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危险度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危险度的正确评估是泥石流灾害治理和工程措施的基础,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探讨了泥石流危险度的集对分析改进新方法,即基于样本评价指标实测值与讨论泥石流标准危险度类别间的接近程度,判别集对同异反,进而应用模糊联系度的概念挖掘样本与讨论类别相邻类别的集对同异反有效信息,以综合定量分析样本的危险度,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町靠性和准确性.实例应用及与其他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来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是有效可行的,町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用于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的评判。选取了对滑坡、泥石流影响较大的岩石风化系数、地震烈度等18个参评因素。按其属性分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5个类别。先在同类因素之间进行初级评判,再利用初级评判的结果进行类之间的二级评判。以云南昭通地区的11个县(市)为例介绍了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有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文章从系统科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了能综合表述地貌演化特征的因子-地貌系统信息熵对泥石流沟谷进行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深沟、石羊沟和尼姑拉沟为试点,对各泥石流沟的信息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深沟和石羊沟的地貌信息熵值分别为0.124和0.174,泥石流沟谷正由发育的中年末期向老年期演化;尼古拉沟的信息熵值为0.246,正处于沟谷发育的旺盛时期,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来,4个主要不同时期所用的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最新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技术及其改进的评价因子转换函数赋值新方法。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理论公式及其数值解,同时也指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理论研究方面所面临的困难。目前,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和实用的,进一步的工作宜放在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研究上,同时要大力开展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期达到最终用理论公式来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目的,并实现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能同时进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度分区评价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应用泥石流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泥石流平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实例验证表明该法计算简便,稳健可靠,是评价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度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云南昭通地区泥石流灾害及其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昭通地区22434km~2的国土面积上分布有泥石流沟330多处。根据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判定方法,该区各县市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为:巧家—Ⅵ级危险区;永善—Ⅴ级危险区;大关、鲁甸、镇雄、奕良、昭通市、盐津和威信—Ⅲ级危险区;绥江、水富—Ⅱ级危险区。 相似文献
8.
云南东川地区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是体现泥石流危险性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参数,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子。因此,用泥石流的规模危险度与频率危险度来表达其综合危险度。通过对云南东川地区泥石流沟基础数据的相关分析,分别找出了与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显著相关的次要危险因子,并且发现主要因子和相关的次要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参评的次要危险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了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出每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值,对各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度评价,得出了与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希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30(3):241-245,261
首先介绍了本文作者提出的最新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计算公式的由来,包括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因子的选择,即主要因子的确定和次要因子的筛选,明确了各评价因子的作用,用权重系数方式表达各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然后以2003年发生的四川省丹巴县鹅狼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其为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危险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及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风险评价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不仅涉及到致灾体的自然属性,而且 与承文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提出了“风险度一危险度 X易损度”的评价模式,并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作了改进,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具有横向 可比性。最后,将风险度分为5级,并以四川凉山州为例,对该地区泥石流风险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四川德昌县典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孑亍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和极高易损的泥石流沟;泥石流风险度依次为0.39,0.53和0.37,均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造成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损失。2004年8月24日,因持续高强度降雨,导致3沟同时暴发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丁巨大损失。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方法,对这3场泥石流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针对此类严重灾害的高风险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防治工程信息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泥石流防治工程的特点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探讨构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信息系统的框架,定义了信息系统基本数据库的属性及其特征,实现了部分模块.构建泥石流防治工程信息系统主要是要使泥石流防治设计做到科学、高效、可行、可靠,且经济节约.同时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面临大量的泥石流防治设计任务,目前专业设计人员缺乏,工作量大,该系统可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评价的工作平台,促进泥石流防治工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坡面泥石流流域地貌要素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地区坡面泥石流为例,分析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等6种分布模式对坡面泥石流流域地貌要素概率分布拟合的适用性,选定了各地貌要素的理论分布模式.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貌要素具有不同的概率分布模式;同一地貌要素也可能有多种选择的理论概率分布,可以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运动饱和浓度和流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泥石流饱和浓度的研究具有重要和普遍意义。目前泥石流饱和浓度的研究还不能解释泥石流运动的一些物理含义,也不能完全反映泥石流饱和和运动的浓度规律。本文通过对两种颗粒在水槽中运动的饱和浓度和流量的研究,给出了泥石流的饱和浓度计算公式。该公式有较好的物理含义,与有关的实验资料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文中还给出了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公式,与野外资料对比,所给公式能覆盖这些野外资料数据。 相似文献
17.
18.
泥石流的运动机理和减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两种具有不同动力学特征和机理的泥石流,粘滞性泥石流和两相泥石流,粘滞性泥石流由卵石、沙和粘土构成,难以区分固相和液相,为典型的非牛顿体,具有间歇性流动,“铺床现象”,高达60%的减阻和显著超高等流动特点,粘滞性泥石流的阻力远小于流变参数所代表的阻力,传统的利用本构方程研究阻力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研究表明,其30%的减阻是由于铺床作用,另外20%-30%,是由于流动混合物充气所致,两相泥石流主要由粗颗粒物质构成,两相之间有明显的相对流动,显示较大的阻力和发生“石街”现象。粘滞性泥石流沟谷的中值坡度为0.16,两相泥石流阻力大,因而河谷的平均坡度较大(0.19-0.27)。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