速度为200 r/min,好氧时间为5 h时,除磷效率最高可达99.98%。  相似文献   

2.
生化需氧量(BOD)是用来估价废水,排水和污染水样相对需氧量的一种试验。这种试验被广泛地应用于废水处理工厂,以测量废物负荷和估价处理过程的效率。通常,样品的BOD是通过测量培养五天所消耗的溶解氧求得的。BOD的大小则是样品中可供有生命生物物质消耗的有机营养物质的函数。近年来人们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河流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形态结构与水质变化间关系研究可以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河流是由急流-深潭-沙(砾)滩不断重复出现构成的系统,急流-深潭-沙(砾)滩是河流的基本结构单元,并以都柳江上、中、下游9个急流-深潭-沙(砾)滩单元为对象,测定了水质指标,分析了山区典型河道基本结构单元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都柳江深潭水体中氮素浓度与pH值大于急流,其浓度分别是总氮0.97mg/L和0.87mg/L;硝酸盐氮0.60mg/L和0.56mg/L;氨氮0.22mg/L和0.20mg/L;pH8.22和8.14。而磷素、溶解氧、BOD5和COD则是深潭小于急流。其浓度分别是总磷0.0187mg/L和0.0202mg/L;正磷酸盐0.0070mg/L和0.0085mg/L;溶解氧11.93mg/L和13.50mg/L;BOD53.75mg/L和5.36mg/L;COD10.986mg/L和12.807mg/L。电导率深潭与急流相等,均为169.7μS/cm。方差分析表明,深潭与急流水体总氮和硝酸盐氮在夏季差异极显著;磷素和pH在春季差异极显著;电导率在秋季差异极显著;氨氮、溶解氧、BOD5和COD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工作显示,河流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着水环境质量,急流-深潭-沙(砾)滩不断重复出现使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在河道生态修复中需要遵循河流形态结构规律以便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4.
水解—好氧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解与好氧相结合技术处理制药废水,在加入生活污水后制药废水易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和BOD5的浓度为2800mg/L和1040mg/L,经过水解酸化和两级接触氧化处理后,出水COD和BOD浓度分别为98.6mg/L和28.5mg/L,COD和BOD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6.5%和97.3%,能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金城造纸厂综合污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采用好氧工艺处理造纸工业废水中各个不同调试阶段及对应的工艺运行参数。该废水难生化降解,其ρ(BOD5)/ρ(COD)值在23.3%左右,而且废水中N、P等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通过投加尿素和磷酸氢二氨,使均质池TN、TP含量满足微生物生长;同时降低进水ρ(COD)值至1500mg/L,提高曝气池溶解氧量至3.0mg/L,污泥浓度至4500mg/L,将COD污泥负荷从最初0.45~0.55kg/(kg·d)逐渐下降到0.30~0.35kg/(kg·d),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出水各参数达到设计排放标准:COD为450mg/L、BOD5为25mg/L、pH为6.8。  相似文献   

6.
<正> BOD是英语(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形式,即生化需(耗)氧量,是评价水质污染最重要的指标之一。BOD是指水中有机物质在好氧性微生物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BOD越高,说明水质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市发生水华的某景观湖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过氧化氢(H2O2)与硫酸铜(以Cu2+计)组合投加对水样藻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及对水样溶解氧、pH、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投药能显著抑制藻类生长,在处理第7天,组合投药A组(20 mg/L H2O2+0.2 mg/L Cu2+)、B组(10 mg/L H2O2+0.4 mg/L Cu2+)、C组(5 mg/L H2O2+0.8 mg/L Cu2+)的Chl a浓度分别降至对照组的58%、30%、18%。投加过氧化氢有助于增强硫酸铜的抑藻效果,A组Chl a浓度在第1天降至49μg/L,显著低于单独投加0.2 mg/L Cu2+的处理组(81μg/L)。投加过氧化氢有助于降低Cu2+投加量,B组抑藻效果与单独投加0.6 mg/L Cu2+处理组第7天数值相同。组合投药使水样溶解氧、pH值、浊度均显著变化,第7天时,溶解氧由17.5 mg/L降至8.7~13.3 mg/L,pH值由10.0降至8.5~9.2,浊度由200 NTU降至84~94 NTU。  相似文献   

8.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通常是指充满完全封闭的溶解氧瓶中的水样,在(20±1)℃的暗处培养5d±4h或者(2+5)d±4h,分别测定培养前和培养后的水样的溶解氧的质量浓度,再通过培养前后溶解氧的浓度之差,以BOD5表示,即五日生化需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沉积物内源污染对亚热带分层型水源水库(茜坑水库)夏季水质的影响,采用现场监测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于2020年5~9月对茜坑水库深水区水温、溶解氧、氮磷等进行了监测,并采用静态实验模拟法分析了茜坑水库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及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通量.原位监测结果表明,5~9月,茜坑水库水温和溶解氧均处于分层状态,该时期水库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低,为沉积物内源污染物的厌氧释放提供了条件;分层期底层水体氨氮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表层和中层(P<0.01),相应的表层水体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62mg/L和0.033mg/L,中层为0.058mg/L和0.037mg/L,底层为0.242mg/L和0.052mg/L.静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体及沉积物耗氧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分别为0.987,0.989),其中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处于较高水平,为1.03g/(m2·d),约为水体的1.45倍;沉积物耗氧诱发等温层溶解氧降低并伴随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其中氨氮的释放极值为0.261mg/L,平均释放通量为7.36mg/(m2·d),总磷的释放极值为0.108mg/L,平均释放通量为2.20mg/(m2·d).内源氨氮和总磷的释放对水体贡献率分别可达27.98%和38.92%,沉积物氮磷释放对水库水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 测定工业废水生化耗氧量时,样品需要稀释,但由于样品种类繁多、成份复杂、生化耗氧量浓度变化较大,正确确定稀释倍数是测定生化耗氧量的关键,本文就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样品生化耗氧量分析结果报废的原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规定:样品在20℃条件下,经5天培养后减少的溶解氧占培养前溶解氧的40-70%为最佳,一般消耗溶解氧不少于2mg/l,培养后剩余溶解氧不少于1mg/l。在生化耗氧量的测定中,有三个稀释倍数就基本可以控制样品生化耗氧量的浓  相似文献   

11.
低成本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刘志  周顺桂  王跃强  黄赛花 《环境科学》2009,30(10):3099-3103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是表征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传统的检测方法为5 d 20℃培养法,费时费力,不宜现场实时监测.以MnO2代替金属铂作阴极催化剂、以阳离子交换膜代替昂贵的质子交换膜,构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型BOD传感器,考察外接电阻、阳极液pH值、检测时间和清洗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并用该传感器检测实际水样BOD值,与传统BOD5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廉价MnO2为阴极催化剂,阳离子交换膜为隔膜,构建的单室MFC型BOD传感器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BOD的在线检测;②该BOD传感器的适宜运行条件为样品pH7.0,外接电阻12 kΩ,检测时间2 h,清洗时间2~10 min;③实际水样检测结果显示,传感器最低检出限为0.2 mg/L,测量线性范围为BOD浓度5~50 mg/L,最佳测定范围为BOD浓度20~40 mg/L,精确度为0.33%,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 2,与BOD5比较,相对误差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12.
机械加工工业生产废水进水CODCr、BOD5、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 200 mg/L、40 667 mg/L、518 mg/L。采用"预处理+厌氧+缺氧+好氧+MBR+消毒"处理工艺,进水CODCr、BOD5、SS的去除率达到99.9%、99.9%、93%,出水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新建企业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就是水中好气性微生物所消耗溶解氧的数量,它是根据将稀释好的样品在20℃放置五天所消耗的溶解氧来计算的。这样测得的BOD,成为目前国际水质污染的指标。我国按照  相似文献   

14.
黄河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泥沙对其参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干流1980,1992~1999年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泥沙含量监测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泥沙中腐殖质的成分之一富里酸能溶解于酸,在水样加酸处理过程中将进入水相,且富里酸能被化学氧化剂所氧化,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生物氧化和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因此,由于泥沙的影响,CODMn夸大了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2)黄河干流河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从上游至下游存在增加的趋势;(3)1992年干流河水的BOD5显著大于1980年的BOD5,在1992~1999年间,河水BOD5的年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枯水期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而丰水期均值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由此表明,耗氧性有机污染物的点源排放在增加,而面源排放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甚至存在降低的趋势;(4)黄河干流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排放,BOD5的点源与面源负荷的多年均值之比为2 81.  相似文献   

15.
高氨氮渗滤液处理的好氧反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动态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高浓度氨氮渗滤液,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好氧反硝化工艺的总氮去除率可达10%以上.硝化反应速率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下降;反硝化反应速率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上升.硝化及反硝化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在溶解氧浓度为0.14mg/L左右时会出现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相等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其速率为4.7mg/(Lh),硝化反应Kn=0.37mg/L;反硝化反应kD=0.48mg/L.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对BOD5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污水杀菌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次氯酸钠的投加,会消耗水中的微生物,并且产生消毒副产物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对BOD5的测定产生干扰。反应时间30min时,3.0mg/L的加氯量可以使粪大肠菌群小于800个/L,达国标要求。增加反应时间可以减少氯的使用。当次氯酸钠投加量大于5mg/L时,此时余氯含量大于1.05mg/L,BOD5受到显著抑制,应在除氯后用非稀释接种法测定。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增加停留时间等方式改善工艺,减少次氯酸钠投加量。  相似文献   

17.
流沙湾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航次对流沙湾海水中溶解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分别测试其温度、盐度、TOC、COD、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流沙湾DO的分布特征,并针对DO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海域内,秋冬季溶解氧呈现由外湾向内湾,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春季溶解氧则呈现由外湾向内湾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站位之间变化幅度较大(4.49~7.71mg/L);夏季内湾和外湾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为平均,各站位之间变化幅度较小(5.93~6.99mg/L)。表层海水溶解氧平均含量(6.60mg/L)稍高于底层海水(6.33mg/L)。秋冬季溶解氧的平均含量(7.40mg/L、7.85mg/L)普遍高于春夏(6.26mg/L、6.46mg/L)两个季度,站位7底在四个季度中溶解氧均处于低值区。随着水温升高,氧的溶解度降低,随着盐度升高,溶解氧含量也有下降趋势,冬季和春季的线性关系较为显著。DO和COD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一致,与TOC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溶解氧与叶绿素a在冬季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春季次之,夏秋两季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谢雪雁 《环境》2006,(Z1):42-43
前言 化学耗氧量是指在强酸并加热的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传统化学耗氧量分析采用COD回流加法,需2小时的加热时间,消耗大量的试剂,每个样品约需消耗硫酸30ml,且每次只能分析数个水样,不能满足收样量递增的需要,采用密闭消解光度法,此法仍需2小时的加热时间,但一次可测25个样品,消耗试剂少,每个样品仅需1.25ml硫酸,测试一个回流法水样消耗的试剂可作20个左右的比色法测试,而且不用人工计时,与回流法比较,比色法更具优点,本报告通过回流法与密闭消解光度法的比较,证明密闭消解光度法更适用于水样监测,而且此方法更节约和对环境污染更少.  相似文献   

19.
TOC及TOD都是水中需氧污染质的综合指标。由于目前应用的五天生化需氧量(nOD0指标,测试时间长,不能快速反应环境水被需氧污染质污染的程度,国外很多试验室都在进行TOC及TOD的试验,寻求它们与BOD5的关系,以便实现自动快速测定。水体受无机还原物及有机需氧污染质污染时,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耗氧速度大于复氧速度时,溶解氧逐渐减少直至于零,此时  相似文献   

20.
在单独净化槽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现有的自来水化工程相配的家用化粪池,研发多户化粪池联用的高效新型净化槽,将单独净化槽的二级厌氧、一级好氧改为一级厌氧、二级好氧过程,提高好氧生物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便于推广应用。调查了多户生活污水量对新型净化槽出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抗冲击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两级好氧和生物滤床的技术特点,新型净化槽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当进水量为50 L/d(相当于实际净化槽6家农户污水排放量)时,净化槽出水COD、BOD5、NH3-N、浊度可分别达到22.67 mg/L、7.8 mg/L、8.3 mg/L、1.79 NTU,各项出水指标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即使在进水量为70 L/d时,出水水质的BOD5仍低于20 mg/L,证明新型净化槽对进水量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