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米金-氧化铝(AuNPs-Al_2O_3)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材料用于富集环境水体中总溶解性汞.纳米金负载于氧化铝表面防止其团聚,同时有利于吸附剂分离.纳米金-氧化铝复合物可以吸附无机汞及有机汞,并将其转化为元素汞(Hg~0),经HCl洗脱后使用原子荧光测定总汞含量.考察了影响总汞富集与测定的因素,包括待测样品pH、洗脱液种类和用量、萃取时间以及干扰离子等.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水中总汞的检出限为0.3 ng·L~(-1),富集倍数为196(400 mL样品).线性范围为1.0—40 ng·L~(-1),相关系数为0.998.结果表明,纳米金-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及稳定性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环境水体中总溶解性汞的日常测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Hg^2+与KI-CuSO4反应生成橙红色Cu2HgI4,用漫反射光谱直接测定汞沉淀物.探讨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0.1-6.0μg,检测限为0.01μg,用于污水及土壤样品中微量汞的测定回收率达96%-102%.  相似文献   

3.
汞是引人注目的全球性污染物,植被叶片吸收是大气汞的主要去除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对于大气-植被叶片汞通量交换过程及吸收后的汞在植被体内的归趋等认识尚有不明确之处.本文利用单一大气汞同位素标记技术,测定了大气汞浓度为0、2、5、10 ng·m~(-3)时,C3植物水稻与C4植物玉米叶片汞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标记的汞同位素在植被体中根-茎-叶的分布比例.结果表明:(1)水稻和玉米叶片汞的沉降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植物叶片汞的沉降通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水稻和玉米的吸收通量白天均高于晚上;(3)玉米对大气汞的补偿点白天为0.63 ng·m~(-3),夜间为2.85 ng·m~(-3);水稻白天为1.24 ng·m~(-3),夜间为1.32 ng·m~(-3),水稻对大气汞的富集能力强于玉米,但二者的补偿点均显著低于国内大气汞浓度;(4)植被从大气吸收的汞主要集中在植物地上部,水稻叶片分布88.92%,茎中分布11.08%,而玉米叶片分布90.95%,茎中分布7.09%,根中分布1.96%.这些结果表明,农田系统的植被能富集大气中的汞,并主要贮存在叶片内部,向茎、根迁移量较少,是大气汞的重要汇.上述结论为进一步估算中国农田系统的大气汞汇与认识汞在大气-叶片-茎-根-土壤中循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汞及其化合物毒性大,挥发性强,在环境中易于迁移,危害人体健康.人发中汞的含量是反映汞的环境暴露对人体的影响的优良指标.本研究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安徽省合肥、淮南、安庆等8个典型地区人群的131个头发样品中总汞含量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人群发汞含量为0.480±0.896μg·g~(-1),与国内外部分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人体受汞暴露的风险较低;六安地区人群发汞含量(0.068±0.054μg·g~(-1))明显低于其他7个地区;男、女发汞含量分别为0.581±1.083μg·g-1和0.317±0.416μg·g~(-1),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发汞含量与性别相关性较小;样本中30—50岁的人群发汞含量相对其他年龄段偏高,表明发汞含量与年龄具有一定相关关系;染发样本发汞含量明显低于非染发样本,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的汞暴露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得了第二松花江水及底泥中的黄腐酸(FA)和棕腐酸(HA),测定了总酸性基、羧基、醌基等官能团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研究了红外、紫外及荧光光谱,与一般水体腐殖酸的特征相同。 选用凝胶过滤法研究了腐殖酸与汞、镉、锌的络合作用,测定了水及底泥的FA和HA对Zn、Cd、Hg的络合容量,其趋势为Hg>Cd>Zn,计算了条件稳定常数,logA值显示出汞与腐殖酸的稳定性高于汞与水体中除S~(2-)及SH-外的其它配位络合物,合成了腐殖酸汞固体络合物,用红外光谱确定其络合作用,测定了腐殖酸汞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郝强  刘清伟  宋明星  王梅  毛宇翔 《环境化学》2021,40(12):3936-3946
以焦作市演马洗煤厂进料原煤及洗选产品为研究对象,对低硫煤中总汞与甲基汞含量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洗选过程中总汞与甲基汞的迁移规律、脱除效果及质量平衡.研究发现,原煤及洗选产品中总汞含量0.128-0.392 mg·kg-1;值得注意的是,原煤及洗选产品中均检出了甲基汞,含量为33.58-56.75 ng·kg-1.经过洗选,总汞在精煤中得到脱除,脱除率为24.68%,在筛末煤、中煤、副产品中被富集;甲基汞在大部分洗选产品中含量均有所降低,整体呈脱除趋势,脱除率为-3.46%-38.78%.该低硫煤中总汞与灰分显著正相关,与硫分呈负相关,在洗选过程中受灰分影响较大;甲基汞与灰分、硫分均极低相关,无明显的迁移规律.煤炭洗选前后的总汞质量平衡为108.06%,甲基汞质量平衡为80.08%.该低硫煤通过洗选,约60.55%的总汞和35.37%的甲基汞随筛末煤、中煤与副产品的排出而被去除,故需留意部分洗煤产品和副产品的存放与使用,避免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目前的文献中有各种有关汞的分析方法,其中尤以无火焰原子吸收法为多。Hatch和Off用氯化亚锡将汞离子还原为元素汞,而后将其以空气载入原子吸收池来测定溶液中汞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Vaughn和Mccarthy将土壤、矿石、气体的含汞气流通过500℃以上的金丝捕样网而测定无机、有机汞。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真空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真空冷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汞的一种方法。在负压下用NaBH4将酸性溶液中Hg(Ⅱ)离子还原成为金属汞。在室温下使用真空泵将基态汞原子直接吸入到真空石英炉内。本法给出了改善的灵敏度,检出限(3σ)是0.06ng。重复10次测定0.5ng汞,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是3.0%,将本法应用到测定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中汞的含量,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务川汞矿区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贵州省务川汞矿区的大气、地表水和土壤中汞污染的调查表明,务川汞矿区大气汞浓度为7-40000 ng·m-3,超出正常大气汞浓度1-4个数量级.地表水总汞为43-2100 ng·l-1,远高于对照区(15-29 ng·l-1);活性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区,颗粒态汞是地表水汞迁移的主要方式.土壤总汞含量为1.3-360 mg·kg-1,远高于对照区土壤总汞含量(O.22-0.39 mg·kg-1),土壤剖面汞含量的垂向递减反映了大气汞的沉降是土壤汞的重要来源之一;同一地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一般为稻田总汞含量高于菜地和玉米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影响着土壤中汞的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柠檬酸作基体改进剂,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中汞,实验表明,在测定土壤中低含量汞时受到基体高背景的严重干扰,但在加入柠檬酸后,汞在500℃以下即原子化,在此温度下土壤申基体尚未大量挥发,背景吸收仍在氘灯校正范围之内,因此可用于直接测定土壤中低含量汞,测定的数据和冷原子吸收法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东海外海海域不同种类生物体内总汞的蓄积差异性,使用直接测汞仪测定在东海外海海域捕捞的不同种类生物可食组织中的总汞含量,从不同生物的食性、食物链层级、栖息水层等方面对其总汞含量差异性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海外海海域22个品种共计104个样本中,总汞含量范围在0-0.557mg?kg~(-1)之间,平均值为0.103mg?kg~(-1),均低于GB 2762—2017标准限量值。不同食性生物体内的汞含量的差异关系为:底栖动物食性鱼类(0.153 mg?kg~(-1))浮游生物食性鱼类(0.093 mg?kg~(-1))鱼食性鱼类(0.084 mg?kg~(-1));汞可通过海洋食物链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处于食物链上层营养级的物种通过捕食行为使汞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富集和放大效应;不同栖息水层的生物体总汞含量均值分布趋势为:泥沙底层(0.122 mg?kg~(-1))底层(0.067 mg?kg~(-1))中下层(0.060 mg?kg~(-1))中上层(0.041 mg?kg~(-1)),说明鱼体内的汞含量与其栖息水层密切相关,尤其是生活在泥沙底层或底层和中下层的生物体内的汞含量高于生活在中上层的生物,如短鳍红娘鱼(Lepidotrigla microptera,0.178 mg?kg~(-1))汞含量平均值高于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0.042 mg?kg~(-1))。结果表明,东海外海海域生物体内总汞蓄积含量差异性与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其所处食物链结构和长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第二松花江鱼及蚌汞含量现状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磊  王起超  邵志国 《生态环境》2005,14(2):190-194
为了解第二松花江在彻底切断汞污染源20年后的鱼体汞污染现状,于2003—2004年共采集鱼样10种158条及蚌样28个,测定鱼和蚌中的总汞含量,并搜集20世纪70年代第二松花江鱼样和蚌样的汞污染资料,分析其演变规律。测定表明,各种鱼类的总汞平均含量未达到背景值,有部分样品超标。鱼体汞含量,从上游到中下游,呈增长趋势,之后又向下游递减。该江目前鱼类总汞污染水平主要受沉积汞影响。各种不同鱼类间,底栖鱼类的总汞含量高于生活在水层中上部的鱼类,肉食性鱼类的汞含量高于杂食性和植食性鱼类。在所测定的鱼类中,只有鲫鱼的汞含量与其体长和体质量有相关关系。所测定的鱼样中,有部分鱼样的总汞含量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这说明第二松花江的汞污染还没有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3.
汞是揭示构造活动及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化学示踪元素.研究断裂带中汞及其同位素,可以示踪地震断裂带汞异常来源、汞的迁移路径,从而揭示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汞的观测技术,断裂带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汞的特征,概述了汞同位素技术在深部断裂带研究中的进展,以及汞在地震监测和活断层探测方面的应用.断裂带中汞的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汞-深部流体-构造活动-地震的可能关系及其机制,对提升汞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陡河燃煤电厂大气汞释放对毗邻的陡河水库水生生态系统中鱼体汞含量、生物积累和放大等的影响,本研究采集陡河水库野生鱼、虾和螺蛳,分别测定了鱼样等生物样品中的总汞和甲基汞,并对部分代表性样品测定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鱼汞分布特征和δ13C‰和δ15N‰同位素比值分布特征显示:鱼体(鲜样)中总汞和甲基汞平均含量分别为56.4±26.7和15.5±8.4 ng·g-1,总汞含量最高的是杂食性的白条鱼为133 ng·g-1。不同食性的鱼体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8.1‰~-24.4‰和12.0‰~16.1‰,Log10[Hg]与δ15N的线性相关斜率值为负值。以上结果表明:陡河水库鱼体汞总体偏低,没有发现高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其主要原因在于陡河水库水环境中汞含量较低,且陡河水库靠近市区,过度捕捞使可以捕获的鱼样种类和数量偏少,且鱼龄较低。  相似文献   

15.
汞是引人关注的全球性污染物,偏远地区汞的源汇关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大面积在线监测的不便,青藏高原大气汞的污染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根据青藏高原季风的传播路径,设置了云南-西藏与四川-西藏两条采样带,通过测定样带上林线森林各个组分的汞含量,来反演大气汞的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林线区域的冷杉凋落物、树叶树皮与表层土壤的汞含量均表现为越靠近青藏高原腹地,汞浓度越低.特别冷杉凋落物在云南与西藏、四川与西藏的交界区域汞浓度为60—70 ng·g~(-1),而昌都地区汞浓度仅为20—30 ng·g~(-1).此外还发现,凋落物与表层土壤的总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负相关.通过综合分析排放清单与大气环流资料,其原因可总结为:越靠近青藏高原腹地,局地源的汞排放与大气环流输送的汞均显著减少,使得大气环境汞含量降低,进而导致植被与土壤汞含量相应下降.本研究表明了凋落物中的总汞含量可作为大气环境汞污染的指示指标,证实了南亚、东南亚及我国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是青藏高原大气汞污染的潜在排放源.  相似文献   

16.
采集贵州万山汞矿区6属7种优势种类苔藓84个样品,测定其汞含量,同时现场监测部分苔藓采样点近地表大气汞,定量分析苔藓汞和大气汞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苔藓汞质量浓度范围为0.96—126μg·g~(-1),平均值80±46μg·g~(-1),受触媒生产、废触媒回收等涉汞化工厂生产活动影响显著;苔藓汞与大气汞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线性拟合相关性系数r=0.93(n=12,P=0.01030),多项式拟合相关性系数r=0.96(n=12,P=0.01169),对数拟合相关性系数r=0.96(n=12,P=0.00469);选择对数拟合方程估算苔藓采样点大气汞浓度,发现拟合得到的大气汞空间分布特征和实测苔藓汞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从而通过定量/半定量方法证明了可以利用苔藓汞指示大气汞污染,为汞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的大气汞污染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采集典型汞污染地区(铅锌冶炼、金矿冶炼和燃煤电厂)食物样品(大米、蔬菜和鱼肉) 409个,测定其总汞含量以评估当地居民食物摄入汞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铅锌冶炼地区大米总汞含量的几何均值为5.99μg·kg~(-1)(3.02~30.7μg·kg~(-1)),仅有1个样品总汞含量超过我国大米汞限量标准(20μg·kg~(-1)),蔬菜和鱼肉总汞含量分别为0.646~5.44μg·kg~(-1)和1.80~26.4μg·kg~(-1),均未超过我国食品汞限量标准;金矿冶炼地区大米总汞含量的几何均值为4.46μg·kg~(-1)(3.13~8.67μg·kg~(-1)),蔬菜和鱼肉总汞含量分别为0.760~7.83μg·kg~(-1)和1.59~21.9μg·kg~(-1),所有食物均未超过我国食品汞限量标准;燃煤电厂地区大米总汞含量的几何均值为3.63μg·kg~(-1)(1.05~11.4μg·kg~(-1)),蔬菜和鱼肉总汞含量分别为1.12~3.78μg·kg~(-1)和2.24~12.3μg·kg~(-1),所有食物均未超过我国食品汞限量标准。铅锌冶炼、金矿冶炼和燃煤电厂3个地区居民通过食用食物(大米、鱼肉和蔬菜途径)总汞摄入量的均值分别为0.068、0.038和0.031μg·d~(-1)·kg~(-1),均未超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人体安全总汞摄入量0.71μg·d~(-1)·kg~(-1);表明3个研究地区居民汞暴露的风险较低。大米汞摄入量占3个地区居民食物总汞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77.2%、70.8%和71.4%,食用大米是当地居民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准确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的方法.采用硫酸和过硫酸钾体系氧化海水样品,盐酸羟胺预还原,再经氯化亚锡将全部的汞离子还原为单质汞,原位吹扫和金汞齐捕集,在波长253.7 nm处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4%—104%,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1 ng·L-1,测定下限为0.4 ng·L-1,与现行国标方法相比,该方法增加了原位吹扫捕集的前处理步骤,因而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不同海区实际海水样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需求,建议在海水水质的汞监测领域能够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雨水中不同形态汞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冯新斌  洪冰 《环境化学》1998,17(4):388-392
本文建立了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雨水样品中总汞及活性汞、次活性汞和惰性汞的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5ng.l^-1,回收率为96-105%,精密度RSD≤5.3%,该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天然水体中汞的形态测定。  相似文献   

20.
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对上海市26个公园绿地中香樟树叶进行采集,共获取104份样品进行总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上海市叶汞平均含量为64.8±26.6ug·kg~(-1),范围为16.6—132.6ug·kg~(-1).叶汞含量随生长周期不断累积,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而叶汞累积量均值按季节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叶片总汞含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由城市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叶汞累积量在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区具有较高的值,城市东南沿海地区与远郊区叶汞累积量较低,在局地气象因子影响下,不同季节略有不同.叶汞累积量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并且风速越大,叶汞累积量高值区域的范围越大,而海洋气团下风向的累积量较小;年降水量越大的区域叶汞含量越低,春秋季节叶汞累积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臭氧浓度与叶汞累积量的变化趋势暗示着臭氧浓度是影响叶汞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