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妍 《环境教育》2012,(8):82-82
自从在报纸上看到演员周迅宣传"买碳",号召大家选择"不欠地球的生活",我的心里便一刻也没有平静过,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予我们她的一切,而我们也毫无节制地向她不断索取,也许我们的每一次索取都会让地球妈妈痛不欲生,然而,她却依旧无私地给予着、奉献着……而我,能为保护地球、节约能源做些什么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先从自己做起,从感染身边的人做起,我要当一次管家,让全家人了解"低碳",爱上"低碳生活"。新的一天开始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看见爸爸正靠在床头,津津有味地观看世界杯的重播,我连忙夺过他手中的遥控器,毫不犹豫地关掉了电视。爸爸一脸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夏天,我特地飞到了德国,去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他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这个当外婆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2年前,他和他妈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也是这副  相似文献   

3.
拔白菜     
一张张照片,能回忆起无数快乐的时光。今天我看着我们合影的照片,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哈哈哈,一二三加油!"笑声、加油声充满了校园。只见郝思硕双脚稳稳地扎在了地上,双手紧紧地抓在白菜的左右,做出一个扎马步的姿势,好像面对的不是一棵白菜,而是面对自己的敌人,时刻准备着,给予它最致命的一击。风刮起,卷起地上的落叶,在他身边环绕,好像也在为他助威。拔!他咬紧牙,使劲地往后仰,想要一鼓作气把白菜拔出来。但他的这个"敌人"好像并不给  相似文献   

4.
正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调查、体验、了解身边绿色生活,形成青少年的绿色生态理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我和我的孩子们生活在北回归线世界上唯一一块绿洲——云南普洱,这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茶气飘香,绿是我们的色调,被誉为"绿海明珠"。尽管从小与自然为伍、鸟虫为伴,但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真正了解的甚少,能科学认识花草树木、蝶虫鸟兽的更少。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科普工作更显重要,只有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绿  相似文献   

5.
11月15日,陈佩斯身背一个白色布包,脚穿一双黑色布鞋,出现在“留住美好自然,成就绿色中国”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要和环保界人士一起掀起健康环保的新时尚。“背着这个白布包,我觉得自己很有身份。”他自豪地说,“我平时生活比较注重环保,我认为环保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衣食住行做起。在中国,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有些环保宣传工作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老百姓对于怎么参与环保还不太清楚。”“留住美好自然,成就绿色中国”项目是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保护国际共同主办的大型系列自然保护公益活动,旨在联合中…  相似文献   

6.
正在"路边的自然"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然而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却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被污染的空气、河流和垃圾污染等,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  相似文献   

7.
朱子芊 《环境教育》2013,(12):90-90
“叮叮!咚咚!”这不是济南泉水的声音,而是为两只来自四川的熊猫宝宝取得带有我们济南特色的小名,好听吧!上周我来到动物园看到它们无拘无柬地在济南的家里,快乐地玩耍,津津有味地吃着心爱的竹子,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当时看着看着,突然闪过一道光.门窗开了,我来到了叮叮,咚咚身边。  相似文献   

8.
唐宝民 《绿叶》2013,(8):120-122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更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有一种读书的目的,是为心灵世界寻找一个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浮躁的心灵能得到沉淀。每当我困惑之时,总能想起一本被称为青春圣经的书——美国著名思想家、超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毕业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他本可以像大多哈佛毕业生一样,戴着哈佛的光环走入社会,成为政坛明星或财富的拥有者,但他却选择了一个与世俗生活不同的道路——845年,28岁的梭罗在离康科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盖了一间小木屋,他在湖边种植庄稼、蔬菜,在树林里观察植物和鸟类,在湖中泛舟,在湖边思考问题,在林中的小木屋里读各种经典著作,写下了200多万字的日记,写出了美国生态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一书。  相似文献   

9.
环保生活     
<正>环保是这个时代的热点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单靠一方力量,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产生,要改善环境问题,就需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近年来,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低碳生活"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说起低碳环保,让我想起了一个地方,那就是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绿叶》2005,(4)
《绿叶》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名毕业生,参加过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也很关注《绿叶》杂志的内容。我现在在福建实习,结识了一位朋友,他组织了一个乡村环保小组,调查家乡环境变化。这种从身边实事做起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向他约了稿,并向《绿叶》投稿,请老师指正。另外,我有一个建议:我想,我们的《绿叶》不仅需要名人作家、名人环保人士的作品,也需要那些平凡、普通老百姓的一些声音,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刊物才会越办越好。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拔白菜     
王慧瑜 《环境教育》2012,(12):77-77
一张张照片,能回忆起无数快乐的时光。今天我看着我们合影的照片,回忆起那天的场景…… “哈哈哈,一二三加油!”笑声、加油声充满了校园。只见郝思硕双脚稳稳地扎在了地上,双手紧紧地抓在白菜的左右,做出一个扎马步的姿势,好像面对的不是一棵白菜,而是面对自己的敌人,时刻准备着,给予它最致命的一击。风刮起,卷起地上的落叶,在他身边环绕,  相似文献   

12.
杨长寨 《环境教育》2014,(12):90-91
正《绿色生活》是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是根据当地及学校自身资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的。其中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科学地认识环境问题十分有帮助,但如何形象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概念,这对教师是个考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图片展示,联系身边的小事,组织同学们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读了蒂皮的故事使我产生想接近大自然,接近动物们的想法,我很想和动物交朋友,也希望大家保护它们。” ——(北京)牛丝丽 “读了学生作文《哭泣的小鹿》我很感动,原本这只小鹿可以幸福地生活在妈妈身边,如今,人们无情地把小鹿拉到酒楼门口,吃小鹿的肉,照片上的小鹿好像真的在哭,我们一起来救救它吧。”  相似文献   

14.
中毒之鱼     
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钓鱼爱好者,他叫雷鸣,在机关工作,是个忠厚诚实的好公务员。他钓鱼成瘾,不管天晴下雨,打霜落雪,酷暑似火,寒冬如刀,一有空闲便立在河边。有人开他玩笑:“世间什么东西最好看?”他答不上来。 于是别人就取笑他说:“世间最好看的肯定是浮漂,你天天在河边直视着它,从不转眼,连姑娘媳妇从你身边过也舍不得回过头。”他听了别人的话,只好苦笑:“唉,没办法,我跟它较上劲了,就像打牌一样,不是它输就是我赢。” 一天,天降大雨,他的关节炎又犯了,他便就近在围城河钓鳌台钓起鱼来。 没想到一小时不到,竟钓得一条大鱼,八斤重,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鲢鱼,嘴上长有两根长胡须。他兴奋得把鱼提到市场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想就地域环境与文化问题谈几点看法。刚才我非常荣幸的听到了我的校友温铁军先生发言,我相信他比我毕业晚。同时还发现我们曾经在某些学术领域上有交叉,我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本科毕业,毕业以后留校给我的老师做助教,分给我一个课题叫做中国资产阶级的土地政策问题,点名让我去研究晏阳初的“平教会”(平民教育会)。当时我是刚毕业的一个学生,于是努力地去研究,在老师的讲稿里,他对这些人的政治结论是“反革命”的。当时我闹不清楚,这些人都是留洋的博士,他们回来以后,脱去西装和长袍马褂,到农村去,在那里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怎么会是反革命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一直很长时间。前几天我回想自己的创作生活的时候,还  相似文献   

16.
<正>"污染问题不解决,你们就来找我!"王欣曾多次向信访群众许下承诺。因此,摸着良心,带着感情,解决群众身边环境污染问题成了他的一贯作风。初见王欣就被他敏捷的思路深深地吸引。他个头不高,说话走路都带"风",浑身透出一股使不完的劲。谈起王欣,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毛元龙局长打了个比喻:"江南小桥流水的安逸生活容易淹没人的工作激情,王欣从部队转业地方本色不变,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环境教育》2007,(4):80-80
编辑心语这是一封手写邮寄到采编中心的投稿,作者告诉我们他没有也不善使用电脑。全文虽然没有深刻的理论,没有精妙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它带给我们一双眼睛,带我们回顾近些年来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变化。来自一个为生态环境现状焦虑的民间读者,用真挚的语言和环保热忱触动了编辑们的心。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并且把它作为我生活的一个准则: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走。”39岁英年早逝的苇岸(1960-1999),也许是急于将自己的血肉完全地交付给大自然吧。看他诗般的语言哪一句不在表白他大地之子的身份!苇岸原名马建国,自幼生活在燕山脚下的昌平,在这个自然与明的链接点上,苇岸一直保持着对大地的敏感和对明的自觉反省。他的笔触和他的目光一道扫过了田野、山川以及草木、禽兽。  相似文献   

19.
正我询问了一些身边注重环保的家人和朋友,总结了一些生活中的好习惯,希望大家可以参照这些例子改正我们的坏习惯,为我们的蓝天碧水,为我们美丽的家园作一份贡献。——在不使用时及时关闭各种电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打开电冰箱的次数要尽可能少。——煮东西的时候盖上锅盖。煤气炉的火焰最  相似文献   

20.
正张海清是环保卫士,他对生态的爱是一种大爱,他不光自己巡河,还主动联系丁兰街道城管科开展巡回宣讲,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爱河护水。"只要我还走得动,我这个‘无声河长’就要去巡河……"这是杭州一名民间"河长"的心声。2017年,他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写了一封信,反映自己参与"治水护河"的亲身感受和江干的水质之变。车俊看到后,第一时间对他表达了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