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楫 《环境》2002,(12):20-20
先说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人,从五指山追赶一只坡鹿直抵南海之滨,前面悬崖峭壁,下面是茫茫大海,无路可走,青年正挽弓发箭,忽然沙尘滚滚,坡鹿回过头来,变成一位俏丽的黎族少女,并和青年结为恩爱夫妻,从始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共同开发这片广袤的土地……坡鹿变成美人的民间传说当然是虚构的。然而,坡鹿是美丽可爱的野生动物和海南岛曾盛产坡鹿却是千真万确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3):105-111
新世纪以来,清代词学研究著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文献、词人词作、词学流派与群体、词史、词学传播与接受、地域词学、词选与词集、词学理论批评、词学史等领域。其考察切入视点各异,成就多少有别,都从总体上有力地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全面地拓展、丰富与深化我国传统词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4,(4):34
广州市第四中学这一块土地曾是广州佛教名刹西禅寺的故址,留下了伦文叙、方世玉等文豪武俊的传说故事。1917年在西禅寺原址上建起的广州模范学堂标志着这一片土地告别了暮鼓晨钟,迎来了琅琅书声。1950年广州四中就诞生在这一片地灵人杰的书香乐土上。建校  相似文献   

4.
他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从踏入校门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应届毕业就考入上海一所名校,学的也是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求学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考入大学,父母更是对他寄予了厚望,嘱咐他一定要继续努力,不骄不躁,将来留在上海市工作,当个高薪白领。  相似文献   

5.
沉积物或动物化石中的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记录了当时生态植被状况及气候环境信息,对有机碳同位素指标的研究可解译其蕴含的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和构造事件及变化特征、定量重建古生态系统中植被结构、推断C4植物的起源、扩张等,应用甚为广泛。本文主要概述了总有机碳同位素在古环境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在各类载体中获取其数据的实验方法步骤,对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例证说明,展示其应用的大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108-115
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之父,终生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里耕耘,著作等身,而且钟情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以中美为基础的和平发展。在冷战以来长达三十余年的中美隔绝年代里,他一直处在中美关系前景的学术探索和"以学干政"的政策建议实践之中,并逐渐得到了美国决策层的认可和接受,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正式邦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几十年用心和用笔赢得的中美邦交,使得费正清不仅获得了政治荣誉上的得偿所愿,而且增强了中国学事业的合理性和贡献率,有助于两个迥异文化代表的国家走在一起,对实现文明共享的全球化事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有的书藉、文章,将月球的“地质学”,称为“月质学”。若以此类推,论及水星、金星、火星等星球的地质学,看来应该称为“水质学”、“金质学”、“火质学”了,这样不仅阅读不便,而且容易造成名词的混乱。 地质学一词,虽起源于对地球地质的研究,这是囿于当时利技发展的水平。词义是可以逐渐丰富、发展的。即或是“地”字,也非一定严格限用于地球,而  相似文献   

8.
<正>从第一次看到老师当众用手风琴即兴演奏之后,孩子的心就被手风琴给迷住了。但最初我对孩子学手风琴一点都不支持甚至强烈反对过。说起手风琴,在我们父辈那个年代,宛如现在的钢琴一样。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手风琴成了一个没落贵族,已鲜有人问津。我当时也以为孩子学手风琴只是三分热度而已,并没有在意。没想到过了几天,孩子竟然从老师那里背了架旧琴回来。看到他动起了真格,我也态度强硬,勒令他把琴还给老师。他却抱着琴一言不发。不管我怎么和他说琴太重,学的人很少,他就是不肯撒手。我承认,作为家长,我是虚荣的,对于音乐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的职责。当前我们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其全面发展。一个健康的人,是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并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所以,在健康问题上不应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更应重视心理的健康。这就对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有信心,学有所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不仅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贡献颇著,对中国绘画史领域也有较深涉猎,尤其是在"南画"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关注"南画",一方面是针对近代日本绘画发展政策过分提倡"日本画"而导致文人趣味的"南画"日渐衰落;另一方面也为日本新的收藏趋向提供画学理论支持。而京都学派的研究路数和他自身的史学素养,不仅使内藤湖南精辟地解读了中国古代画学文献,纠正了日本人对中国文人画体系的偏狭理解,更是从史学结构上把握了影响中国绘画变革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在当时中日文化界递次批判文人绘画的浪潮中,内藤湖南通过对"南画"历史的研究,积极宣扬这种东方绘画样式和审美趣味,并阐明了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价值。而在学术研究之外,既要看到内藤湖南对西方国家占有东方艺术遗产的警觉与保护意识,亦不能忽视其在阐述"东洋文化中心变化论"观点时,体现了日本人的优势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