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流动式二氧化硫快速遥测系统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对该系统应用于遥测大气二氧化硫的空浓度分布,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沉降量,烟羽的水平扩散参数σy和抬升高度△H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汽油车遥测试验结果为例,对汽油车的单次遥测数据与年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车速等检测环境的差异造成的。整体遥测值的变化并不会随着年检值的增加或减少而呈现某一趋势,车辆的单次遥测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能作为车辆是否超标的判定依据。在对汽油车遥测不合格次数、排放限值设定、遥测年检时间间隔等分析中发现,若将汽油车的NO、CO遥测排放限值分别设为2 000×10-6和5%,当汽油车的遥测不合格次数≥5次,或汽油车的遥测不合格次数达到3次,同时这3次的遥测时间距离年检不超过60 d(遥测在前,年检在后),那么在这些遥测不合格车辆中,有80%以上的年检结果也不合格,遥测与年检的检测结果判定较为一致。虽然两者的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不同,但都能有效筛选出排放超标车辆,而且遥测法更快速,也无需停车检测,不影响车辆行驶。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出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全省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体制,引导培育监测市场,优化配置监测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环境监测投入机制;建立保障生态省建设的监测体系,包括全省环境自动监测(控)系统、遥测遥感系统、人居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现代化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监测科研现代化;建立一支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监测骨干队伍,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组织方式、增值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法制保障体系。提出了实施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是以光与环境相互作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交叉方向,使用光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探知研究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能够实现从现场瞬态灵敏探测到污染时空分布等不同尺度的遥测,从而获得大气污染"点-线-面"的时空变化规律,由于光谱探测技术具有多组分、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以及遥测等特点,已经成为国际上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技术在污染源、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以及区域污染等监测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针对化工园区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光谱探测技术可以高灵敏、非接触地获取多种污染物浓度特征,掌握化工园区污染时空分布状况,为化工园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支撑;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核心问题,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通过地基组网观测,车载/机载平台移动观测等三维立体监测手段获取重点区域污染物的生成、转化过程以及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大气污染成因追溯、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支撑。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在大气环境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污染源、化工园区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诊断和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环境应急监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了环境应急监测中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建设内容,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系统、应急监测基础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监测信息交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现场指挥调度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价系统、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系统等信息系统,以此来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化,环境管理与决策对环境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在进行的环境数据库标准化建设、环境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并对基于WWW技术的数据库发布系统和分析系统开发的内容进行了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了宝钢环境信息化系统建设架构、功能、特点,以及对污染减排、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后的应用实践,并对该信息化系统在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完善系统建设上提出扩展监控范围、提升功能等构想.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环境业务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开发目的、系统结构、系统管理、系统组成,以及系统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提出扩展系统功能,实现对节能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与环境管理深层次要求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募集100辆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进行遥感法和高怠速法尾气排放对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车辆CO遥测值比高怠速值大,HC则相反。通过对高怠速值(y)与遥测值(x)进行回归分析,得到CO的回归方程为y=0.81x+453.03,t检验显示方程具有线性(α=0.10)。如果将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日常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光学遥感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两大主要因素,它们与大气构成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对影响人类生存和决定对流层成分的大气过程进行监测。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从常规的监测体系向理化、遥测、应急等多种监测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技术方向发展。基于激光/光谱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以光学探测和光谱数据解析为核心,探测大气痕量气体和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输送规律,并逐渐运用于球载、无人机、卫星等区域动态遥测,可为中国大气灰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多功能智能型污水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开发背景、技术原则、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结合实例,论述了多功能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察中应用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介长达11年的国家重点项目“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对环境一号卫星系统需求分析、设计理论、研制发射和运行应用全过程进行了完整的研究与实践,为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应用和业务运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总结环境应急管理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分析其子系统的内在关联,认为它们之间形成的是有机联系、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的循环网络.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构成,认为应该包括数据中心及数据交换平台、预测预警系统、数字预案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现场处置和反馈系统、灾后评估系统和培训演练系统等要素.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套由下位机检测系统和上位机监控系统组成的一体化的二氧化碳无线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风向、环境风速等信息通过 GPRS 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详细设计了下位机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分析了 GPRS 无线网络的特点和原理,介绍了 TCP/IP传输协议,给出了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类图。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福州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福州市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介绍了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子系统、重点污染企业在线自动监测监控子系统、城市烟尘视频监控子系统和GIS环境监控子系统的功能。指出应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健康准入制度包含的管理内容,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试剂管理、实验环境管理角度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探讨了将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系统与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和功能优化的要点,重点分析了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实验室安全检查...  相似文献   

1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阐述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的内容和要素,并介绍了如何建立由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响应系统等组成的水源地监控预警平台,以实现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信息和技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环境实验室     
本译文介绍美国某环境实验室的机构设立、人员组成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资源、环境系统、环境工程、生态和生态模拟、水生植物控制、挖掘操作技术、基础规划、环境及水质管理、环境改造计划、分析实验室等研究.译者希望该译文能有助于我国环境科学工作者全面和深入了解环境实验室的情况,本篇介绍环境资源及环境系统的研究,为节省篇幅省略了文中部分插图.  相似文献   

19.
开放通道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开放式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以对化工厂、水泥厂、燃煤发电厂、炼油厂、建材厂、机动车、飞机以及垃圾场等点源和面源中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进行遥测和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环境系统经济损失值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环境系统经济损失概念,并在这一概念框架中建立了符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测算了以货币值表达的1990年的安徽省及该省分地市、分行业,以及各损体类型的环境系统经济损失值,分析了各损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损失代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