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聚合岗位是石油化工厂聚丙烯车间重要且非常危险的岗位,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会导致人员的重大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依据聚丙烯车间生产现状,详细地介绍了12m3 釜聚合岗位工艺流程,用“系统安全”的理论和方法对其主要物质、生产工艺、操作过程的危险性进行了辨识,且绘制了主要危险点分布图;通过危险源辨识可知,聚合釜具有的超温、超压特点是该岗位众多危险源中最为严重的潜在危险,应用“事故树法”对聚合釜超温、超压爆炸事故进行了危险分析,找出其爆炸潜在的危险因素有2 4种,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有6 6个,表明聚合釜爆炸可能性是很大的。依据分析结果,针对聚合釜爆炸可能性最大的危险因素,提出了安全对策与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悬浮法聚合氯乙烯生产过程的主要风险是氯乙烯的"暴聚"事故和氯乙烯泄漏事故.聚合反应散热不足,温度过高导致"暴聚"事故.易燃易爆有毒的氯乙烯泄漏可能引发氯乙烯蒸汽云爆炸和火球(BLEVE)事故.以某PVC化工厂氯乙烯聚合釜生产为例,定量计算氯乙烯小孔泄漏量、蒸汽云及BLEVE火球的事故伤害与破坏后果.提出避免导致"暴聚"事故3种安全技术措施:良好的聚合釜反应散热降温;足够的搅拌强度和防止"粘釜"等.防止引发氯乙烯泄漏的3种途径为反应釜轴封、超压泄压时跑料和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防泄漏技术.  相似文献   

3.
报载:近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江苏一家氯碱企业聚合工序9#聚合釜于晚7时许发生爆炸,事故最终造成伤亡12人,局部厂房粉碎性倒塌,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经查,事故原因为:在9#聚合釜升温过程中,当班看釜工人李某因畏寒,没有到釜前进行必要的巡查监护。由于该釜持续超温、超压,致使釜体人孔垫片破裂,氯乙烯溢出,厂房内氯乙烯浓度瞬间达到引发其空间爆炸值之内,随即爆炸,酿成惨祸。这是一起典型的因漏检而发生的事故,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记者从化学工业部有关方面获悉,1989年8月29日19时10分,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3#聚合釜(7立方米搪瓷釜)因搅拌轴封和人孔处大量泄漏氯乙烯单体,导致空间爆炸着火事故。2#、4#釜人孔垫被冲破着火,1000平方米三层砖结构厂房全部坍塌,有12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8.91万元,停产损失128万元。 这场特大事故引起辽宁省、本溪市有关部门及化工部的极大关注。有关领导先后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伤亡人员的清理抢救、事故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这次爆炸,是由于3”聚合釜超温超压,浴成大量氯乙烯单体泄…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的调研与事故树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某厂聚乙烯醇车间聚合罐区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识别与分析.以该罐区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作为顶上事件,对可能引发顶上事件的21个基本事件及一个条件事件构建事故树,利用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及结构重要性计算手段进行事故风险程度分析,从而确定醋酸乙烯暴聚是聚合罐区的首要危险源,而促发醋酸乙烯暴聚的物料长时间停留、气相氧含量过高、温度控制失效、阻聚剂含量不足等四个基本事件是导致聚合罐区火灾爆炸事故的最危险因素.本文对以上聚合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预防控制措施.同时,该聚合罐区的事故树分析结论也可以为同类别化工单位罐区的日常运行、设计改造、维护保养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聚合釜爆炸事故树模糊数学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聚合釜爆炸事故概率时,针对传统事故树分析中对不精确事件不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L-R型模糊数,采用正态型隶属函数,将事故树和模糊理论有机结合,解决了以往事故树无法解决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值的问题.在事故树及模糊算子的基础上,得出顶事件模糊概率可能性分布,对聚合釜爆炸事故进行分析,使得事故树分析的范围得以扩展和延伸.利用结构重要度系数近似值法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确立了影响系统的最主要因素,为系统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釜式反应器反应失控的温度与压力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釜式反应器因反应失控导致爆炸、火灾和有毒物料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对其反应失控内在规律的研究有助于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本文从事故案例中分析和总结了化工生产中反应失控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事故特征.利用反应系统热量平衡原理和物料气-液相平衡原理,分别对间歇、半连续和连续式釜式反应器建立了反应失控所达到的最大温度和压力预测方法.结合釜式反应器的操作,应用此预测方法计算表明,半连续釜式反应器失控时继续加料,反应失控的绝热温升最大,连续和间歇釜式反应器次之,而半连续釜式反应器失控时停止加料绝热温升值较小;反应器内液体物料的蒸气压以比温升速度更大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石化项目聚合釜的主体材料TA1+Q370R复合板的焊接性分析,探讨钛-钢复合板焊接时存在的问题,设计出适宜的焊接接头结构,同时合理进行选材与参数确定,保障正确规范的焊接工艺参数。从而编制出钛-钢复合板焊接工艺规程及检测方法和合格指标,在聚合釜的制造中予以实施且检测合格,成功地完成了设备的制造,为今后此类设备的制造提供了施焊参数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河北省桃园农药厂开发的百草枯新工艺(低温钠法),对百草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首先介绍了百草枯生产的工艺流程,然后系统分析了金属钠、吡啶、氯甲烷以及百草枯等危险物的性质及其危害性,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对钠化釜及合成釜中吡啶可能造成的爆炸与扩散进行了评价。最后,就百草枯生产的环境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某聚氯乙烯厂聚合车间生产系统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7版)对聚合车间聚合、沉析过滤及尾气回收等主要危险工艺单元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并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乙酯、丙烯酸酯丁酯为反应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在低温下进行乳液聚合。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的热稳定性及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最后按照规定对该聚合体系进行了安全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混合单体无热分解放热风险,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绝热温升(△Tad)为49.6℃,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为91.9℃,该体系的最终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为1级,聚合工艺热风险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本质安全研究的深入,道化学评价方法中物质系数MF的计算已不能准确描述反应物本身的热风险大小。在道化学评价方法中引入热风险概念,比较热危险性评价方法和道化学评价方法间相异点;以六甲基磷酰三胺工艺为研究对象,用DSC量热仪对反应物进行分析得出放热速率q、反应波峰峰值、单位质量的反应焓Hr,对采集的工艺参数用热力学理论外推法、基因贡献法得出活化能E、比热容CP并以此求出最大反应失效时间TMRad、绝热温升Qad、物质系数MF值以及工艺单元中物料量。得出最大反应失效时间与物质系数MF间具有相关性,道化学评价方法对因失效反应引发二次反应的热风险评估也适用。  相似文献   

13.
胡洁  方书昊  齐涵  李明洋  周培卿 《安全》2019,40(5):24-29
为了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学化、精准化,应用事故树-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首先采用事故树法对实验室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然后依照事故致因理论,得出事故隐患三级原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后果严重度及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等级赋值,得到四级风险矩阵模型,对基本事件调查并由专家评估得出其风险值。评估结果表明导致实验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燃烧反应失控、加热、人员消防素质、操作不当、实验室管理水平、火灾报警系统缺陷、电气火花、灭火材料不足、消防系统缺陷、木制品、反应放热、存放不当。根据基本事件风险值高低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PTA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首先分析了PTA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其次对其生产原料、生产流程中的高温氧化反应、加氢反应阶段的火灾危险性以及PTA装置的包装工段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接着运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系统地对PTA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评估。文章选取该装置中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高温氧化单元以及加氢精制单元为评价单元。并依照火灾爆炸指数法的评价程序进行评价,确定物质系数、单元危险系数、火灾爆炸指数、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危害系数等一系列参数。最后就评价结果及各单元补偿前后危险程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止PTA生产装置燃烧爆炸的安全对策措施,文章为后期系统深入地研究PTA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聚乙烯工业生产中,聚合过程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危险因素,如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聚合原料以及聚合助剂的燃爆危险等,一直都是从事安全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很多相关的技术研发公司均采取的不同的手段,加以应对。其中,美国UCC公司的un ipol气相法聚乙烯工艺,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为了解决反应聚合反应热量的问题,采用循环气大量循环,在流化床反应器外消除反应热,同时,在循环气内加诱导冷凝剂的方法吸收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此,本文从化工过程安全的角度,对un ipol气相法聚乙烯工艺中,聚合过程存在的固有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结果和在工艺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工作原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Aiming at the green and sustainable energy substitution and supply, biomass valorization has become a potential strategy to face the energy crisis and increasing demand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long-term perspectives. Among the bio-based chemicals, γ-valerolactone (GVL) production from hydrogenation of levulinic acid (LA) and its esters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s due to its wide applications, such as fuel, solvent, and additives. However, the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is hydrogenation reaction has received few attentions. To fill this gap, thermal hazard evaluation for GVL production from LA hydrogenation by using formic acid (FA) as hydrogen donor was first performed. The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further calorimetry study. Thermal stability of chemicals and thermal risk of reaction process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 Phi-Tec II,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hemicals were stable in temperature range from 30 to 250 °C except FA due to its evapo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with endothermic behaviors. The reaction process under isothermal and adiabatic conditions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FA was rapid and followed by the hydrogenation of LA to GVL. Based on kinetic model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s and risk matrix, the thermal runaway risk was found to be medium, indicating that certain safety measures should be properly designed and taken for loss prevention. This work could benefit the safety design and thermal risk prevention for GVL production by using FA as hydrogen donor.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和绝热加速量热仪等相关实验仪器检测出TAIC(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合成反应的反应热、比热容及热稳定性等数据,依据绝热温升、工艺温度、技术最高温度、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及失控体系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这5个温度参数按照评估标准从分解热、严重度、可能性、矩阵、工艺危险度这5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通过对热参数及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降低工艺危险等级的工艺优化方法。根据最终评估结果对TAIC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rmal runaway hazard assessmen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comparing the hazard levels of different chemical processes. To make an overall evaluation, hazard of materials and reac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However, most existing methods didn't take the both into account simultaneously, which may lead the assessment to a deviation from the actual hazard. Therefor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alled Inherent Thermal-runaway Hazard Index (ITHI)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Similar to Dow Fire and Explosion Index(F&EI) function, thermal runaway hazard of chemical process in ITHI was the product of material factor (MF) and risk index (RI) of reaction. MF was an indicator of material thermal hazards, which can be determined by initial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maximum power density. RI, which was the product of probability and severity, indicated the risk of thermal runaway during the reaction stage. Time to maximum rate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s and criticality classes of scenario were used to indicate the runaway probability of the chemical process.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heat of the desired reaction and secondary react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runaway reaction. Finally, predefined hazar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was used to classify and interpre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Moreover,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反应量热仪RC1研究磺化反应过程中热危险性具有评价路线简单、易于操作、过程绿色环保等优势,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磺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工艺的不同,不同磺化反应过程的热危险性也具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反应量热仪RC1、差示扫描量热DSC、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10种不同工艺的磺化反应过程的热危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企业实践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HAZOP方法的加氢工艺自动化安全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加氢工艺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之一,需要对其进行自动化安全控制。从反应物料、加氢反应等对加氢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HAZOP方法,以加氢反应器为分析对象,深入探讨了反应温度、压力、氢气流量、惰性气体、冷却水、搅拌等方面出现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安全对策措施,这些偏差包括无、多、少。根据加氢工艺HAZOP分析结果,并且在对大量的涉及加氢工艺的化工企业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众多化工安全专家的实践经验,重点从流量、压力、温度等主要偏差提出了安装流量自动控制控制器、超压报警自动控制、超温报警自动控制、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探头、搅拌器电流报警等自动化安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