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及其水媒传播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通过水媒传播疾病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本文对隐孢子虫有隐孢子虫病的发生、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和影响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隐孢子虫的采集和检测方法、剂量-反应模式,以为供水管理部门提供制定隐孢子虫水质标准的依据;重点介绍了国外去除水中隐孢子的方法;简要分析了隐孢子虫病的爆发原因;提出了防止和减少隐孢子虫病爆发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隐孢子虫的特性及其感染病症状 ,探讨了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杀灭和检测。提出了加强净水处理 ,加强对水源的保护 ,合理再利用中水和处理废水等预防隐孢子虫的对策。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供水事业与世界接轨 ,自来水直饮将是饮用水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3种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隐孢子虫灭活效果评价方法,在构建鸡源隐孢子虫C. baileyi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选用3种检测方法(抗酸染色、饱和蔗糖悬浮镜检和荧光检测),对鸡源隐孢子虫进行镜检、数量统计,并比较3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结果显示:荧光染色法具有最佳的检测效率(检出数量为改良抗酸染色法,饱和蔗糖悬浮镜检法的2.1和2.6倍;检测时间为120 min),并能够进行隐孢子虫的活性鉴定,可以作为饮用水消毒剂灭活隐孢子虫的评定方法,是一种高效、简便、较为廉价,并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路平  袁涛  冯启言  李敬  孙悦  李庭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822-2826
隐孢子虫是常见的球状寄生虫。接触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水体可致隐孢子虫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致死。游泳池是主要的传播场所。采用容积为5 500 L的游泳池,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的修复模拟实验,研究在游泳池条件下絮凝沙滤技术对直径为4.5μm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铝剂量为0.1 mg/L,沙滤料高度为30 cm,内循环流速为11.5 L/min,对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去除率在90%以上。该技术对浊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浊度降低且接近于出水浊度时,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对虫卵囊替代物去除率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小隐孢子虫卵囊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了pH、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电导率和天然有机物含量等对小隐孢子虫卵囊的Zeta电位的影响,总结了混凝-沉淀-过滤和直接过滤对小隐孢子虫卵囊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水温、水质、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滤料层组成和滤速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酸乙酯漂浮方法和酸溶解法分别解决了再生水进水中有机杂质以及再生水中剩余絮凝剂干扰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本远低于EPA 1623法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方法的密度梯度分离/免疫荧光技术.利用该方法对我国北方2个城市的污水再生处理系统进行了检测,再生水进出水的回收率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7.
以向地表水中投加的隐孢子虫微球和贾第鞭毛虫微球为对象,研究通过对给水混凝工艺对其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着重考察了不同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水样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工艺可较为有效地去除地表水中的两虫微球,去除率最高可达4 lg.相比常规的金属盐类混凝剂,高分子的PAC、PAFC混凝剂对两虫微球的混凝去除率更...  相似文献   

8.
采用美国EPA1623方法,研究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泄漏问题.通过检测某水厂原水、出厂水和滤池反冲洗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数量,表明该厂水源未受到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污染,但输送过程易造成水质的污染.滤池反冲洗水中只检出贾第鞭毛虫,出厂水中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说明该厂滤池反冲洗水直接回用未造成"两虫"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9.
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因具有成本低廉和性能稳定的特点,目前已列入《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 141-2018)用于水源水和城镇供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简称两虫)的检测.针对实际生产中,水中颗粒物会影响该方法回收率和稳定性的情况,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颗粒物大小,进一步探索了浑浊度对滤膜浓缩/...  相似文献   

10.
装有鲍尔环填料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具有很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SBBR具备了生成和保存内碳源以及产生缺氧区的良好条件;当硝化结束后,应立即停止曝气,可以降低出水TN并实现节能。分析了生物膜内各种基质、DO、聚β-羟基丁酸(PHB)的变化曲线,描述了生物膜内发生SND的过程和机制,并提出了SBBR中达到良好SND效果的曝气时间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阐述了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行清洁生产,这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本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推广的条件,提出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推行清洁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真正造就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效、廉洁、文明的环境执法队伍,必须加快立法步伐,加大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环境法制意识,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机构,打破地方政府“供养制”,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氨氮抑制是造成畜禽养殖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低和运行稳定性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简述了氨氮的来源及抑制阈值,剖析了氨氮抑制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从氨氮的缓冲和微生物驯化2 个方面总结了氨氮抑制的应对措施。建议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释放规律、“氨氮-VFAs-碳酸盐”三元缓冲体系的调控模式、氨氮抑制的微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厌氧消化工程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污水处理厂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泥产量持续增加。虽然“重水轻泥”现象已有所改变,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仍面临各种挑战。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极易引发民众投诉,是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之一。污泥释放的恶臭物质组分复杂,且影响污泥恶臭释放的因素较多,目前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恶臭产生机制和释放规律的研究尚不深入,导致污泥控臭除臭处理的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在归纳总结污泥常见恶臭物质及其产生来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处理处置方式下污泥的恶臭污染特征与产生机制,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排放管理4个方面评述了污泥恶臭减排控制措施的原理和发展前景,讨论了污泥恶臭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挑战,以期为污泥恶臭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具有五层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容错性.该控制器能够自动调整隶属度函数、动态优化控制规则,将其应用于溶解氧控制和出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可以快速、有效地使溶解氧浓度达到期望值,实际出水水质预测结果也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罗氏沼虾养殖水体蓝藻泛滥、危害养殖、污染周边水环境的问题,建设了深水井循环水处理示范工程,对工程运行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深水井循环处理后,蓝藻不能再漂浮于水面生长繁殖,而是沉淀到水底无光区衰亡,从而控制了蓝藻的繁殖。与对照塘相比,虾塘藻类叶绿素a浓度减少了69%,藻细胞总数削减了92%,消除了蓝藻泛滥现象,剩余藻类主要为颤藻、绿藻,化学需氧量降低了55%,总磷降低了46%,总氮降低了56%。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萃取(SPE)样品富集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北方某工业城市给水系统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多环芳烃污染水平较高,但总浓度均未超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中限值(2μg/L).近郊水库由于受到燃料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污染,成为该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的混凝-砂滤工艺对多环芳烃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可达55.9%.  相似文献   

18.
废铅蓄电池处理生产线十分庞大,多个设备或生产环节中都会产生含硫污染物,如不合理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会造成硫资源浪费。从全流程角度出发,梳理了废铅蓄电池处理过程硫污染物产生环节和存在形式;总结了不同环节所用脱硫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实施过程及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再生铅行业硫污染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前端预脱硫转化技术很难同时解决碳酸铅包裹阻碍反应速率和成本高的问题,而且硫酸盐副产物销量差。硫酸雾处理技术、后端烟气制酸转化技术和末端尾气脱硫技术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不同类型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然存在脱硫成本较高、对复杂工况下的SO2烟气的脱除控制较差等问题,未来应从进一步降低脱硫成本和探索基于大数据驱动模型的工艺优化技术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路面降雨径流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成分及其影响因素、径流污染迁移模型和径流污染物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等方面,对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比较了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希望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路面降雨径流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成分及其影响因素、径流污染迁移模型和径流污染物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等方面,对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比较了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希望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