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清硕  王平 《环境保护》1996,(10):28-30
技术生态学──当代环境保护研究的新领域陈清硕,王平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用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但是,技术好像是一把双刃的剑,它的一刃对着自然,另一刃却对着人类自己。虽然生产的发展每一次飞跃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重大进步,然而也同时给自然...  相似文献   

2.
李寿山 《福建环境》1996,13(4):28-28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长期斗争过程的产物。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和手段,它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环境。一部科学技术发展也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进步史。 十八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进机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获得惊人的成就,给人类社会创  相似文献   

3.
曾艳辉 《环境》1996,(6):22-22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其中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附加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异,当这种变异的强度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事件。一、灾害损失巨大从古到今,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美国1987年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由于自然灾害已  相似文献   

4.
1999年是“生态旅游年”.生态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80年代末推出后,很快便风靡全世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资源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她,同她作情感交流.随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旅游兴趣也在不断地转移,已经不完全满足于那些受人类影响过多的地方旅游,而是把目光开始投向比较原始的、古朴的自然区域,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因为只有科学技术这样一种手段,才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舒适提供必需的物质对象,从古人发明的水轮和风车那样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是何等地重要,事实上,科学技术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生产力,而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到今天,也就是因为人类能够创造出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从而才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整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空前提高。这无疑对社会的繁荣,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在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结果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值得提出的就是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目前,在世界很多国家,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和中毒事件大量增加、遗传病症和癌症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开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归根结底是在不断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影响着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除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的演化。社会生活和人类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如何使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适应,即如何使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规律而又不违反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的演化(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演化)更加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这也就是此文的主题: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1亿年前起,蚂蚁的“社会”便在不断地进步。它们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扫除一切阻挠蚂蚁“社会”发展的障碍。从“小家庭”到巨型的“部落”,蚂蚁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只有集体利益而没有自我利益的社会,这种社会是人类希冀已久的理想社会典范。在昆虫学家心目中,蚂蚁是社会主义化最成功的族群。  相似文献   

9.
许健 《环境导报》2003,(24):11-12
循环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社会发展模式,它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最大限度降低了人类的社会活动给地球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面临环境危机、国内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经济面临高速发展的现阶段,选择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不仅必要,而且现实。  相似文献   

10.
宋雪梅 《环境工程》2022,(4):261-262
<正>人类自诞生于自然以来,就一直依赖着自然环境,并从自然环境中不断地汲取着生活物质和生产工具,籍以维持自身的繁衍和发展。自然中虽然蕴藏着众多美好的可用之物,但却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在认知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受制于自然,另一方面又想凭借智慧超越自然、操控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料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生活所需。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要想更持久地发展,就必须在依靠自然、抗争自然和创造自然的矛盾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更加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受到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正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一个知识空前爆炸的岁月来临了。近10年来,世界上每1小时就会产生出20项新的发明,而每1年即可增加790亿条信息。如此飞速的增长,又怎能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呢?所谓知识经济,就是科学技术加速地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  相似文献   

12.
人类健康不仅受到生物学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生物因素及自然生态因素也常通过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现代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面临一系列影响健康的新问题。由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病,已成为当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本文拟从社会医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病的病因和致病机理,提出防治社会病的原则和措施以期望增强人们防治社会病的意识,切实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1社会因素与社会病社会医学的创始人格罗蒂扬在《社会病理…  相似文献   

13.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4.
我──太阳,光芒万丈.灿烂辉煌,人类把我歌唱!我是个炽热的星球,不停地运转,放射出无穷的能量。我给地球带来了光明,我给人类送去了爱情、温暖,幸福、希望……凡是有生命的物种都离不开我,没有我,一切都会死亡!在我的引力下,地球绕我旋转,春夏秋冬,她不停地奔忙。在我的光照下,地球上山川才能秀丽,万物才得以生长,大千的世界啊,才呈现出万千的气象……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人类啊,从古到今,用最美好的语言,对我歌颂,把我赞扬!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缺陷,为什么从未听到有人讲?是出于对我的崇拜吗?还是由于…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的产生所谓环境即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还是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早已经历了一个从发生到发展的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而人类出现之后,则通过其生产和消费活动来利用、改造、影响着自然环境。与此同时,整个自然界也就进入了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即对立统一的新的历史阶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生活必要的物质,同时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16.
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为1972年6月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写了一本背景材料,题为《只有一个地球》。他们在该书中,把人类的形势总结为:“人类在两个世界里生活:一个是由动植物、土壤,空气和水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要比人类早出现几十亿年,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由社会机构和人造物品组成的世界,人类利用工具和机器、科学及想象力所建立的满足人类目的和意志的环境。”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强调,没有对环境的保护,发展就得不到保证;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德开 《环境》1996,(4):28-28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却又给社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就是在这种发展中产生的,无数事实说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了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彬 《山东环境》2000,(7):9-10
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发展经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尖锐化而出现和发展的。保护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积极、友善的态度和行为,是人类处理好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性行为表现,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因此,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     
《环境》2000,(12)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就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必须维持自己的自然资产存量。由于任何人都要消费自然资产,因此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影响。只要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  相似文献   

20.
正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从最初一个个分散的小小部落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城市乡村,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来居住、耕种和放牧。而随着人类不断扩张的步伐,野生动物们不得不一步步退却。近些年来,因为人类的捕杀、自然栖息地被破坏、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已经造成许多物种灭绝,还有很多物种已处在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