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特拉津对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微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在d1、d3、d7、d14,观察空白对照(CK-)、水溶助剂0.1mL/L二甲基亚砜对照(CK )、阿特拉津0.01mg/L(ρ1)、0.1mg/L(ρ2)、1mg/L(ρ3)和10mg/L(ρ4)溶液中弹琴蛙(Ranaadenopleura)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细胞数.结果表明,d14时,ρ1、ρ2、ρ3和ρ4组蝌蚪的微核率分别是CK-的2.25、2.50、4.25、5.11倍(P<0.05),说明阿特拉津可引起蝌蚪血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且与d1、d3、d7相比较,微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d14时,ρ2、ρ3和ρ4组蝌蚪的总核异常率(含微核率)分别是CK-的2.59、2.17、1.96倍(P<0.05),说明阿特拉津也可引起蝌蚪血红细胞总核异常率升高.图2表1参17  相似文献   

2.
采用扩散系数C等5种分布型指标测定阿特拉津溶液中(ρ1-3/mg L-1:10,20,30)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均处于25期和26期,体长范围26-60 mm)在水族箱(l×b×h=40 cm×20 cm×25 cm)中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蝌蚪在水族箱中为聚集分布.经多次适合性检验,证明弹琴蛙蝌蚪水族箱中的水平分布呈现负二项分布状态.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升高,蝌蚪在水族箱内的聚集度(由负二项分布的k值来表明)逐渐减小(kρ1相似文献   

3.
阿特拉津溶液对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形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在不同阿特拉津浓度(p/mg L^-1:5,10,15,20)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处理(10d、20d)后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表明:20d处理组蝌蚪的全长增长率和后肢长增长率低于空白对照组(CKH20),全长出现负增长,而丙酮对照组(CKacetone)蝌蚪的全长增长率高于CKH2o.实验证明,阿特拉津可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而丙酮却促进蝌蚪的生长.各环境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H和电导率与阿特拉津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作用效应相一致.图2表8参14  相似文献   

4.
阿特拉津对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d1、d3、d7、d14,观察空白对照(CK-)、水溶助剂0.1mL/L二甲基亚砜对照(CK )、阿特拉津0.01mg/L(ρ1)、0.1mg/L(ρ2)、1mg/L(ρ3)和10mg/L(ρ4)溶液中弹琴蛙(Ranaadenopleura)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细胞数.结果表明,d14时,ρ1、ρ2、ρ3和ρ4组蝌蚪的微核率分别是CK-的2.25、2.50、4.25、5.11倍(P<0.05),说明阿特拉津可引起蝌蚪血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且与d1、d3、d7相比较,微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d14时,ρ2、ρ3和ρ4组蝌蚪的总核异常率(含微核率)分别是CK-的2.59、2.17、1.96倍(P<0.05),说明阿特拉津也可引起蝌蚪血红细胞总核异常率升高.图2表1参17  相似文献   

5.
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阿特拉津溶液(1mg/L、5mg/L、10mg/L、15me/L)中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行为进行了图像的识别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弹琴蛙蝌蚪在水族缸中具体分布型判定的程序,采用了负二项分布的参数κ值来反应不同溶液中蝌蚪聚集程度的差异,并作为该指示生物监测阿特拉津水体污染情况的一个指标.结果显示,该程序可如实反映不同污染水体中蝌蚪的聚集程度:经χ^2检验各种水体中蝌蚪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同时阿特拉津溶液中蝌蚪的κ值均小于空白对照和丙酮对照,表明阿特拉津溶液的浓度和蝌蚪的聚集程度相关.图9表1参14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及其在生产实践中所存在问题;阿特拉津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的降解代谢过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阿特拉津的残留分析方法、环境毒理学和微生物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吸附反应时间对除草剂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建才  蒋新  胡维平  卢信 《生态环境》2007,16(2):402-406
采用批量动态实验方法,对潮土中阿特拉津吸附特征随吸附反应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的阿特拉津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函数关系。在50μg·L-1~2000μg·L-1浓度系列下,在48h内,土壤颗粒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属于快反应,土壤吸附的阿特拉津量随吸附反应时间呈指数上升,为吸附实验结束(168h)时土壤吸附阿特拉津总量的58%到90%。当吸附反应时间超过48h后,随反应时间增加,土壤吸附阿特拉津量差异变化不显著。阿特拉津在潮土颗粒和土壤溶液中的相分配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容量因子Kf与吸附反应时间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关系(r2=0.9063**,p<0.0001)。无量纲的非线性因子n与吸附反应时间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线性负关系(r2=0.5666*,p=0.0192)。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中阿特拉津降解菌种的筛选及其降解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吉林市农药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筛选出JLNY01和JLNY02降解阿特拉津(AT)的菌种, 模拟地下水环境(pH=7,温度10℃)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JLNY01在一定时间内驯化, 降解率可达83.6%;JLNY02可直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降解, 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30℃)条件下, JLNY01在6d内可达到对AT的完全降解, 而JLNY02的降解率仅为31.5%.证明JLNY01温度愈高降解效果愈好, 而JLNY02只适于在低温下降解, 可确定为一种嗜冷菌。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对地下水及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吉林市农药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筛选出降解阿特拉津(AT)能力较高的菌-JLNY01,JLNY02,通过条件实验表明,JLNY01在pH=6左右,此菌在10℃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驯化降解率可达83.6%,30℃时,6天内可达到对AT的完全降解,证明温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JLNY02可直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降解,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条件下降解率仅达31.4%,证明此菌是一种嗜冷菌。  相似文献   

10.
张岩  赵万里  于爱鑫  刘玉灿 《环境化学》2022,41(7):2320-2325
为探究阿特拉津在湖泊冰融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配制2组不同初始浓度的阿特拉津水样,并通过模拟湖泊的自然结冰和融冰的过程,分析阿特拉津在冰水体系和冰体内部的分布及其在冰体融化过程中的融出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浓度的阿特拉津溶液在冰水两相中的分布规律均为冰融水浓度<结冰前水浓度<冰下水浓度,在冰中的分布表现均为上层浓度<中层浓度<下层浓度;阿特拉津在初期冰融水(融1)中含量最高,即融冰过程中阿特拉津存在初期洗脱现象;随着融冰过程的进行,阿特拉津会呈少量、有递减趋势的融出;融冰进程前段冰融水(融1、融2、融3)中阿特拉津含量大于原冰体含量的77%,阿特拉津在融冰初期向冰融水中的迁移能力大于融冰后期。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敌敌畏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dichlorvos,DDVP)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DDVP对黑眶蟾蜍蝌蚪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96h)为51.61mg/L.暴露于2.24mg/L的DDVP溶液中10d和20d,蝌蚪的体长日增长率分别降低24.9%和9.5%,并引起黑眶蟾蜍蝌蚪酯酶同工酶(EST)酶带数和强弱发生改变,抑制了蝌蚪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暴露于6.72mg/L的DDVP溶液中10d和20d,蝌蚪的体长日增长率分别降低27.0%和38.8%,酯酶同工酶(EST)酶带的强弱发生明显的改变,SOD酶比活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杀虫剂敌敌畏对黑眶蟾蜍蝌蚪可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12.
虎纹蛙和大树蛙肾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比较了大树蛙和虎纹蛙肾细胞的超微结构,大树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发达的质膜内褶迷路,虎纹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无比结构;小树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质膜内褶,虎纹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质膜内褶较少;两种蛙的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有质膜内褶迷路;结果表明,虎纹蛙和大树蛙之间肾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的差异是与它们不同的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黄燕  江林根 《环境化学》1992,11(2):69-74
本文以Na~(125)I为示踪剂,在模拟地下水介质条件下研究了粘土和硅藻土对长寿命裂变产物~(129)I(T_(1/2)=1.57×10~7a)的吸附规律。实验发现,在pH6—7的地下水介质中,粘土和硅藻土对I~-的吸附服从Freundlich等温吸附经验公式,但吸附百分率较小(≤5%)。 对无载体~(125)I在实验用聚乙烯瓶和玻璃瓶上的吸附研究表明,碘的氧化态(I_3~-或IO_3~((?))要比I~-更易被吸附。  相似文献   

14.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1991-1996年对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经营模式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杉木生长以及节约营林投资和提高经济收入,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损伤监测福州市内河水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损伤监测福州市内河水质,探讨红细胞核的遗传损伤与水质常规衡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变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出河水的综合污染程度,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河水受污染程度越严重,微核及核异常率越高.但当染毒时间太长时,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反而有所下降.微核率与水质的几项常规衡量指标间的相关程度依次为: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 >氨氮比 >pH值;总核异常率与河水的几项常规指标间的相关程度依次为: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比>溶解氧>pH值.核异常率与微核率达到最高值的处理时间不完全同步.核异常率显著高于微核率,微核率与核异常率相关系数为 0. 44,这反映出生物体本身具有自动修复能力,能通过各种途径修复受损的DNA.此外,还探讨了泥鳅红细胞的微核来源和利用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损伤监测河水水质的可行性及注意问题. 图 3表 6参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