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东省湛江市水稻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南方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综合考虑发灾场敏感性、致灾力危险性和承灾体暴露性等三个方面10个指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评估模型,以1998-2018年影响湛江市台风资料为基础数据,进行水稻台风灾害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湛江...  相似文献   

2.
翁莉  马林  徐双凤 《灾害学》2015,(1):130-134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从气象灾害发生维度评估城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性。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方面构建南京暴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2003-2012年统计数据对南京暴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构建隶属函数判定评价因素与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南京暴雨灾害风险,并选取2012年南京暴雨实例进行数据演算,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南京暴雨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徐慧茗  陈华  何昀 《灾害学》2021,(3):184-188
我国的文化型山岳景区数量多且山洪灾害频发,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为提升山洪风险评估体系的适用性,以南昌大西山景区为例构建文化型山岳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防治措施.结合大西山景区山洪灾害的特点,从山洪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选取了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多年平均最大日雨量等9个指标构建山洪灾...  相似文献   

4.
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冰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灾害是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由于受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天气影响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结冰海域。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将研究区海岸带上17个地级市的71个县区作为评价单元,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冰期天数和最大冰厚2个指标,计算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选取涉海人口密度、海洋经济密度、海洋一产比重等3个指标,计算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综合危险度指数与脆弱性指数计算各县区的海冰灾害风险指数,并绘制风险等级图。该风险等级图揭示了海冰灾害风险在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岸带上的分布状况,为中国制定海冰灾害风险防范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气象、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成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低、次低、中、次高、高等级干旱灾害风险的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3.4%,29.8%,28.2%,19.6%和9.1%。干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比较复杂,大致沿哈巴雪山—点苍山—哀牢山一带,西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总体较低,东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相对较高。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下游地区为典型的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三江并流区及澜沧江下游地区为干旱灾害低风险区。利用近10 a的旱灾受灾面积和总经济损失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构建的评估模型总体能反映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长三角地区由于濒临西北太平洋,成为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灾害风险理论,将该地区16个地级市的140个县(包括一般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作为研究单元,对台风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选用台风大风和台风降雨等1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县的台风致灾因子强度指数;选用各县2006年底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等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其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将致灾因子指数与脆弱性指数相乘,得到了各县的台风灾害风险指数,从而得到了风险等级图。该风险等级图揭示了台风灾害风险在长三角地区的等级分布状况,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3)
基于衡阳9个县区1967-2016年气象资料、灾情数据、农村经济数据等,采用突变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衡阳暴雨灾害风险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致灾因子方面,其风险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②孕灾环境方面,与致灾因子风险分布相反。③承灾体方面,其风险大致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④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呈现四周低,中间高的趋势。⑤暴雨灾害综合风险,大致呈现由南至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与孕灾环境风险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此外,突变理论的采用和评估体系指标的细化,优化了风险评估的过程,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构建了城市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框架体系,包括11种城市灾害所对应的风险系统评估后的综合评估,每个系统的评估是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采用信息扩散技术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阶段、灾害风险种类和级别组成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它是由3个阶段、6个环节及每个环节的矩阵模式组成.据此,简述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过程是灾前预防矩阵管理、灾前准备矩阵管理、灾中应急矩阵管理、灾中救援矩阵管理、灾后恢复矩阵管理和灾后重建矩阵管理不断循环和完善的过程.最后,用一个虚拟实例说明了阶段矩阵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及方法,以灾害风险系统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系统为基础,对洞庭湖地区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用暴雨及以上降雨的加权频次来描述,孕灾环境用地形和河网密度来描述,承灾体脆弱性用内在脆弱性和抗灾救灾能力来描述。首先,对区域洪水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评估;其次,对孕灾环境危险性进行评估;再次,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对三者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洞庭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其中,沿长江地区、湘江入湖地区和澧水河入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高;其次是沿洞庭湖周围地区风险较高;洞庭湖地区边缘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Ⅱ——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途径,而评估方法又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总结了近年来3个重要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RI)、多发展指标计划(Hotspots)和美洲计划的(American Programme)分析单元、灾种选择和数据源.评述了3个国际计划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模型和评估方法:计算DRI的指标需计算3个数值--物质暴露、相对脆弱性和社会-经济脆弱性指标;Hotspots首次利用栅格单元和地区/财富等级来计算死亡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美洲计划分别建立了4个独立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应用到城市级别.通过比较3个国际计划的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灾害风险评估的重点和关键应是风险的时空分布、动态风险评估和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影响洪水灾害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与承灾体易损性,以淮河流域为示范研究区,以县为行政单元,综合考虑降雨、径流量、河流、地形、人口、经济等指标,基于GIS与AHP集成方法得到了淮河流域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和淮河流域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图,并采用"加"模型计算公式得到了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进行了相应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中的问题,论述了引入风险概念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方法。根据人的价值理论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体系,提出了社会易损度的定量化方法。将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在风险评价的成果中单列出来,解决了对人的社会价值评价难题。改进了泥石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今后泥石流灾害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在1989-1999年期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9亿元.对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的评判是首先按北京山区各区县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划分风险区,然后对各风险区进行灾害危险性和灾害易损性评判.在危险性评判中,按各风险区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赋予危险度评判指标值.在易损性评判中,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4个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评判.第一层次是经济易损性与社会易损性评判,第二层次是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判.最后用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出各风险区的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度,并由此绘制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5.
金江军  潘懋  杨志双 《灾害学》2007,22(2):73-76
随着人们应对灾害从过去的“被动救灾”走向现在的“主动预防”,风险管理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一个热门话题。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流程,探讨了城市地裂缝可接受风险水平。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用地类型开展易损性评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首次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国斌  李京  蒋卫国  张静  马兰艳 《灾害学》2011,26(3):8-12,17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3 d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了风险等级分割值分别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等级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与无风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了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10年8月22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基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结果,结合危险区内人口分布、交通设施等基础数据,生成相应的预警产品。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发出预警与预测,为危险区人们乃至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风暴潮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是全球少数几个风暴潮风险最大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水平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从灾害风险理论出发,在对风暴潮风险的认识、风暴潮危险性评估、风暴潮易损性评估,以及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风暴潮风险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现阶段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还比较薄弱,未来的风暴潮风险研究应该由单要素评估走向综合评估,加强风暴潮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全球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对未来风暴潮风险的影响,完善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体系,提升风暴潮预报预警能力,为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庆丰  游珍 《灾害学》2005,20(2):110-114
本文从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2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在南通市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分析分别得到南通市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区图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图.两图叠加后,生成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定量区划方法,合并得到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风险区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的特征.通过对风险区划指标和区域划分的探讨,以期为南通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理论的铁路水害危险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铁路这一特殊承灾体成灾机理和致灾因子的基础上 ,应用灰色理论和数理统计 ,对铁路环境水害危险度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和构建。分析中 ,以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 (以下简称为‘陆桥新疆段’) 39年 (195 9~ 1997年 )的水害资料为统计分析数据 ,以水害频次、水害密度和断道时间为铁路环境水害危险度计算和危险性评估指标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确定出危险性评估中水害密度、断道时间和水害频次的权重依次为 5 ,3,2。然后 ,基于水害密度、水害频次和断道时间 3个指标的内在联系 ,以及权重的大小 ,以沿线 3级车站之间的区段为对比分析单元 ,构建出铁路环境水害危险度计算模型为 :Pfd=dPfHec/ (dPf Hec)。最后 ,应用这一模型对陆桥新疆段水害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 ,发现所得结果与水害实际分布情况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An assessment of Disaster Risk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Gary Shook 《Disasters》1997,21(1):77-88
Historically, Thailand has been a disaster-free country, suffering only minor losses from natural hazards through the years. Emerging as a newly industrialised nation, the kingdom now faces an increased risk of economic and public damage from man-made disasters associated with rapid development. A risk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evel of disaster management. That assessment was preced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s of disaster risk, resulting in a redefinition to fit the needs of this study. This holds that the risk of disaster is the product of hazards, vulner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exercised over both the hazard and the vulnerable ele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condu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ose three component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impediments which may hinder good disaster or accident management. Floods, in both natural and man-made manifesta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highest risk factor, followed by major accidents and explosions, both man-made hazards. Major recommendations arising from the study included the consolidation of disaster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currently held by several agencies into a centr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the review and restructure of related law and regulations, the conduct of provincial and country-wide hazard assessments and the creation of a 'culture of safety' in Thai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