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电脑这几天坏了,只得跑到同学阿华家上网查资料、发电子邮件。阿华瞧我满头大汗的,先让我到卫生间冲了澡,然后让我坐下吃西瓜。或许是渴的缘故,我一口气吃了三瓣西瓜。当我上网发电子邮件时,阿华已经  相似文献   

2.
我的电脑这几天坏了,只得跑到同学可华家上网查资料、发电子邮件。阿华瞧戈满头大汗的,先让我到卫生间;中了澡,然后让我坐下吃西瓜。或许是渴的缘故,我一口气吃了三瓣西瓜。当我上网发电子邮件时,阿华已经在厨房做午饭了。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络已逐步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上网冲浪"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看看网页,与朋友发发Email,聊聊QQ,多么写意.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宽频接驳的蓬勃发展使得家庭用户和S0HO一族感受到了快速上网的乐趣;另一方面,其令人心动的特点--高速、永久连接、随时在线等特点也同时打开了蠕虫、病毒、黑客的潘多拉之盒.  相似文献   

4.
偶然听人说.观在买二手车会比较便宜,于是,一直在计划买车的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上网搜索,想了解一下自己理想的车型。但没想到,这一步却让我掉进了一个深深的圈套。 我随意点开一个网站,在我所需要的二手轿车栏里,便看到一系列具有诱惑性的清单:奥迪A6/1.8T/10万,雅阁2.2/4万,佳美2.2/5万,东方田铁龙3.5-4万……品牌齐全,欢迎订购,可送货上门,还都附有订购热线电话及姓氏。我两眼发热,选了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使用QQ上网聊天,是很多单位和部门明令禁止的,对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者一经查实,无论对本人还是单位领导坚决严肃处理。但在长春市双阳区,很多部门工作人员却可以上网,还可以用QQ上网"聊天",沟通很多事情……不但没有人制止,还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赞成,这是怎么回事呢?谈起此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区安监局的同志就建立了系统内的QQ群,用副局长李春光的话说:"为了工作上的方便,一旦有啥事或发个通知,既不用打电话,也不用挨个通知,在群里一发消息就解决了。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在群里沟通,非常方便。"部门最初只为工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许多到国外考察过的同志,都对国外“车”让“人”印象颇深。回国后每见斑马线上车与人争道的景况,就难免发一番感慨。 对国外“车”让“人”的情形,我也见过不少。每见一回都悬一个问号在心头:“他们为什么会车让人?”有一次,终于找到了答案。那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街头,一行人晚饭后在华人朋友的陪同下,到街那边的广场散步。我先来到斑马线边上,站在那里等后面的人。一辆敞蓬车停下了,司机是个老头,示意要我先过。我指了指后面正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交警,我曾目睹过交通事故现场的血腥,也曾感受过生死天涯的悲痛,正因如此,每当我行走于车流中,那些风驰电掣的飚车少年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看着他们扬尘而去的背影,我总会不禁打一个寒噤:倘若在他们与我照面的那一瞬间,任何一方的不留神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无政府状态,使得网络犯罪日趋严重,其中问题之一在于对各种公共上网场所缺乏有效监控.本文结合网络协议分析的应用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城域网的分布式实时网络信息监控系统模型,通过系统各分监控点对公共上网场所的上网信息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喜悦     
10年了,离开校园,踏入矿山,在矿山工作已有10年了,难忘的煤矿岁月,让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冶炼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梦想,让我最终能在矿山创业,是父亲背后对我永不变的支持和教诲.  相似文献   

10.
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电信业的迅速发展 ,电脑进入千家万户 ,鼠标轻点 ,大千世界尽展眼前。上网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欢乐 ,然而 ,一种时髦病———网瘾综合征 (简称“IAD”)也应运而生。6 %的网民患有“IAD ?福州一名男青年上网成了瘾 ,每天上网超过 12小时 ,经常通宵达旦 ,废寝忘食 ,他说 :“上网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快乐 ,只有在网上心灵才能找到寄托。”他视妻子为陌生人 ,对家庭生活也是不管不问 ,最后双方只好离婚。32小时过去了 ,一名 19岁的少女还十分专注地在网上聊天。突然 ,她觉得眼前的世界在…  相似文献   

12.
网讯 《安全》2000,(2):26
孩子上网在国内已是一件平常事,可是网上安全问题却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担心。一位以保护全球儿童安全上网为己任的专家最近慎重地向所有为人父母者提出忠告:把电脑安置在客厅里,而不是在孩子的房间或书房内,对确保孩子避免坠入网络内处处可见的不良资讯陷阱,安全邀游网络丰富的知识库是相当重要的。 这个忠告是英国国际儿童网络的创办人尼格尔·威廉斯给予所有有机会让孩子上网的家长的建议,目的就在于使家长能够在孩子上网时尽量给予帮助与指导。 他说,虽然这不是一个能被家长轻易接受的建议,但它确实是一个能确保孩子安全上网的有效办法。 国际儿童网络去年年底在欧洲调查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家长的顾虑可归纳为3点,即网页的内容、在网络聊天室或透过电子邮件与陌生人的接触及网上的购物广告是否会引诱孩子私下利用父母的信用卡轻易地上网购物,以致无意中透露出许多个人的详细资料,对家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威廉斯指出,针对这些问题有多种的解决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家长本身必须学习如何上网浏览。“家长不应对科技感到恐惧,面对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茫然不知时,也不要担心没有面子而放不下架子向孩子求教、学习。” (摘自2000.3.3.《精品购物指南》,作者:网讯)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多年从教的物理教师。几年前,由于工作需要,院领导让我改行教劳动保护。当时我想,劳动保护不就是发防护用品吗,这里面还有什么学问?于是,千方百计想推辞掉。一时推辞不成,只得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走上了劳动保护的讲台。 一为教学需要,我借来了几本《劳动保护》杂志合订本。上面刊登的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漏事故、墨西哥储油库爆炸事故、渤海2号石油钻井船沉船事故等,特别是看到杂志上列举的浙江萤石公司30年防尘经济效益帐,使我受到很大教育。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深刻地懂得了:劳动保护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相似文献   

14.
活着的理由     
又一个停电的夜晚。不能上网 ,无法写作 ,连音乐也没有 ,一个人好无聊 ,也好寂寞 !翻遍小屋总算找到五支蜡烛 ,便统统点燃摆放在客厅 ,可还是感觉昏暗 ,心中依然寂寞而又忧伤。一个人斜躺在沙发上 ,手捧着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忽然之间回想起前不久女友问我有没有想到死的问题。尽管当时我一笑了之 ,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活着是幸福的 ,其实我内心深处不仅随时想到死 ,也想到为什么人都怕死 ?其实啊 ,死是容易的 ,死去后任何事情都一了百了 ,根本不需要惶恐惊惧 ,而活着才是不容易的。那么 ,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人们如此的眷恋着鲜活的…  相似文献   

15.
“网吧”等服务营业场所(以下简称网吧)是集上网聊天、上网冲浪、发电子邮件、查寻资料、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娱乐场所,普遍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网吧在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火灾危险,震惊全国的北京海淀区“6·16蓝极速”特大火  相似文献   

16.
我是半路出家走进安监系统的.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排到了江苏省淮安市安监局. 初次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免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领导看出了我的无奈,除给了我很多安全生产资料外,还推荐我看看《劳动保护》杂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用心地看完了搜集到的全部《劳动保护》杂志. 所幸有了这样一个指路者,让我少了许多彷徨.可以说,《劳动保护》杂志是我到安监局后的第一位入门老师.我在上面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特别关注"栏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安全监管的知识和方法,为我开展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是宣传的喉舌,是激励人们的战鼓,是动员人民奋勇向前的号角.60年来,《劳动保护》始终与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一起壮大,是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企业安全发展的推进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触目惊心     
我多年前曾路过石景山地区,那里就是钢铁生产的基地,老远就看到烟雾蒙蒙,可以想象在那儿工作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就说职工的生产安全,我认为工厂的大环境是否符合环保,才是最大的安全问题。这不是发个安全帽就能解决的问题。《触目惊心》一画接触到这个主题,用夸张的手法让厂长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白骨一架!  相似文献   

18.
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感想颇多.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后,总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的时候,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让我马上就想到了习惯性违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习惯性违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文化     
先生参加残j尴尬的笑 评奖应是件好事,可以评出模范、评出进步。可是看到《今年还发三个奖》一画.看到三位获奖者都是受伤程度不等的工人。看到三位受奖者的哭笑不得的面孔,使人感到一种‘尴尬“。 虽说此画有些夸张但还是真实地反映了某些单位不重实效只搞些涂脂抹粉的举动.试想.伤残者都可获奖,那未获奖的伤残者不知作何感想7 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单位,还是老老实实为妙.让我们的工人兄弟脸上永远表露出健康.爽朗的笑容! 主持人:缪印堂缪印堂点评: 报端不断报道非法小煤窑出现爆炸事故,原因何在7从此画也可以看出一些原委.虽然事故是可怕的…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护》杂志从创刊到如今,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也与我相伴近八载,现在愈发生机盎然.万物存在自有其理,细想我与《劳动保护》结缘的二三事,可知《劳动保护》走到今天也绝非偶然. 第一次与《劳动保护》较深的接触是在2006年,我接受该杂志记者冯瑾的专题采访.当初冯瑾对我做了采访,我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初稿后,交给她,这件事对我来说就算"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冯瑾竟然将稿件《南海胜利号FPSO大修承包商安全管理》(刊发于2007年第8期)润色得非常完美,框架清晰,主题突出,可读性增强.这让我看到了《劳动保护》杂志对质量的执着和对受众群体的关注,也让我体会到,认真加用心,是对专业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