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除砷设备已由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严煦世教授研制成功,目前已通过技术鉴定,宋仁元、顾国维等40余位代表认为,微絮凝法除砷技术系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水平。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除砷方面的空白,推动了国际除砷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许多地区,由于水中天然存在和因污染物,水中含砷量较重,须处理后方能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高铁酸盐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高铁酸盐的氧化絮凝双重水处理功能,取代氧化铁盐法,对其氧化除砷效果进行了评价.考察了高铁酸盐除砷的适宜pH值范围、氧化时间和絮凝时间,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盐度、硬度等因素对高铁酸盐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与砷浓度比为15∶1,最佳pH为5.5~7.5,适宜的氧化时间为10min,絮凝时间为30min,处理后的水样中砷残留量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盐度和硬度不干扰除砷过程.与传统的铁盐法和氧化铁盐法对比,此方法简便,高效,无二次污染,更有利于饮用水的清洁化除砷.  相似文献   

4.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巨大危害的元素。近年来,中国许多河流湖泊水体连续遭到砷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该文对中国河流湖泊中砷污染现状、特点及治理中已使用过的一些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除砷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湿式提砷法在处理工业废水及废渣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硫化法去除冶金工业酸性废水中的砷.除砷形成的含砷( 主要成分 As2S3) 废渣用浓硫酸处理,废渣中的砷元素以 As2O3 形式回收,纯度达99.4 % ,同时回收副产物硫磺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化学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砷的总回收率达95 % 以上,除砷效率可达99.99 % .  相似文献   

6.
水处理厂通常采用凝聚沉淀、硬水软化及铁、锰氧化沉淀等方法除去原水中可溶性砷。1.凝聚处理法:依靠在水中加入明矾,除去水中可溶性砷。由于5价砷较3价砷易除去,事先加氯,将3价砷氧化为5价砷,可提高砷的去除率。另外,砷的去除率还与水中不溶性铝的含量以及pH的高低有关,水中不溶性铝含量愈高和pH愈低,砷的去除率愈高。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4%。2铁锰氧化工程除砷:伴随2价铁离子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可除去水中80~95%的砷,锰离子氧化除砷在目前研究阶段尚未见明显效果。3.硬水软化除砷:硬水软化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借此可…  相似文献   

7.
阳宗海是我国云南省第三大高原湖泊,2008年6月发现被砷污染,水质从Ⅱ类下降到劣Ⅴ类.由于阳宗海面积有31km2,蓄水量6.04亿m3,不可能实施传统除砷絮凝法中的预氧化及调p H值等操作,试验研究了直接对阳宗海砷污染湖水雾化喷洒Fe Cl3溶液除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于p H 8.6的50 L湖水,Fe Cl3用量为1.62~3.20 mg·L-1即可达到95.1%~96.7%的除砷率.在除砷反应中,湖水的p H值稳定不变,湖中鱼类的生存不受影响,且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在954 d后于湖水中仍稳定存在,检测不出砷.在现场1万m3和25万m3湖水中的扩大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除砷效果,为大型湖泊水体减污治理提供了典型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种铟冶金溶液 ,研究了一种选择性硫化沉淀除砷方法 ,消除铟冶金过程中AsH3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考察了酸度、温度、时间及硫化氢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除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砷去除率≥99 1% ,有效防止了AsH3气体污染 ;砷与其它有价金属元素的分离效果好 ,除砷渣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9.
铝盐混凝除砷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铝盐混凝法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除砷工程.本研究选取三氯化铝(AlCl3)和富含Al13的聚合氯化铝(PACl)为絮凝剂,考察铝形态、pH值、腐殖酸(HA)以及共存阴离子对砷去除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2种絮凝剂对As(Ⅲ)去除效能较低,对As(Ⅴ)去除率可达到近100%.pH影响混凝过程中铝形态分布,从而对铝盐混凝除砷效能产生重要影响.铝盐除砷效能与混凝过程中的Al13形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由于竞争吸附作用,HA和部分共存阴离子对砷的混凝去除产生负面影响.HA对混凝效能影响与絮凝剂投药量相关,投药量越低,则影响越大.PO34-和F-对混凝除砷效能影响显著,SiO23-、CO23-和SO24-对混凝除砷效能影响较小.本研究将对饮用水强化混凝去除原水中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金属镉的提取一般都是以电锌生产的净液渣为原料,均采用传统的生产方法,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普遍存在镉、砷污染危害严重,金属回收率低,原材料消耗高,产品质量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等问题,长期不能解决,严重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本文通过对电镉生产过程的浸出,造液工艺进行改革,采用针铁矿法除铁、砷的新技术代替传统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电镉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难题.解决了镉、砷污染问题,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开发了电镉生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高效除砷剂的实验室除砷应用研究。该除砷剂可用两种不同的活化方式进行活化处理,可用于不同的使用场合。一种适用于高砷地区的家庭生活饮用水除砷处理,另一种可用于高含砷量的工业废水或矿井水除砷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4个省27处河流湖泊砷污染现状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严重,大部分水系中砷含量超过世界淡水砷背景值,最高达到1.9mg/L;水体表层底泥中砷含量范围为4.0~980.6mg/kg,44.5%的水体底泥属于中度及以上砷污染水平,矿业活动是导致砷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河流和湖泊中砷存在形态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我国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以残渣态为主。比较了6种水体除砷方法,认为土壤法处理云南砷污染地表水更符合廉价、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要求。认为未来应加强对沉积物中砷形态的研究,并对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中砷的迁移转化做出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复合污染条件下含砷地下水强化除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郑州市东周水厂铁锰复合污染条件下的含砷地下原水,在曝气-接触氧化过滤强化除砷水处理生产性试验的相关试验内容及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了小试规模条件下的强化除砷试验。经3个月的实验室滤柱运行,研究强化除砷工艺原水因素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与除砷效果相关的原水各项参数。同时,试验运行期间对出水水质的相关指标也作了监测,总结出了一定水厂强化除砷运行规律。应用于建立水厂除砷控制加药系统,完善水厂内当前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除砷的各种方法,包括氧化与共沉淀法、吸附法与反渗透法。并介绍了它们在实际上的应用情况和在应用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除砷方法中,吸附法以方便、安全、不产生二次污染、不添加大量化学试剂被广泛应用,因此制备价格低廉,吸附再生效果好,能应用于实际含砷废水处理的吸附材料尤为重要。一般的纳米金属材料极易溶于水,不易于二次分离和重复再利用,因此通过负载合适的载体来改善此问题。本文主要对矿物,树脂,碳质类,及其他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述,为除砷吸附剂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以高砷地下水为主要饮水水源的偏远农村地区,研发一种经济高效、操作简便的砷污染处理技术对解决其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室内柱实验,利用Fe SO_4、NaAsO_2和Na_2S交替注入方法,完成并优化了硫化亚铁型除砷材料的制备.同时,探讨了强还原条件下含水层原位搭载除砷过程与机制.研究表明,FeSO_4∶Na_2S摩尔比为5∶4,连续注入120 h为最佳原位搭载条件;搭载实验柱除砷过程中,As(Ⅲ)(1000μg·L~(-1))穿透时间(100 h)远高于示踪剂荧光素钠(1.25 h)所需时间,其阻滞因子达37,表明硫化亚铁型除砷材料具有显著的除砷效果;除砷前后硫化亚铁涂层的表征结果说明,原位搭载除砷过程中,As(Ⅲ)与硫化亚铁发生的吸附/共沉淀形成富砷草莓状黄铁矿是实现固砷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7.
净化去除酸性废水中不同价态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少先  孙石  龚光碧 《环境科学》1994,(4):44-46,65
根据净化含砷废水的铁盐中和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Fe/As=0.5—6.0范围内,铁盐中和法对废水中3价砷的去除率较其对5价砷的去除率平均低约60%,证实了废水中的3价砷较5价砷难于去除。氧化剂选择研究表明,对于含砷量高的酸性废水,采用漂白粉[Ca(C10)2]氧化其中的3价砷最为适宜。对于含砷782.5mg/L,pH=1的酸性废水,采用氧化-铁盐中和法经一级处理后,废水中含砷量即可低于8mg/L.除砷率大于99%,二级处理后出水中砷含量即可低于国家排放标准(0.5mg/L)。  相似文献   

18.
分析铜渣组成结构和形貌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铜渣与含砷污酸反应行为及脱砷规律,阐明了反应动力学过程,揭示了铜渣除砷机理.结果表明:在铜渣用量为0.2g/mL,反应温度为23℃,反应时间为24h的最优条件下,铜渣的最大去除容量达到25.89mg/g,除砷率达到99.56%,并且除砷后铜渣的砷浸出浓度低于5mg/L的危险废弃物界定限值,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铜渣除砷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该过程受铁离子释放速度限制,离子交换吸附和化学沉淀方式同步进行实现了砷的脱除,两种方式的结合有利于砷的稳定化.铜渣与污酸反应释放大量的铁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与砷酸根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砷酸盐及其衍生化合物,进而达到除砷目的.铜渣表现出优越的除砷性能,为重有色冶炼污酸处置提供了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铁涂层砂变性滤料除砷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氧化铁涂层砂和未涂层石英砂除砷过滤实验比较表明,氧化铁涂层砂除砷效果显著,去除率达95%以上,基本遵循低pH,高去除率的规律,除砷吸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型,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20.
铁改性赤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砷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氧化铝生产废渣--赤泥为原料,采用铁盐改性处理制备了新型羟基铁包覆型赤泥除砷吸附剂.研究考察了吸附剂吸附砷效能、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对吸附除砷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比表面积(BET)等仪器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铁盐改性赤泥吸附剂对As(V)具有显著吸附效能,在pH为7,初始砷浓度为1 mg·L-1,铁盐改性赤泥吸附剂饱和吸附容量为50.6mg·g-1时,除砷率高达99.9%,吸附后出水砷含量可达到0.01 mg·L-1以下,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溶液pH值显著影响砷去除效果,吸附机制主要为羟基铁的表面吸附机制;吸附后的吸附剂可通过NaOH溶液再生,脱附率达到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