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生物对三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是化感作用生测实验中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用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 L.)、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Merr.)的直接水浸提样(含有微生物)与水浸提样的除菌液对小白菜、萝卜进行了生测实验,对比研究了微生物对3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微生物存在的水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明显强于除菌液,并且3种入侵杂草的含微生物水浸提液化感作用之间有明显差异,以假臭草的化感作用最强、飞机草次之、蟛蜞菊最弱.而3种杂草的除菌液间差异不是很明显.因此推测,这几种入侵杂草的强化感作用与微生物有很大关系,很有可能是一些微生物助长了其中一些杂草的入侵潜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巢湖东部湖区的入湖河道水生植被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区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常见水生植物物种63种,隶属于28科54属,其中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3种,浮叶植物2种,挺水植物10种,湿生植物44种.区系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水生植被呈现隐域性和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亚热带特征,植物种属主要以世界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为主,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分别占总数的35.19%、31.48%和12.96%;这54属水生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共有中国种子植物所占的15个分布区类型中的10个,而缺少5个地理分布区类型.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分布广泛,河道呈现一定程度的堵塞状态;沉水植物物种则趋于单一化和分布面积狭小,尤其在水体污染严重的区域(如:双桥河流域和小柘皋河下游)几近衰退.CCA分析表明巢湖东部湖区入湖河道水生植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水体理化指标影响,而非水深的影响.总之,巢湖东部湖区入湖河道水质污染加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极不合理、地理成分复杂程度偏低且具有明显的隐域性,沿河村镇的污水处理以及保护与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沉水植物类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 NDVI的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进的CASA模型为基础,结合MODISNDVI数据、气象资料和土地利用资料,估算了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2001-2007年逐月净初级生产,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结果显示:2001-2007年期间,广东省每年NPP产量为C 138.8Tg·a-1;年际动态显示,2003年NPP最高,2005年NPP最低,总体略呈下降趋势;年内动态显示,NPP累积主要发生在5-10月;空间分布显示,广东省NPP高值区为粤北植被覆盖良好地区;珠江三角洲为全省NPP的低值区.要维持区域生态可持续性,需要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选取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甘肃臭草种群,分析斑块特征、土壤水分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了解植被对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性和反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甘肃臭草斑块在形成、扩散和稳定阶段种群高度、密度、盖度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小,衰退阶段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甘肃臭草斑块内土壤水分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斑块内土壤水分大于斑块外;斑块内土壤水分与植被主要生物学特征之间由负相关向正相关过渡.甘肃臭草具有明显的可塑性,通过对干旱区环境的长期适应,改变了小范围内土壤水分分布结构,进而形成繁茂生长的单一优势种群斑块.表3参16  相似文献   

5.
邓慧平 《生态环境》2012,21(4):601-605
为了揭示气温变化对西南山区流域森林水文效应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与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的耦合模型SSiB4T/TRIFFID模拟了西南山区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森林水文效应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分析了气温变化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流域总径流和总蒸发以及冠层截流蒸发、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梭磨河流域森林(常绿针叶林)蒸腾与草和灌木差异小,森林蒸腾潜热比草和灌木仅高1~4 W.m-2,森林冠层截留蒸发高于草和灌木,但土壤蒸发明显低于草和灌木覆盖,森林覆盖流域总蒸发低于草和灌木覆盖甚至低于裸土蒸发,因此增加了流域总径流量,但森林增加径流的作用随土壤蒸发的减小而减小。(2)气温减小1℃将通过减小森林冠层截留蒸发和蒸腾而使森林增加流域总径流量的作用增加;相反,气温增加将增加森林冠层截留蒸发和蒸腾而使森林增加总径流量的作用减小。(3)当温度增加4℃,由于森林总蒸发较草和灌木明显增加,对于较高的土壤蒸发,森林增加总径流量的作用已不明显;对于较低的土壤蒸发,森林减小了流域总径流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它们均属热带海洋珊瑚岛,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南海诸岛有40多个岛礁有陆生植物405种,其中野生植物260多种,栽培植物100余种。常见乔木有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抗风桐(Ceodes grandis)、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橙花破布木(Cordia subcordata)、莲叶桐(Hernandia nymphaeifolia)、海柠檬(Ochrosia oppositifolia)等;灌木主要有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银毛树(Tournefortia argentea)、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等;草藤本植物主要有厚藤(Ipomoea pes-caprae)、海刀豆(Canavalia rosea)、滨豇豆(Vigna marina)、海滨大戟(Euphorbia atoto)、孪花蟛蜞菊(Wollastonia biflora)、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细穗草(Lepturus repens)、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和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等。这些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方面形成了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阳生、海漂、动物传播等方面的植物功能性状以适应生境。南海诸岛的植被有珊瑚岛热带常绿乔木群落、珊瑚岛热带常绿灌木群落、珊瑚岛热带草本群落、湖沼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5大类21种。影响南海诸岛植被演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属于外因演替。南海诸岛的土壤主要有分布于岛中的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林下的石灰质腐殖土以及分布在岛外围沿岸海滨的冲积珊瑚沙。南海诸岛面积小,植被形成极不容易,对各岛的天然植被要进行保护,对填海造陆区域的绿化可参考这些天然植被生态系统进行土壤改良、种类筛选和种类搭配,对野生植物资源可以合理利用,要注意外来种入侵防控、恶性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未来要加强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然灾害的北京幅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芬  许学工  卢亚灵  颜磊  马禄义 《生态环境》2010,19(11):2607-261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源评价从单一风险源扩展到多风险源,风险受体从单一受体发展到多受体,评价尺度也从种群、生态系统扩展到区域和景观水平。但总体说来,对多风险源、多过程的多个生态系统层次的风险评价尚不成熟。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干燥度分布图、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以及8种自然灾害风险源频率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类型图、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分布图等数据,基于ArcGIS 9.2平台,综合考虑生态的脆弱性,风险源的发生频率,受体的暴露水平、危害程度等,对多风险源、多个生态系统综合的北京幅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对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探讨。评价结果显示:(1)高风险区主要为本区环渤海湾沿岸,包括天津市,河北唐山、沧州,山东滨州、东营、潍坊等沿海地带;以及本图幅西部、北部的太行山地,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及图幅西部的山西、河南部分地区;(2)较低生态风险区所占比例较高,达42.55%,可见降低生态风险有很大的潜力;(3)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尤其是在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将会导致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密度最大、人为活动最强烈的区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该区域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2001-2017年覆盖珠三角地区的MODIS/NDVI数据进行月时间序列重构和年时间序列合成,利用趋势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地区NDVI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基于相关系数方法分析NDVI对气象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17年中,珠三角地区NDVI在年际变化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总体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005 1。(2)在空间分布上,珠三角范围内有90.84%区域的植被呈增长趋势,而在珠三角核心地带的城市群集区域存在植被退化现象,占全区面积的9.16%。(3)珠三角地区NDVI具有高空间集聚特性,受地形和城区分布影响,低植被覆盖集聚区和高植被覆盖集聚区分布格局显著且变化稳定,在多年平均NDVI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分别占全区面积的28.77%和33.69%。(4)珠三角地区NDVI和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在月变化上显著相关,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分别存在1个月和1-2个月的滞后效应,并且这种滞后效应在空间分布上也体现出"西南-东北"方向的区域差异,而NDVI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不存在滞后。(5)在年尺度上,珠三角地区NDVI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对珠三角地区恢复植被和修复生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皱蒴藓属(Aulacomnium)和寒藓属(Meesia)是北温带沼泽或湿原藓类属的代表.沼泽湿地对气候变暖较为敏感,对于维持区域水循环和水文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皱蒴藓属4种52个和寒藓属3种20个地理分布点及19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 GIS 10.2软件,分别预测两个属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以及未来气候情景下物种潜在地理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1)皱蒴藓属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以及西南部分高山地带;寒藓属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和四川北部高原.(2)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最干季度降雨量和最干月降雨量是影响皱蒴藓属在中国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年降雨量、最干季度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和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是影响寒藓属在中国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3)在未来(2061-2080年)气候情景下,皱蒴藓属分布面积将比现代气候下增加5.94%,而寒藓属分布面积将减少0.27%.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两个沼泽藓类属的影响不同,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苔藓植物物种分布变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年10月与2015年10月两个不同时相的环境星CCD数据,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长株潭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转移矩阵分析该区的植被退化或改善情况,并根据标准偏差的数值分析NDVI的变化情况.利用HJ1B/IRS特有的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与温度分布的关系,为长株潭地区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种氧化塘数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完全混合流模式的修正式和类Michaelis-Menton方程模式两种氧化塘数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在模型好氧塘中有很好的适用性;这两种模式中的参数的讨论对于认识有机污染物在氧化塘中的降解及其微生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phenomena in ecology is density dependent regulation. The model most frequently used to study this behaviour is the theta-logistic model. However, disagreement has developed within the ecology community pertain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model’s parameters, and thus as to appropriate values for the parameters to assume. In particular, the parameter θθ has been allowed to take negative values, resulting in the ‘growth rate parameter’ estimated to be negative for species which are extant and exhibit no signs of becoming extinct in the short-term. Here we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by formulating the theta-logistic model in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original logistic model was formulated by Verhulst (1838), in doing so providing a simple interpret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thus restrictions on values the parameters may assume. We conclude that θθ should (almost always) be restricted to values greater than −11.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studies assessing the form of density dependence from data. Additionally, another model appearing in the literature is presented which provides a more flexible model of density dependence at the expense of only one additional parameter.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宁省重工业城市本溪市为例,运用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城市工业用水变化情况分析;同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城市水资源系统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表示,提出可比较的区域不同策略的水资源承载力,从而为制定水资源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藕合模型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珍  杜传亮  李永涛 《生态环境》2007,16(5):1528-1532
建设用地需求的中长期准确预测是当前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灰色和马尔可夫两种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灰色-马尔可夫藕合模型,以广东省揭阳市为例,对1997到2010年间主要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需求预测,同时与其它几种常规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文驱动力相关预测法误差相对较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关法准确度要优于人口相关法。趋势线法计算简单,预测准确度也相对较高,但只适于短期预测。灰色预测法精确度较高,计算需要模型的支持、专业性强。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法由于是对灰色预测的偏离值进行了纠正,因而准确度最高。尽管该方法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计算量大,但仍是值得推荐的高准确度的区域建设用地的专业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多个介质中空间尺度上的迁移转化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和接近真实的描述,是进行POPs的环境多介质归趋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分为环境多介质质量平衡空间区划模型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对目前几种常用的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GLOBO...  相似文献   

17.
轨迹烟流模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了高斯烟流模式和烟团模式的优点,提出一个新的模型———轨迹烟流模式,既保留了烟流模式计算简单,计算结果连续的特点,又可以根据当时风场,确定不同的烟流轨迹,模拟烟团的弯曲、折回和重叠运动,分段进行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扩大了模式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作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制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的确定方法变得越来越完善,但目前对其的研究综述却鲜见报道。因此,文章综述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的确定方法,详细阐述了点模型、概率模型以及经验模型中的代表方法在确定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方面的概念、原理、发展及应用,并深入探讨了各方法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系统分析了各方法在确定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时的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最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完善与细化及农用地土壤其他污染物生态安全阈值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志佳  ;黄河清 《生态环境》2014,(12):2003-200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珠三角地区。1979─2012年间,珠三角地区的常住人口从1797.42万人增至5681.70万人。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使得珠三角地区的资源供给压力增大,特别是土地资源。2010年珠三角地区已开发的建设用地面积为8867 km2,其中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其土地资源的适宜开发上限,土地资源对人口增长的约束作用也日趋显著。为了评判珠三角地区土地资源压力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利用Malthus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别对该地区9个城市的人口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组模型对2000年前各城市的人口变化均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近,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早期发展阶段的资源压力对人口增长的约束作用较小。2000年以后不同城市的Logistic模型与Malthus模型对人口变化预测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主要与各城市的土地资源压力密切相关。根据2组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异和土地资源的压力,将9个城市分为3组。其中深圳、东莞为第一组,这2个城市的人口增速最快、土地资源压力最大,相应的Malthus模型的估计值分别在2003年、2005年超过了实际人口,且其后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差距逐渐增大。依据Malthus模型2020年深圳、东莞的人口预测值分别为6469.58万人、2386.81万人,这大大超过了这2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极限。这一结果说明在深圳、东莞的人口高速增长已经不可持续,Malthus模型已不能反映其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第二组包括广州、佛山、珠海和中山4个城市。这组城市的人口增速相对缓慢,Malthus模型的估计值与实际人口较为接近,但2010年以来这4个城市人口的增长呈放缓趋势,Malthus模型估计值逐渐偏大。第三组城市包括人口增速最慢的江门、惠州和肇庆3个城市。这组城市的人口?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bootstrap-based methods which incorporate model uncertainty in estimating variances in multiple capture studies. Each of our three methods has a specific set of properties, and we discuss when each method should be used. Our first method can be used in any multiple capture setting, but it gives an estimate of the variance conditional on the number of observed animals. Our other two methods yield estimates of the unconditional variance; they require good estimates of part or all of the specific probability model, respectively. Smoothed estimated cell probabilities are utilized by the latter method. We contrast the three methods on a real-life data set, and then conduct simulations for a simple setting. Finally, we detail the use of our methodology for specific settings and discuss adaptations for tag-retur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