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4个方面确定了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利用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主成分得分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川南城市群城市化质量与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率快速提升,但随之出现了各种城市病。为推进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川南城市群四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测评,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川南各市的城市化质量总体差异不大,但在居民生活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质量严重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2008年辽宁沿海各城市的城市化和气候指标,运用线性拟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盘锦和大连的气温在城市化影响下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各地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合理水平、下垫面变化和城市环境共同构成葫芦岛、锦州、营口和大连城市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盘锦和丹东,城市规模和城市环境是第一主成分,产业结构合理水平和下垫面变化是第二主成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应控制人口数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冀中南地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群将成为这一地域发展的主要形态,对该城市群的研究也渐成焦点.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城市群内14个城市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环省会城市群当前的发展机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背景下大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任学慧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92-894,916
在城市化背景下,选择大连市的城市建设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社会发展水平3类共3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根据3类发展的速度快慢可判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由于大连市城市建设水平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得出大连市目前还处于未实现可持续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部六省居民生活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中部6省2005年居民生活水平进行了评价,提取了3个基本的主成分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序。按照基于绝对值距离的层次方法进行聚类,并按照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将中部6省分为两类地区,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为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安徽省、山西省、河南省为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其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的指标多而复杂。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年末总人口等15个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南京市的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化内涵出发,基于人口、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地域环境构建了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找出各城市之间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借助于GIS技术手段,将这种城市化差异反映在空间区域上,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江苏省各区域之间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5个单项指标。定量评价了西安市1990—2009年、2009年各区(县)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两者协调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耕地资源总量虽在近几年相对增加,但总体仍呈下降趋势,且人均耕地面积下降速度更快,耕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全省各地市耕地总量变化的动态平衡程度不一,德州市是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相对最好的地市,其次为青岛、枣庄和泰安市,莱芜市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状况较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经济活动、社会人口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为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山东省人口承载力和2010年粮食短缺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