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抚灌区土壤生态恢复途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沈抚灌区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类污灌区之一 ,已有长达 40年的污灌历史。灌区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积累严重 ,特别是芳烃类污染物所占比例逐年增高 ,已给区域人群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农田土壤的生态恢复迫在眉睫。本文全面分析了沈抚灌区土壤的污染特点 ,进行了土壤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阐述了土壤生物修复方法的选用和开发方向 ,并对该区域生态恢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沈抚灌渠(抚顺段)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生态环保型污染减排对策,在沈抚灌渠东部起点处建设东洲再生水厂及传输污水管线工程;在中西部建海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流工程;在西部的抚顺开发区段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出市前的污水进行综合整治和处理,采取治污、清淤、引水和两岸景观建设四项措施,使沈抚灌渠水质达到地表水Ⅳ标准.  相似文献   

3.
大伙房水库水资源开发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伙房水库是沈、抚两市近600万人口的主要供水水源,随着水库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发,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2000年度水库最小库容仅为3亿m^3,文中通过水资源的供需分析剖析了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X53200701690典型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肖汝(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6,19(6).-49~53环图X-6研究了有污水灌溉历史的沈抚灌区、浑浦灌区和清原对照点3个土壤剖面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中,沈抚灌区土壤剖面中检测出10种,浑浦灌区检出12种,清原检出8种.PAHs总含量峰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最高值均未出现在0~2cm土层,而是分布在2~5和5~10cm土层.各剖面单组分分布以4~5环PAHs为主,主要污染物是荧蒽、苯并[a]蒽和苯并[k…  相似文献   

5.
沈抚灌渠污水构筑湿地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沈抚灌渠下游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响应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首先对现场场地条件进行调查.现场采样分析,并进行湿地构筑物模拟试验研究,考查了温地构形、基质与水力停留时间对COD,NH4+-N,TP去除效果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表面流和垂直流构筑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COD,NH4+-N,TP,采用构筑湿地作为核心技术修复沈抚灌渠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处于城镇化进程中沈抚新城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从沈抚新城采集了54个土壤表层样品,包括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城镇用地、农村用地、林地、耕地),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利用特征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来源分析,利用Ba P毒性当量含量及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ILCR)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内PAHs进行风险评价.城镇用地、耕地、农村用地、林地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ΣPAHs的含量分别为184~18 276、230~14 102、151~3 205、303~2 980μg·kg-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Hs来源相似,主要以煤燃烧源与交通源为主;风险评价表明沈抚地区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城镇用地风险水平最高,且最易通过皮肤接触途径暴露于土壤PAHs中.  相似文献   

7.
典型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有污水灌溉历史的沈抚灌区、浑浦灌区和清原对照点3个土壤剖面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中,沈抚灌区土壤剖面中检测出10种,浑浦灌区检出12种,清原检出8种.PAHs总含量峰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最高值均未出现在0~2 cm土层,而是分布在2~5和5~10 cm土层.各剖面单组分分布以4~5环PAHs为主,主要污染物是荧蒽、苯并[a]蒽和苯并[k]荧蒽,低环PAHs含量峰值多集中在0~2 cm土层,中、高环PAHs大部分分布在5~10 cm土层.从单组分比值和母体多环芳烃比值可以看出,3个剖面的PAHs污染源来自于汽油、原油、煤的不完全燃烧,或通过污水灌溉,或以烟尘颗粒为载体通过大气干、湿沉降和风力输送进入到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对沈阳地区主要地表水(浑河、细河、蒲河、沈抚灌渠)及其沿岸地下水和土壤中苯系物(BTEX)的污染特点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河和沈抚灌渠地表水中BTEX检出率较高(33%~67%),苯和甲苯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ρ(苯)和ρ(甲苯)分别为0.30~24.90和0.30~354.00μg/L;地表水检出的BTEX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1 510μg/L).细河两岸的浅层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BTEX的污染,苯和甲苯的检出率分别为25%~33%和13%~25%,二甲苯和乙苯检出率较低(0~20%).彰驿镇19个监测井中有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中的ρ(苯)超过GB5749—2006限值(10μg/L),夏季ρ(苯)最大值为236.00μg/L.沿岸附近土壤中5种BTEX全部被检出,检出率均高于相应的河水.研究区包气带土壤层虽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但也具有储存和阻碍BTEX挥发和降解的负面效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王玉珏  赵琪  陈颖  汪诚文 《环境科学》2010,31(2):547-552
采用分析裂解技术模拟砂型铸造过程中原材料的热解过程,并采用GC-FID/MS等对分析裂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与危险性空气污染物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实际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的对比发现,分析裂解与实际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在种类与构成上都十分相似,主要由苯、甲苯和酚组成.此外,采用分析裂解技术比较不同原材料的空气污染物产生量,可以准确地预测使用不同原材料进行铸造生产时的空气污染物相对变化趋势.分析裂解与实际铸造的空气污染物检测结果均表明,与传统的酚醛树脂黏合剂相比,采用新型的无萘型酚醛树脂黏合剂进行铸造,可减少50%以上的多环芳烃污染物;采用动物蛋白质胶型黏合剂可减少90%以上的危险性空气污染物.与传统的在试验性铸造厂进行小规模实际铸造,并对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以获取原材料空气污染物清单的方法相比,分析裂解技术可以更为快速和准确地建立原材料的空气污染物清单,比较不同原材料的空气污染物的相对变化趋势,从而为铸造企业选用合适的清洁原材料以及新型清洁原材料的研究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沿岸土壤中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沈阳地区主要地表水(浑河、细河、蒲河、沈抚灌渠)及其沿岸地下水和土壤中苯系物(BTEX)的污染特点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河和沈抚灌渠地表水中BTEX检出率较高(33%~67%),苯和甲苯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ρ(苯)和ρ(甲苯)分别为<0.30~24.90和<0.30~354.00 μg/L;地表水检出的BTEX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1 510 μg/L). 细河两岸的浅层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BTEX的污染,苯和甲苯的检出率分别为25%~33%和13%~25%,二甲苯和乙苯检出率较低(0~20%). 彰驿镇19个监测井中有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中的ρ(苯)超过GB5749—2006限值(10 μg/L),夏季ρ(苯)最大值为236.00 μg/L. 沿岸附近土壤中5种BTEX全部被检出,检出率均高于相应的河水. 研究区包气带土壤层虽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但也具有储存和阻碍BTEX挥发和降解的负面效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应用被动扩散管采样监测室内环境空气中的SO_2和NO_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引进英国的扩散管和监测分析技术,把它应用于室内污染物监测。在沈阳、抚顺两市布 设室内监测点位15个,包括燃煤户和燃气户,监测室内环境中SO2和NO2,调查持续了6个月(每个样品采集时间为一个 月),试验对燃煤户和燃气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充分体现出辽宁省燃煤加重SO2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被动扩散技术以其低成本、操作简单、空间覆盖率较高等优点现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调查研究。作为欧盟——辽宁综合环境项目空气质量管理项目的一部分辽宁省自 2 0 0 0年 9月在沈阳、抚顺两市进行了为期 6个月 (每月采样一次 )的被动扩散管调查 ,所监测的污染物有 NO2 、SO2 、O3和苯系物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下达给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沈阳市大气污染物进行总量目标分配.提出总量控制措施,实现对沈阳市大气污染的总量控制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容量,推动全市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综合风险评估系统(IRIS)提供了污染物的参考剂量(RFD)和污染物参考浓度(RfC)的相关数据,但某些化合物的RFD和RfC数据不全,造成了风险评价的困难,基于RFD的风险评价很难确定污染物由呼吸系统的准确摄入量。应用SPSS软件剖析了RFD和RfC的相关性,提出了以RfC为基础的风险评价体系,与RFD评价结果对比表明:基于RfC的风险评价更能准确反映VOCs污染的风险。尝试应用RFD和RfC值对沈阳、鞍山、抚顺、葫芦岛四个城市空气中VOCs进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冬季一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沈阳市冬季重污染天气的初步成因。以2013年1月11日~16日沈阳市发生的一次严重污染天气为例,利用中国气象局的MICAPS系统和美国的HYSPLT模式,从污染形成的天气背景、污染物扩散受地形的影响情况以及外来污染物输送的气流轨迹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从而探讨此次严重污染过程的成因:长白山小高压和西部倒槽双重系统的控制下,地面吹东北风,风速较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有较强接地逆温存在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导致近地面污染物累积;受来自于北部和东北部低层气流的影响,将内蒙古、辽宁东北部的污染物携带到沈阳地区汇聚。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沈阳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需要,针对当前全市燃煤锅炉存在的小型污染源数量多、污染重,大型污染源负荷高、管理弱的现状,提出了“拆小、治大、强化管理”的沈阳市燃煤锅炉整治对策,并提出了实施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淘汰及推荐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城市扩张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提供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开展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依据沈阳市与抚顺市的区位关系,文中总结了沈阳城市东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的小尺度空间规划方法,并讨论了对抚顺市的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Models-3模式系统对沈阳市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对2002年冬季采暖期间沈阳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化学转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SO2、NO2和PM10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odels-3模式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出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输送与化学转化情况,SO2、NO2和PM10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反映这些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沈阳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与传输扩散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在线连续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8年3月—2009年2月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和本溪ρ(黑碳)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重要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5个城市小时ρ(黑碳)的变幅较大,最小值出现在抚顺秋季的2008年9月23日00:00,ρ(黑碳)为0.14 μg/m3,最大值出现在本溪冬季的2008年11月11日08:00,ρ(黑碳)为64.52 μg/m3;本溪ρ(黑碳)日均值最高,为6.87 μg/m3,其次是沈阳、鞍山和抚顺,大连的ρ(黑碳)日均值最小,为3.18 μg/m3;ρ(黑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最高值一般出现在06:00─09:00和17:00─19:00,低值出现在02:00─04:00和12:00─15:00;风速对ρ(黑碳)有重要影响,当风速<3.5 m/s时,ρ(黑碳)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当风速>3.5 m/s时,风速对ρ(黑碳)的影响不大;后向风轨迹较好地反映污染物在不同城市区域间的传输特征,在冬季沈阳以上风区域北部影响为主;ρ(黑碳)日均值变化和大气低层垂直温度梯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沈阳市具有代表性的几家煤矿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测研究,由此核算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各污染因子的污染当量数,并确定了生产单位产品时产生的废气排污费征收额度,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