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八项制度”之一,该项制度要求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和改造建设项目)的建设中,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营。为了贯彻“三同时”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要向工程项目审批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监测是工程竣工环保验收之前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验收监测检查建设单位是否认真执行“三同行”制度,按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落实了污染治理方案,通过实地监测考核污染治理设施是否达到工…  相似文献   

2.
环保验收是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最终检查。因而验收工作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多年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是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验收监测工作是对企业污染源的首次监测。要做好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应把握好几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沈阳市开展“三同时”审批工作8年(1980—1987)实践进行总结,重点统计了电镀、建材、制药、印染、化工的五个行业,给出了五行业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三同时”审批、验收检查的翔实资料,提出了基建投资中环保投资的比例(10%—15%),并对新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提出了有益的见解,认为“同时施工”是“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省环保局对2000年以来审批的1780多个省级建设项目环评进行了“三同时”环境保护验收专项检查。截至目前,违规企业多数按要求进行了整改,落实了环保要求,但仍有河北富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搬迁工程等共27个项目,经限期仍未完成整改验收。近日,省环保局发出通报,责令这27个项目停产,并由此拉开了今年我省环保严查行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环保科技》2009,15(1)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作者:詹爱华)贵州省在新、改、扩建项目剧增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十一五”以来,全省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11940个,验收建设项目2105个,环评执行率为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90%。  相似文献   

6.
各地信息     
临沂地区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抵押金制度山东省临沂地区根据所发布的《临沂地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了建设项目“三同时”抵押金制度。《办法》规定,造纸、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印染酿造行业,按建设项目总投资3%缴纳,其他项目按2%缴纳。“三同时”抵押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三日内退还建设单位。未执行“三同时”的建设单位,除不准验收投产外,抵押金作为环境保护贷款基金,不再归还建设单位,并同时对建设单位给予经济处罚。其具体的管理办法是,由当地环保部门和建设银行统一管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环保部门通知银行三日内退还抵押金,其利息纳入环保和银行管理的贷款基金。抵押金可以随建设项目进度,分期拨款,分期按比例抵押;分期验收,分期退还。根据目前资金短缺的状况,他们采取较为灵活的措施,由银行将抵押金优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项目环保验收立等可取 一是对2008年以前经我厅审批的房地产项目环评,组织各市进行“三同时”跟踪服务,促其按环保要求尽快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尽快验收投入正常使用。二是对申请验收的房地产项目只要满足城市供热、集中污水治理和没有噪声污染的,减少建设单位跑办次数,立等可取;对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在批件中一次讲明,限期整改。三是对各市环保部门房地产项目环评审批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落实省政府“联合审批”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连云港市计委、经委、工商局等5个项目审批登记部门严格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积极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1996年以来,该市的建设项目环保预审率、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的执行率均达到90%以上。  该市环保局、监察局去年对当地1996年8月至1999年5月审批的建设项目联合开展了一次全面环保执法检查,共查出建设项目5203个。根据《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需要实施环保预审的项目为1136个,实际预审了1054个,环保预审率达93%;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为628个,已完成环评的有603个,环评执行率…  相似文献   

9.
郭丽萍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4):61-64,17
从近年来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情况来看,尽管逐年有所提高,但新开工的项目验收率仍不容乐观,同时遗留的历史欠账项目仍为数不少,如何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提升“三同时”验收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验收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素琴 《环境》2001,(4):21
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环保局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50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提前6个月100%达标;新污染源得到严格控制,共审批建设项目1843宗,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共否决有污染的项目678宗,真正落实“环保一票否决”;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  相似文献   

11.
县级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枣庄市环保局晋文全王洪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两种制度。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对保证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生产管理等重点环节更好地落实环保...  相似文献   

12.
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工后不定期检查“三同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对未经验收合格的项目,坚决不准投入生产:严格按规定限制试运行期限,从源头遏制了违规排污行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重庆市环保局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加快环境管理转型,全面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2014年,全市环保验收建设项目2100个、涉及投资2800亿元.市环保局审查设计备案项目90个,批准投入试生产项目111个,验收项目185个,审查后评价项目6个,在促进环境保护的同时,服务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资讯     
《环境》2005,(10)
广东广东省环保局推行“阳光监管”据悉,近日广东省环保局正大力摊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构建“阳光监管”。广东省环保局围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办事过程和关键环节,制定、增订,修编了环评单位管理、环评文件审批、环保“三同时”验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卜泰祥 《山东环境》1998,(3):26-26,2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是“三同时”管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内容。它是环境保护投资转化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标志,也是“三同时”管理的最终归宿。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工程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重要依据之一。环境监测站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不...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评管理中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及验收工作是急需加强的重要环节,把住这一关口,对有效推进污染减排,防范环境事件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全省建设项目管理情况调研分析,感觉目前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在环评管理中最突出的是“重前期环评审批,轻后期验收管理;重环评文件审批,轻现场监督检查;重事后补办手续,轻违法立案查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审批、监管、验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当前“一控双达标”任务完成之后基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滞后、环保审批对象单一、“三同时”制度执行不规范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要扩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主体,打破环保部门单兵作战的旧格局;二要扩大环保审批对象,全面控制新污染源并防止生态破坏;三要规范基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制度化、科学化;四要为社会各界参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有效途径等。  相似文献   

18.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1,(6):70-71
湖北首次环保核查稀土企业 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推进重点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环保部的部署,湖北省首次启动对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企业开展环保核查。对于未提交核查申请、未通过核查以及弄虚作假的稀土企业,环保部门将不予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不予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不为其出具任何方面的环保合格或达标证明文件。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是检验建设方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技术手段,也是环保部门依法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依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除遵循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外,建设内容变更、环保设施落实、污染物排放及总量、环境质量影响等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需要逐一阐述明确。  相似文献   

20.
安海蓉  田晶 《环境保护》2004,(9):12-14,30
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管理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2003年建没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看到“三同时”制度执行面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污染设施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地区和行业执行“三同时”制度发展不平衡;“三同时”项目管理重心有所下移,可以说建设项目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的状况有喜有忧,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笔者建议: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