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和中国变暖特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小冰期在上世纪末结束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至本世纪80年代全球平均上升了0.45±0.15℃。20~30年代的强烈升温(>0.3℃)归因于自然回暖,60年代至70年代初出现北半球为主的一度降温,80年代又强烈升温至今未息,这次升温以冬季和夜间变暖为主,高纬度地区又大于中低纬度地区,可认为是人为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起了重要作用。中国20~30年代升温,60年代降温和80年代北部地区升温均大于全球平均值。全球降水变化远比温度变化复杂,总趋势略有上升,中国基本处在中纬度降水减少带中,呈现暖干化趋势。在20年代和60年代有两次变旱的气候跃变,相伴着旱灾的加重,但降水变率很大,洪涝灾害更为严重。未来气候主要取决于CO2及其它微量气体增加所加犟的温度效应,全球继续并持久变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的下世纪温室气体排放,Hulme等(1992)综合新近若干模式研究结果,预期全球平均升温最佳估计值到2050年为1.2℃(低限与高限范围为0.8℃和1.8℃),而到2100年为2.5℃(变化范围1.6~3.8℃),中国到2050年升温值在东部和东南部为1.0~1.5℃,在东北、华北和西部为1.5~2  相似文献   

2.
依据1990~1996年期间发生在30°~34°N,119.5°~123°E区域内145次中、小地震的350个初动符号,采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南黄海6.1级地震前各年段的小震综合节面解。结果表明:平均主压应力轴方位由NNE向NEE方向偏移,矛盾符号比由高值趋向低值,反映了震前区内应力场的调整、集中和加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1990年2月10日常熟 太仓MS5.1地震前南通台短水准场地的NS1测线有较完整的异常显示。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海域MS6.1地震前S2W测线高差变化有一年的中期异常,曾做过短期预报。NS1测线高差变化从1992年以来至今每年出现周期变化,本文试对这种变化是正常还是异常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CO_2倍增对黄淮海气候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O2倍增后GCMs的输出结果输入到ARID CROP模型,模拟了CO2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南部升高,北部降低,总体平均下降8.7%左右;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与目前状况相比则普遍表现为降低,平 均比目前下降30%~45%。研究结果还表明:CO2倍增后,降水减少是引起冬小麦气候生产力降低的 主要原因;而黄淮海地区温度升高,引起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进而导致干物质减少,则是夏玉米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模拟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华东地区(29°~35 .5°N,115°~125°E)1970 年以来14 次MS≥5.0 和5 次MS≥4.6 地震的诱发前震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发前震在华东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报效能,可以作为本区中期预报尤其是发震地点预报的判据之一。同时对本区诱发前震预报参数进行多种优化组合,给出了适合本区的诱发前震预报参数,并对未来中强震进行了尝试性预报。  相似文献   

6.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个表征非线性系统失稳程度的量,在国内外的地震预报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选用江苏及邻区(N30°00′~36°00′,E117°00′~123°30′)1970 01~1998 09的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共12个)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地震趋势作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2个震例中有11个震前有明显的响应比异常;异常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5个月;异常的最大值绝大多数在10之内;异常最大值出现时间至发震时间多数是在1~2.5年之间。研究结果对今后在预报工作中认清该地区非线性失稳的特点,提高预报效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CO2倍增对黄淮海气候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CO2倍增后GCMs的输出结果输入到ARID CROP模型,模拟了CO2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后,黄淮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南部升高。北部降低,总体平均下降8.7%左右;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与目前状况相比则普遍表现为降低,平均比目前下降30%-45%。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后,降水减少是引起冬小麦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黄淮海地区温度升高,引起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进而导致干物质减少,则是夏玉米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模拟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灾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海岸是全国潮滩最集中分布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1/4,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是全国少数几个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21世纪前半期该地区不同岸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可能达到4.5~9.5mm/a,约为同期全球平均上升速率的2~3倍。其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①造成堤外潮滩湿地资源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因直接淹没、侵蚀加剧和淤涨减缓造成的潮滩损失面积将超过5×104hm2,湿地损失面积达2.4×104hm2;②降低海堤防御标准、危及海堤自身和受保护地区安全,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该地区现有海堤防御标准将由现状50~100年一遇降为20~50年一遇;遇50年一遇风暴高潮位,全区受潮水漫溢的海堤长度将比现状增加173km以上,占海堤总长的1/4;③阻碍低洼地的洪水排泄、加剧洪涝灾害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40cm,苏北里下河和苏南太湖湖东两片洼地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可能分别下降约25%和20%,若两洼地分别重现1991年型和1954年型洪水,则因海平面上升增加的受淹面积将超过4×104hm2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系以降水缺少并造成减产为特征。用三次多项式对历史产量序列进行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对气象产量和降水距平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气象产量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和拔节期的降水距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前者。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与农业干旱划分标准相结合,确定了两套与轻旱、中旱、重旱和极端干旱相对应的干旱指标,即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负距平分别为小于15%,15%~35%,35%~55%和大于55%时,出现轻旱、中旱、重旱和极端干旱,产量分别减少小于10%,10%~20%,20%~30%和大于30%;拔节期降水负距平为小于30%,30%~65%和65%~100%时,分别出现轻旱、中旱和重旱,分别减产小于10%.10%~20%和20%~30%。可以看出,拔节期降水缺少对产量的影响,远远不如全生育期的降水影响大,因此评估中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相互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云南124个测站1961-2005年4-5月的月降水量及气温资料,采用EOF方法及离散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云南4-5月的降水总量及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周期,得到了如下结论:(1)降水场与温度场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一致性分布型.这种分布型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500hPa环流差异明显.(2)全省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温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63年是近45年中的降水最少年,2004年则是降水最多年.1969年是近45年平均气温最高年,1990年则是气温最低年.(3)全省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温度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和90年代高温低湿;70和80年代低温高湿;2001年以后转入高温高湿.2005年春末夏初的干旱就是发生在高温高湿气候背景下的较为异常的气候事件.(4)降水量存在明显的2~3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同时也存在明显的15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平均气温2~5年左右的年际变化较为明显,而较长时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较弱.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事件与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中,提出了一种表征厄尔尼诺现象的IEN指数,并根据IEN指数谱分析结果给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统计预测方法。对1997年强厄尔尼诺和1998年拉尼娜事件的实际预报效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在区域和省级短期气候预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延军平  黄春长 《灾害学》1998,13(4):39-42
根据46a来陕西10个地市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陕西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等事件的相关关系,认为厄尔尼诺年少雨,拉尼娜年低温多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近40年来出现的ENSO事件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活动的影响可知,El Ni(~n)o与LaNi(~n)a对其的影响正好相反,且El Ni(~n)o的影响大于La Ni(~n)a的影响.El Ni(~n)o年,泥石流年发生频次、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少的概率均较大,泥石流活动减弱的倾向明显;La Ni(~n)a年,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如El Ni(~n)o年明显,且影响更复杂一些,总的来说,泥石流年发生频次、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多或持平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在厄尔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诺起始年前的前一年,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前一年达到最大值;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诱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向相对较低的原因,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干流洪水预测和影响评估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水位变化的历史规律和典型洪水年洪水的成因,计算和分析了其与松花江、嫩江、二松流域面雨量的相关性,统计和分析了其与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等的关系.利用方差周期和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2004-2013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及松花江、嫩江、二松流域面雨量的预测方法,并进行了预测,建立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高水位趋势的综合预测方法,得出了2004-2013年的预测值.提出了相应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4):343-357
The effect of drought on crop yield and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socio-economic concern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The most severe droughts in the Sahel region occurred during the strong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There is thus increased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tocha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physical mechanism like ENSO and crop yield. In this paper, such a relationship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wavelet approach. Our result shows tha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ENSO and cereal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In particular, El Niño events are devastation to millet yield with little or no impact on maize and sorghum production.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ower length of growing period for maize and sorghum compared to millet. On the other hand La Niña events favor cereal production and mirrored sorghum yield during the La Niña years of 1973–1976. The potential value of ENSO-based rainfall forecast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 on local population in Sahel reg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春季连阴雨和太平洋海温的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平洋海温和江苏省春季连阴雨进行相关普查,通过非线性最优化因子处理方法对太平洋海温因子进行变换,确定高相关区。结果表明:江苏春季连阴雨的发生与太平洋海温的变化显著相关,从相关区域的大小看,下半年各海区温度变化与江苏次年春季连阴雨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苏南和江淮地区的显著性要优于淮北;而从海区的位置上看,淮北连阴雨的相关海区在冬春季主要集中在高纬地区,夏季在低纬地区;其它地区的相关海区则从春季开始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过渡。通过t检验分析了ENSO现象对当年和次年的江苏省春季连阴雨发生的次数的影响,发现EI Nino事件对当年和次年的江苏春季连阴雨发生次数均呈正效应,La Nina事件对当年江苏春季连阴雨无显著影响,与次年的春季连阴雨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上海气象参数与太阳活动和ENSO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2进小波的分解与重构技术分析了太阳活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0)与上海地区月降水量、月均气压和月均温度序列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频带)上太阳活动和ENS0对上海的月降水量、月均气压和月均温度有不同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ENS0活动对上海月降水量和月均气温的影响强于太阳活动的影响。结果还清楚表明和证实了在不同频带上太阳活动与ENS0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1 Climate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La Nina event caused the decrease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regions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 year 2000 had remained one of the hottest since 1860 when records of the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began. The temperature in the areas to the north of 20扤 from December 1999 to November 2000 marked the second warmest in history.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global surface in 2000 was 0. 60C above the average during the period 1880?999, and was close to …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与我国夏季洪涝灾害风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近十几年的月平均降水观测资料,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偏多和偏少的趋进行了分析,发现自70年代后期以来,东部地区降水量及降水异常偏多事件有明显的处升趋势;同时异常偏少事件则略有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