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中,存在着相关专业人员短缺、经济分析方法难以选择、环境成本难以合理计量、计算期和贴现率难以合理确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环境经济分析人员培养方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建议建立环境成本数据库,针对不同的环境影响成本,采用不同的贴现率进行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内目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煤焦油加氢项目的生产工艺过程予以了简述;对该类项目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分别从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各类环境污染与环境影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与污染防治对策;最终得出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金属矿山项目的一般环境影响及特殊环境影响,通过识别金属矿山的特殊环境影响,以金属矿山尾矿库溃坝事故为例,对金属矿山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及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尽管在矿山开采建设及服务过程都伴随着环境制度的监管,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产生环境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因此,识别出金属矿山项目采选易发生的环境问题,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加强矿山环境制度建设及环境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评价是联系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桥梁,把环境经济评价应用于规划环评中,实现了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表征,为最终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真正提高了环评对规划可行性的决策作用。本文结合环境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特点,通过对我国规划环评区别于项目环评的特征的把握,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应用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评价是联系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桥梁,把环境经济评价应用于规划环评中,实现了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表征,为最终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真正提高了环评对规划可行性的决策作用。本文结合环境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特点,通过对中国规划环评区别于项目环评的特征的把握,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阐述环境经济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用过程中的几点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联系环境保护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桥梁,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项目的经济分析之中,可真正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可行性的决策作用。本文结合环境经济评价的实践,通过对我国现有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提出了进行高质量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为分析对象,阐述了清洁生产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现状,基于清洁生产建立相应的环境评价技术指标,评价项目的清洁生产的实际水平,为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为提高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质量,为环境管理部门审批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目前在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工作中,分析和探讨了几个需要特别重点关注的问题,供有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经济损益分析。目前,国内许多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开展了经济分析专项,但基本上是对环保措施进行的经济分析,对环境外部性影响仅限于定性分析,因此存在指标体系不完善、不能进行经济定量分析等问题。本文针对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按照实体将环境影响划分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三大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了指标的算法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环境资源的特性以及进行环境经济核算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价值计量、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以及环境资源资产管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就各部分的内容,分析途径等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把握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和谐环境伦理意蕴入手,就找到了解读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持续发展观内涵中具有丰富的和谐环境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趋同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类世代永续长存”与和谐环境伦理是相符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全球性问题”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2.
Interpret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ManChinSum,PeterHilsTheCentreofUrbanPlanning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TheUniversityofHongK...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环境保护理论的不断拓展,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逐步深入到管理层面,环境资源有偿使用也逐步成为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部分省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环境资源有价理论相关内容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更加完善,本文在环境资源有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探索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介绍其在山西省的实践应用,期望利用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主要对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论述,说明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成本内部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争论背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差异以及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严重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过渡期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已经提出了如果将环境安全作为人类安全被实现。那就需要较好的环境治理。环境安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价值观、原则、政策、技术、体制和程序,由此,社区与社会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以透明、负责任的参与和公平的方式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是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解释为实际的产出。社会性学习对于应对有关的不安全环境,并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至关重要。社会必须利用信息共享、传播和共同的理解改进决策而发展适应改变的能力。这只有通过发展学习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性学习的产出,而且所有相关方利用创新方法的环境友好政策,是基于环境安全和环境治理的原则为基础的,大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管理、性别公平、尊重人权、解决冲突、建立社区信任为应对未来的意外或潜在风险和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性管理,建立社会和生态系统恢复。应集中努力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要使用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自然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不断深入,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对国乒。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显得愈加重要。从环境规划内涵、基本特征及内容、国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开始,规范分析了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最终给出了基于环境规划角度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全球性目标,这反映了公众以及决策者对环境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虽然可持续发展指标为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向可持续发展迈进。本文考查了在发展中国家测量可持续发展指标面临的挑战,这些指标在决策中的有效性和指标对决策过程的影响。特别地,本文将评估这些指标是否被整合到了决策进程中而且是否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数据的约束,缺乏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缺乏都阻碍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测量。水、卫生条件的案例表明在政策和决策过程中整合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无效性。既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集以整合决策者关注环境问题,也要辅助以反映地方关注和文化多样性的地方性指标,这是至关重要的。报告应该包括对环境因素和健康产出相关的分析,也应该相应地转化为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绿色水电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中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国内外对绿色水电的不同理解,提出绿色水电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水电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总结了绿色水电的四个主要特点: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多层次、多因素性。结合绿色水电建设特点,将绿色水电的评价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三个阶段,分别从绿色水电的四个主要特点出发,按照指标的完备性、独立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简练性的原则构建各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s a means of managing the degree to which environmental goals and objectives are implemented. Many companies have publicly endorsed goals associat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ke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s (ICC)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 is a need for metrics that facilit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at the facility level and for research metrics that measure management improvement. An existing environmental self-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 called ESAP by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itiative has been modified to measure a facility's response to the ICC's 16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The new tool's focus was shifted to a practical, facility based and easily applied assessment of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represented by the ICC's 16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The new tool was called the Green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 or GMAT, pilot tested and used in a research setting. Such tools have value to companies that are interested in the strategic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truggle with shifting corporate goals and objectives to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t the facility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