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灾害问题及其管理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冯平  王仲珏 《灾害学》2002,17(1):1-4,25
干旱缺水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许多地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干旱缺水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减轻旱灾的研究方向和可能途径,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节约用水和规划管理水资源,以减少干旱损失及其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偿救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卫东  彭子成 《灾害学》1996,11(2):15-18
从人们的救灾心理和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点入手,探讨了有偿救灾对于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防灾减灾最终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从而逐步减少灾害的现实意义。指出在我国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积极发展有偿救灾,使之逐步成为主要的灾害救助形式,并且提出了建立政府救灾基金,建立救灾公积金,以及鼓励企业以联合经营形式对受灾企业进行救助等有偿救灾设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风暴潮减灾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暴潮是指在大气强迫力作用下局部海面的异常升降现象,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达上百亿元,风暴潮科技减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基于Oracle和GIS技术的风暴潮减灾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框架,阐述了风暴潮减灾数据库设计、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集成、基于GIS的减灾辅助决策分析、基于3s技术的灾害监测和调查以及基于GIS的灾损评估等5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命线系统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锋  朱晓东  李杨帆 《灾害学》2006,21(4):103-10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命脉。本文基于生态安全特点和城市生命线系统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评价生命线系统易损性、协调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利用GIS和DSS等技术构建城市生命线系统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城市生命线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分别以东部沿海典型城市厦门和连云港为例,从政策、规划、机构、管理、科研等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进行了有益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然后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则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进行了的探讨,认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制约因素,而减轻其造成的损失就成了谋求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巨灾保险衍生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灾保险衍生品将巨灾风险引入资本市场,扩大了巨灾保险的融资渠道,增加了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已经成为巨灾保险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系统总结了巨灾保险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几种较常见的巨灾保险衍生品。由于我国巨灾保险正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巨灾风险管理经验,将巨灾保险衍生品作为补充手段,推动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跃  尹婉玉 《灾害学》2021,(4):126-132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关键词、作者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维度,分析了中国灾害学科近30 a来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灾害文章的期刊种类众多(目前已有5 977种),但是,以灾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不多,影响较大的学术刊物只有《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三家。②我国灾害研究的作者甚多,目前逐渐形成了7个影响比较大的研究团队和许多小团队,但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较弱,灾害研究尚处于各自为阵的格局。③我国灾害研究的主题多种多样,关键词多达267个,其中“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成因机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等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就是我国灾害研究的主流;近年来防治措施和防灾减灾等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④目前我国灾害研究和发展存在有明显的缺陷:长期偏重于单一灾种,各部门灾害的研究分兵把守;灾害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及灾害综合性和理论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学科地位不高,缺乏高水平学科成果平台(权威学术期刊)支撑,整体研究队伍力量仍然不足,综合性的灾害研究团队太少。为推进我国灾害科学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减灾防灾事业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当前应该提高灾害科学的学科地位,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灾害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积极鼓励和扶持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形成更多的多学科或综合的灾害研究团队和研究中心;加强灾害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灾害的人文和社会属性的研究,只有这样灾害学科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防洪策略--以2002年欧洲特大洪灾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不合理地改造自然、城市化进程加剧以及人们的思想松懈等原因,世界上城市洪灾发生较为频繁,给各国城市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城市防洪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以2002年8月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特大洪水为例,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防洪策赂,希望它能对我国的城市防洪事业和城市景观规划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四大类主要气象灾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近5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每年粮食受灾面积达0.52亿hm^2,粮食损失超过500亿kg。干旱是危害最大的灾种,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的57%。20世纪90年代以来旱灾的发生较以往大幅度加重。我国农业应该采取的减灾对策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农业灾害保险与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迈向21世纪的前景,日益严峻的城市灾害和事故状况已成为我国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障碍。作者认为,城市综合减灾战略的实施是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基于现代系统观的综合减灾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城市灾情及综合减灾模式,并结合跨世纪目标与任务,提出了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的科学与文化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