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几个典型生产过程中噪声的检测、分析,评价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场所、作业人员的危害,并提出主要的噪声检测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利用个体噪声剂量系统检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生产性噪声个体暴露水平(40 h等效声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噪声暴露作业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分析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噪声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噪声暴露作业后,全部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α=0.05);不同噪声暴露水平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20 d的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噪声暴露≤20 d者(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噪声暴露水平没有显著关联性,而与噪声暴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生产性噪声慢性暴露使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且暴露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对某海上设施噪声情况进行检测调查研究,评估噪声所致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风险。结果显示,该海上平台噪声作业存在听力损失极高风险的岗位为甲板工,高风险的岗位为电气操作、仪表操作和吊车司机。建议平台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员工接触噪声强度的控制,减少听力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噪声对建筑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的影响,设计噪声作业生理实验。先通过建筑施工作业疲劳分析确定疲劳测量生理指标,再通过施工作业现场噪声测量确定实验中作业环境噪声等级分类。根据实验中被试者心率指标变化率及作业疲劳自我评价量表对噪声作业疲劳程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人员作业疲劳受噪声影响;持续作业15min后噪声对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程度影响显著;作业疲劳程度与作业环境中噪声值成正相关关系;施工人员作业后疲劳恢复程度不受作业环境噪声值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动车组修理修程和检维护作业的分析,识别分析动车组检维护作业过程中工人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某动车段运用和转向架车间主要作业工况所涉及的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噪声、高温、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等职业危害因素实施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检测指标的浓度或强度在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以下,符合标准要求,说明动车组检维护作业场所总体职业卫生状况良好,但有个别的粉尘和噪声作业点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动车组一~三级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应是空调滤网的清(吹)灰作业、空调维修以及转向架的喷褪漆作业。  相似文献   

7.
探讨铅与噪声对蓄电池制造作业工人的联合作用,为职业危害联合作用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蓄电池厂作业工人的职业史调查、环境检测和生物检测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铅与噪声联合暴露组、单纯铅暴露组、正常组,分析比较3组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贫血结果。结果显示在4 000 Hz和6 000 Hz频率段,联合组听力异常率及听阈均值高于单纯铅暴露组和正常组(P0.05),与单纯铅暴露组和正常组比较,联合组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率明显增多(P0.05)。表明铅和噪声联合作用可增加作业者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患病,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辽河油田公司按照股份公司要求,从分开分立以来,坚持每年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有害作业场所岗位员工进行健康体检。通过检测发现,个别场所噪声超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岗位员工身体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船舶建造行业而言,噪声危害比较普遍,按照国家规定,作业场所连续8h工作允许接触的最高噪声强度为85dB。但目前在船舶建造行业的基层实践中,噪声强度超标的现象却较为普遍,例如,装配作业现场的噪声往往可达90dB以上,打磨、碳刨、水火校正作业等现场噪声可达90~100dB,而喷砂作业现场的噪声有时可达100 dB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噪声强度对煤矿工人作业失误率的影响程度,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调研收集数据的方式对噪声和作业失误率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利用模拟试验所得结果和煤矿现场调研收集结果分别构建噪声-作业失误率、噪声-"三违"数量回归预测模型,定量分析作业失误率、"三违"数量和噪声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三违"数量、实验室模拟人员失误率与环境噪声均呈正相关,随噪声强度增加,失误率及"三违"数量呈上升趋势;当外界噪声强度高于75 dB后,人员失误次数会出现显著性变化;基于事故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将75 dB设定为噪声安全临界值,以降低人员作业失误率,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2.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当前输变电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本文通过对某输变电企业不同岗位职工开展调研,同时选取4座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对职工作业场所的工频电场、噪声、六氟化硫浓度进行检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最后根据调研及检测结果对目前输变电企业职工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建议,为持续改进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煤炭行业是噪声危害较严重行业之一,高噪声不仅存在于井工矿和露天矿作业,而且存在于煤炭的洗选、输送等流程中。目前国内煤炭行业员工接近360万人,其中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平均60%,尤其是掘进和采煤作业人员听力损失高发。噪声不仅危害作业者的健康,而且影响作业者的行为造成作业失误,进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本文针对煤炭作业的噪声及作业者的听力损失现状,提出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建议,为噪声危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安全》2013,34(1):17-19
为准确测量作业场所的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影响情况,本文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分析传声器不同的佩戴方式对噪声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稳态噪声作业环境中,将传声器佩戴于耳部、肩部和胸前三个位置其对噪声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等效声级的差异(Max-Min)不大于1dB(A),噪声最大值差异不大于5dB(A);而在非稳态噪声作业环境中,三个位置测量的等效声级差值小于2dB(A),而噪声最大值差异接近6dB(A)。  相似文献   

16.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食品厂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更好地加强管理,保护作业工人身心健康,为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食品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测定噪声强度,同时对该厂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选取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92名设为接触组,将同厂从事其他非噪声作业人员65名设为对照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和心电图。结果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Р0.05)。接触组高血压检出率在15~19a工龄段较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10~14a工龄段较高。结论该厂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物理因素)接触限值,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血压及心电图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和资料,对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典型企业的检测数据显示,粉尘和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企业针对粉尘、噪声作业岗位已采取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部分防护设施效果欠佳。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配置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可改善职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了解某铁路辖区噪声危害作业点和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情况,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和保护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出建议。通过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某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567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550人,异常率为9.70%;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1,P<0.001)。进而提出应加强该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年龄、长工龄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综采工作面噪声污染严重,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作业安全的不利影响,运用人因工程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仪器进行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不同噪声水平和噪声暴露时间对作业人员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噪声刺激会造成人心率升高;②噪声刺激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对被试者的心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作业人员心率与噪声刺激的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有相关关系;③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在同一噪声水平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会有短暂恢复;④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的适应性比较明显,此时的噪声暴露时间是影响人心率的主导因素,且在噪声暴露40~50 min时,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会出现短暂的心率恢复的现象,人体出现疲劳;⑤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无明显适应性,心率随着噪声分贝的增大在缓慢上升,此时的噪声水平是影响人的心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