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金属软管在码头装卸船管路系统中的作用,并结合散装液体危化品浮式码头的实际,深入探讨了码头金属软管的失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提升金属软管的安全服役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齐鲁石化储运厂坚持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加强液体危险化学产品的综合治理工作,保证危化品时刻处于控制之中. 该厂是危化品储存、运输的专业化工厂,每年接收、储存、装车、外运液体危化品16种、160多万吨. 为确保安全,齐鲁储运厂首先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条例,结合厂实际制定了<危险化学物品储存、装运安全管理规定>.用4个章节63条,重点对危化品的储存、装运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液体危化品的特点,对装卸船作业过程中静电产生的途径及主要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齐鲁石化储运厂加大液体危化品收、储、装、卸、运各环节安全管理,把好安全关,今年1~7月份,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危险化学品码头选址期间开展环境风险后果评价,有助于减轻码头运营期间突发水污染事故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将环境风险后果具体化为风险受体脆弱性与暴露的乘积,把风险的受体分为人群、经济和生态3大类别,对每一类受体分别选取指标计算脆弱性指数。并以长江南京段沿岸危化品码头的选址为例,在评价区域建立二维水质模型模拟苯胺泄漏后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并根据不同的浓度阈值确定每类受体对应的暴露系数,最后给出定量的评价结果为选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危化品泄漏风险日益增大,给海洋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聚焦于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装危化品集散中心-岚山港,以年吞吐量约占危化品总量41%的对二甲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危化品输移扩散模型和危化品海洋生物影响评价方法,预测了在三种事故情景下发生最大可信泄漏量对二甲苯泄漏入海事故的海洋环境影响。结果显示,陆上泄漏事故(化工码头操作性事故50 t对二甲苯泄漏或化工品储罐事故800 t对二甲苯泄漏)对二甲苯入海后,其高浓度范围主要集中在港池及港区附近,对附近3个海洋保护区无影响;当船舶在航道上发生2000 t对二甲苯等挥发微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泄漏到水面的对二甲苯在北风涨落潮流和南偏东南风涨潮流的影响下会全部提前挥发掉而不会对附近的旅游区和海洋保护区产生影响,仅在南偏东南风落潮流的控制下向东北方向快速移动扩散,4 h后会开始影响金乌贼海洋保护区,最大浓度为5 mg/L,但持续时间较短,在泄漏后8 h左右挥发掉。  相似文献   

7.
李又明 《交通环保》2001,22(4):36-39
在回顾现有国际规章对散装液体危险货物作业码头及装卸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相关码头及作业现状,提出了在安全和防污染等方面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散化码头化学品水污染危害性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又明 《交通环保》2002,23(2):11-14
提出散化码头三类典型液体化学品水污染危害性评估模式 ,并建立其计算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危化品销售HSE延伸管理主要内容,提出了以危化品流通环节风险管理为核心,运输风险管理为重点,遵循PDCA动态循环运行模式的危化品销售HSE延伸管理体系及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海上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运输的现状、危化品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并对危化品运输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目前救捞系统在危化品应急处置上的能力的不足,研究认为应从完善应急处置体制机制、补充专业装备技术、提高应急人员素质水平、加强危化品应急体系理论研究等方面予以补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