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对广西桂西地区9个特困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后,提出在这些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效益分析,得出其可行性。最后指出解决贫困地区生态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矿渣污染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渣是人为的新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策源地,对其治理应先工程治理、后生物治理,人工加重其生物演替进程,加快绿化速度、竭止住水土流失,使矿渣造福于当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动物皮肤染毒和皮下注射尿素溶液试验,观察尿素粉尘对动物皮肤、呼吸道和肝、肾等器官的损伤程度。对触尘人员与非触尘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尿素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结果:动物皮肤染毒48小时后,对不同剂量染毒组的动物皮肤在光镜下观察试验结果,其表皮层细胞未见任何异常。对不同剂量染毒组经注射实验后,发现高浓度尿素粉尘对气管粘膜有轻度损伤,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在动物肝、肾、肺泡等器官未见明显损害。对触尘群体健康调查后,初步认为长时间接触尿素粉尘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且局限在气管和支气管;尿素粉尘对人体皮肤基本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浮选渣理化性能的基础上,对新鲜浮选渣及常温硝化后的浮选渣分别进行了脱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渣经硝化后,其脱水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对环境监测专用仪器的科学验收和规范管理,是国家、省环保部门对环保产品的认定后的必要接续工作,也是确可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苯酚、苯在水/阴离子有机膨润土界面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苯酚在水/阴离子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有机膨润土对苯酚、苯的吸附性能、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膨润土中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0~38倍,对苯酚、苯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水中苯酚、苯在水/阴离子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吸附行为主要分配作用所致,其吸附等温线呈线性。  相似文献   

7.
丁草胺在水体中的光解和稻田中归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丁草胺在太阳光下,纯水中稳定,田水中消解较快。在模拟太阳的紫外光下,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对其光解无影响;丙酮可加速其光解;H2O2可诱发化学氧化和水解,同时加速光解反应。主要光解产物被分离、鉴定。丁草胺在水中不易挥发,能够被土壤吸附。在田间丁草胺在水中消解较快,半衰期〈1d,8-16d检不出;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3d,30d后检不出。  相似文献   

8.
铁-铈水合氧化物吸附剂除磷的间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铁-铈水合氧化物脱磷吸附剂,进行其对水溶液中磷酸盐吸附的速率曲线、pH值影响曲线、吸附等温线等的测定。结果显示,该复合吸附剂在pH=2~6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吸附除磷效果,其最大静态吸附量是粉末活性氧化铝的1.8倍以上。对富磷吸附剂的解吸及再生试验显示,该吸附剂可循环使用,一次再生后吸附容量约为新鲜吸附剂容量的90%。  相似文献   

9.
钙盐沉淀法处理集成电路工业含氟废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钙盐的投加量、pH值以及反应后的静置时间等因素在常温下对氢氧化钙和氯化钙两种钙盐用于处理某集成电路工业含氟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在处理该废水过程中优于氯化钙;当达到理论投加量的200%时,pH=8.0左右,静置60m in后,处理初始氟浓度为500mg/L的集成电路工业废水,其出水可以达到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经国务院批准,现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的通知》(财税字〔1995〕24号)规定的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70%的政策在2000年底以前继续执行。二、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如有偷逃增值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一经查出,即取消其享受增值税返还政策的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  相似文献   

11.
试验模拟了冻土及融土中生活垃圾的填埋对于周边土体的影响,通过检测填埋场各点处土壤含水量、温度、含盐量和有机质的含量,认为水分运移是影响可溶盐离子迁移的主要因素,盐分与水分的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温度对盐离子的迁移及有机质的分解有很大影响,温度越高,盐离子的迁移及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越快。冻土环境不利于可溶盐离子及有机质的迁移与分解,冻土中各点含盐量及有机质含量高于融土。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大气盐雾的主要来源、影响盐雾含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当前盐雾的主要监测技术以及与盐雾含量相对应的环境等级,有助于对沿海地区金属设备防腐蚀设计提供参数依据。其中大气盐雾的来源主要为海洋环境,而影响盐雾含量和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离海岸距离、风速、风向等,当前盐雾含量的主要监测技术包括大气盐雾收集和盐雾含量检测两个步骤,盐雾的收集方式是大气盐雾含量精准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其结果表征方式(盐雾浓度和盐雾沉降率)主要分为采气收集和沉降收集。再利用检测手段分析盐雾含量,根据对设备腐蚀情况进行分等分级,但是现有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如人为误差大,且无法实时监测环境中的盐雾变化情况,因此,在线检测技术是未来盐雾含量监测的主要研究方向。精准地检测环境中的盐雾含量,可为后期的腐蚀防护提出高效且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四氯胺盐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稻田水、土壤、植株用二氯甲烷和酸溶液混合提取,稻米采用甲醇和水混合提取,经HPLC测定。结果表明,二甲四氯胺盐在稻田水、土壤、鲜植株、糙米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0%。在稻田水中二甲四氯胺盐的半衰期为5.75~6.76 d,土壤中二甲四氯胺盐半衰期为6.67~7.38 d,在水稻鲜植株中二甲四氯胺盐半衰期为5.50~6.68 d,降解较快。收获的水稻糙米中二甲四氯胺盐的残留量均未检出。二甲四氯胺盐在糙米中最高残留限量(MRL值)推荐值为0.1 mg/kg。建议75%二甲四氯胺盐水剂的使用剂量为600 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收获水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废水产生量较大的秋浇期,选取14条引水和排水渠中的灌溉引水和秋浇退水进行盐份含量及组分分析,并针对重点渠段进行了45d 的连续监测.结果发现,在各引水渠中盐分含量都较低,全盐量基本在300mg·L-1左右.排水渠中全盐量较引水渠中有大幅升高,其中第8灌域与第9灌域的排干渠中的全盐量达到 6000mg·L-1以上.水质综合分析表明,灌溉后退水都为盐碱水和重盐碱水.同时,排水渠中高含盐量是随着灌区的秋浇活动而持续发生的,并且与灌溉引水量成比例关系.研究表明,内蒙古农业灌区的秋浇活动是导致乌粱素海以及黄河中下游水中盐分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的信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次生渍化是干旱内陆盆地绿洲区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程度常以表层土壤含盐量来衡量。表层土壤含盐量是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岩性、潜水位埋深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新疆焉耆盆地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用信息统计方法研究了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岩性和潜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地区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表层盐分空间差异的主控因素,耕地内表层土壤含盐量最低,草地和荒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高;土壤岩性对表层土壤盐分的影响较小,壤土区表层土壤含盐量最高,粉土区最小;潜水位埋深对表层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明显,并具有显著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6.
盐度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在受到不同盐度冲击时,其活性、硝化、反硝化以及生物除磷功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为20g/L时,污泥活性降低79%.当氯化钠浓度高于25 g/L时,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几乎完全受到高盐度的抑制,失去硝化功能.与硝化菌相比,反硝化菌抗盐度冲击能力更强,当氯化钠浓度为40g/L时,反硝化菌...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周开,综述了粉煤灰在建材,、筑路、提取铝盐、烟气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盐田、养殖围堤、港口堤坝建设等开发活动使莱州湾西南部岸线变迁尤为显著,从而引起了海湾水动力环境的改变。为探究近50年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对海湾西南部岸线变迁的响应,本文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莱州湾西南部3个时段岸线变迁对海湾潮流、纳潮量和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968-2020年莱州湾西南部流速变化以减小为主,流速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盐田或养殖围垦区和新建港口附近海域。近50年,莱州湾纳潮量呈逐年减小趋势,大潮、中潮、小潮和全潮平均纳潮量分别减少5.85%、7.28%、8.85%和6.47%,围填海是导致纳潮量减小的主要原因。1968-2010年莱州湾整体的水交换能力有所提高,2010-2020年则相差很小;从局部看,1990-2020年港口附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表层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以农田、新开农田、撂荒地、人工林、天然林、盐碱地及荒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中w(全盐)与盐源分布、盐分化学特性、土壤理化特性、地下水等影响因子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该区域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土壤表土层w(全盐)远大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土层w(全盐)表现为盐碱地最高(平均值为52.93g/kg),盐碱地>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地>撂荒地>农田>新开农田. 由通径分析结果可知,S20-50〔心土层w(全盐)〕、SAR(钠吸附比)、SDR(钠钙镁比)、Dg(地下水埋深)、c(Cl-)/c(SO42-)、c(HCO3-)、pH、ρ(土壤容重)、S50-80〔底土层w(全盐)〕、SSP(可溶性钠百分率)对表土层w(全盐)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415、0.414、-0.344、-0.201、0.200、0.162、0.092、-0.086、0.080、0.071. 土壤盐源分布和土壤盐分化学特性对表土层w(全盐)影响较大,其次是Dg,土壤理化特性对表土层w(全盐)影响相对较小. 反映盐源分布的S20-50和反映土壤盐分化学特性的SAR是表土层w(全盐)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O_2、稀硫酸两种酸性介质对橡胶材料在盐雾环境下老化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乙丙橡胶、丁腈橡胶为试验对象,分别以SO_2、稀硫酸为酸性介质,开展"SO2-盐雾"、"稀硫酸-盐雾"试验,利用宏观形貌观察、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两种酸性介质对橡胶材料老化过程的影响。结果乙丙橡胶在"SO2-盐雾"复合环境中暴露48 h后,表面由紫色变为淡蓝色;暴露12d后,表面出现密集的脱落坑和长条状的粉化带,亚甲基含量略微降低,第三单体中,残余双键特征吸收峰消失。丁腈橡胶在"SO2-盐雾"环境中暴露12d后,橡胶断裂拉伸强度保留率降低至75%,聚合物中的酰胺键、亚甲基含量显著降低。结论"SO2-盐雾"复合试验对橡胶材料的侵蚀作用更加剧烈,丁腈橡胶暴露12 d后的断裂拉伸强度损失率比在"稀硫酸-盐雾"环境下高出14.39%。SO_2气体加速了橡胶中填充剂颗粒的析出、脱落过程,造成橡胶表面出现变色、脱落等缺陷,导致橡胶材料的拉伸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