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天津港水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海域船舶化学品事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选取了天津港附近海域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指标,采用了基于危害后果指数法,推导出事故发生对区域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海事主管部门摸清天津海域船舶化学品事故的风险特征,建立可靠的防范应急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186-189
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举例说明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管理中预防突发事故的应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行业规划涉及多个石油化工项目的选址和多个备选方案的比选,增大了环境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基于区域环境风险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在传统的环境风险分析框架即事故的发生概率(风险度)与事故的环境后果的基础上,考虑区域环境风险敏感性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影响,对规划布局涉及区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最后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实际案例中.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多个备选方案的规划的环境风险,分析结果直观、可行,且可以辅助决策者对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展望了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的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4.
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的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基于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方程的水质预测模型,并借鉴美国环保局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危险废物事故排放时水环境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以电镀污泥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需要参数少且计算简单;电镀污泥中目标污染物(Cr、Cu、Ni、Zn)所引起的河流水环境非致癌风险(1.67)超过了美国标准中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0,不可接受;致癌风险(0.88E-11)则小于美国标准中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0E-06,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溃坝风险评价作为管理者开展尾矿库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减少和防止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保障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较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方法的运用现状,并对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管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类型与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风险管理的进展。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风险管理,需要有组织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危害的风险评价、预防和应急反应三部分内容。文中详细阐述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与对策、善后处理与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高速发展,通航环境日趋复杂,船舶溢油事故风险不断加大,溢油事故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青岛市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水文气象情况、清污情况、油污染情况和溢油地点情况评价指标各因子权重,并通过Arc GIS的Model Builder环境建立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对研究区域做出了模糊综合评估,得到了溢油区域的事故危害评估结果,为划定事故区域隔离带、规划清污船只航行路径以及降低海上溢油事故影响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理论模式的推导,并结合有毒气体生理毒性试验数据,分析了在绝对静风状态和绝对非静风状态两种情况下事故排放的瞬时致死范围和瞬时超标范围,为环境影响风险评价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掌握啤酒行业涉氨环境风险状况,分析了啤酒行业液氨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单元和特征。以典型啤酒厂为例,对其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并利用环境风险评价系统(RiskSystem)模型对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发生液氨泄漏的环境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啤酒行业在液氨贮存和运输环节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阀门、法兰、接口等连接部位腐蚀和操作不当是氨泄漏的主要原因。根据典型案例环境风险评估和模拟预测结果,在受体敏感区域环境风险较大,风速对氨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有较大作用,需要严格预防和加强风险控制。建议国家和地方尽快出台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技术规范;涉氨单位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单元和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力度,严格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导则,并结合行业特点执行特定的条例和规范。在其评价过程中应确保工程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措施的可行性,对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进行详细阐述,针对事故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防范措施,最后对有毒废渣的处理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津市海洋环境风险源调查成果,在对海域赤潮、危险化学品和溢油3种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以海域划分的245个2′×2′的网格为对象,对天津市海洋环境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海域总体上处于中低风险态势,中、低风险海域面积分别约占海域总面积的59.18%和24.90%;高风险海域占海域总面积的15.92%,碎片化地分布于汉沽大神堂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北塘旅游区、大港湿地、天津港、南港工业区等敏感或重点海域。评价成果可为天津海洋环境风险管控、海域资源使用配置、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具有环境污染隐患的一类危险源界定模糊的研究现状,在与一般危险源比较基础上,首次探讨了环境危险源的内涵和外延。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危险源分析方法,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提出了环境危险源分析方法建议。借鉴环境风险分析一般过程,首次明确提出环境危险源分析可按照"系统分析—概率分析—后果评价—风险表征"这4个步骤进行。环境危险源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对于提高环境危险源评价的科学性、降低环境危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风险评价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有关基本概念以及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步骤,指出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相比,区域环境风险具有多源、多途径和多敏感目标的特点,在未来几十年内,区域环境风险将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导则、规范来指导该章节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评价办法也并不完全适用于区域层面,因此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分析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开发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源事故的频发会对城市供水系统产生威胁,有必要针对供水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针对水源事故频发及高发因素定量甄别研究,筛选统计了国内近20年来1 900多起水质突发事故案例,梳理了触发水源水质污染的多种因素,通过构建水源水质安全事故树和贝叶斯网络进行了相互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源污染事故主要因素贡献为依次突然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武烈河的水环境健康状况,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将正态模糊数和随机模拟方法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正态随机模拟的环境健康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武烈河干支流主要断面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断面的成人健康风险值和儿童健康风险值均小于最大风险可接受水平(5.0×10~(-5)a~(-1)),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武烈河流域水环境健康风险状况良好;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三角模糊数改进为正态模糊数,考虑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情况、选择99%概率所对应的风险值进行评价,使监测值模拟概率分布更加合理、预测结果概率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农药企业生态风险评价由4个部分构成:受体评价、危害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评价以生态资料、环境资料、化学资料、毒理学资料为基础,通过工程分析、源强分析,确定目标污染物,鉴别其危害性,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程度、范围等,选择评价终点,利用评价模型预测目标污染物的暴露浓度,分析风险源对受体的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表征。  相似文献   

19.
矿业活动对土壤系统良性运转带来较大的环境负荷,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是土壤污染防治和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在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并结合空间分析和冗余分析手段的基础上,对新疆某矿冶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Cu、Mn和Cd超标率分别为88%、38%、49%和24%;土壤Mn、Zn、As和Cd弱酸可溶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尾砂库和收砷房的附近区域。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揭示As和Cu污染累积较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s、Cd和Cu生态风险较高,Mn为低生态风险。风险编码法(RAC)评价结果进一步揭示Mn和Cd具有显著的土壤迁移风险。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异质性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弱酸可溶态含量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重金属弱酸可溶态是影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2个重要因素。综合风险评价手段与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区域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30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领域的研究状况,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及HistCit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该领域研究结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国家,该领域研究重点关注健康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空间分布、源解析等;常用评价方法为地积累指数、污染指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统计学评价。其中,地积累指数与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受背景值准确性影响较大,基于GIS的地统计学评价方法受限于变量相关性;评价指标呈现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向生物有效性发展的趋势,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毒性等相关研究仍呈上升趋势;土壤铅、镉的污染评价相关研究最多,近些年对于砷、锌与铜等的污染评价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源识别、空间分析、生态风险仍将是近期内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