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颗粒有机物大约占对流层大气中细颗粒物(亚微米颗粒物)总质量的20%,目前认为其大部分来源于挥发性分子的氧化过程.这些颗粒物在诸多大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亟需更深入地了解其复杂组分和化学性质.近期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领导的一项研究中,直接观测到了颗粒物中有机氮化合物在夜间的生成过程.该类有机物大约占夜间生成的颗粒有机物的1/3,并随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增加而增加,但却会在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很高时受到抑制.这些观测结果将有助于对颗粒有机物的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3.
<正> 内生热液成矿理论越来越多地基于定量的物理化学因素,因而在有关的研究中,通常把很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矿质来源及其沉积机制上。在这两个方面,许多科学家收集了综合性资料,结果表明,矿质来源具多成因性,同时在地球化学临界值内导致成矿物质局部富集的特定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 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中的作用是一个深受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金矿的勘探和开采受到极大的重视,金成矿理论的研究也相应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质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就是这样的一个深受人们重视的研究课题。随着黑色页岩金矿化和卡林型金矿成矿的研究,有机质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引起了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关注,人们对此也作了一些工作,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6.
7.
8.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分布。VOC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溶剂使用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而SVOCs则主要来自植物、土壤、废水、动物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本文主要探讨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分析与监测,包括其来源、分布、影响等,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馏及对Cu迁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DOM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馏”作用,DOM在纵向运移过程中的穿透行为及对污染的红壤和潮土中重金属Cu溶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和猪粪DOM经过土柱后极性都有所降低,在潮土上的降低幅度较大,分别为11.4%和10.72%;DOM能够明显地增加污染土壤中Cu的溶出,且这种作用效果与DOM及土壤的性质有关,绿肥DOM的作用效果比猪粪DOM的强,整个淋洗过程中潮土上Cu的平均溶出量是红壤上的4.37倍(绿肥DOM)和3.03倍(猪粪DOM);由于微生物对DOM的分解作用,降低了DOM对土壤中Cu的溶出效果. 相似文献
11.
锰氧化物与环境中有机物的作用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锰氧化物在陆地和海洋环境中含量丰富.作为天然强氧化剂之一,广泛地参与自然界中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锰氧化物通过吸附、氧化偶合或氧化分解等方式与多种有机物,如酚及取代酚、芳香胺、腐殖酸、氨基酸.甚至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内分泌干扰物等相互作用,本文对锰氧化物与多种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影响锰氧化物对有机物吸附性能和反应活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天然矿物锰氧化物、化学合成锰氧化物及生物氧化锰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太平洋胡安·德富卡海岭1560m深处和大西洋TAΓ区4000m深处洋中脊裂谷带硫化物矿石中有机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洋底热液成矿模式:(1)矿层形成于海水与玄武岩的接触带,迁移烃不参与金属矿化、迁移和沉积;(2)矿层形成于滨大陆的、在地质结构中有沉积层加入的裂谷带底部;在沉积层与玄武岩接触带内由沉积层中的有机质形成的烃能够参与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成矿过程中,铼主要同钼而较少同其他金属聚集在一起。铼的矿物富集体主要是辉钼矿,其次是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其他矿物。独立的铼矿物十分罕见。虽然有关文献在讨论不同成因辉钼矿中铼的聚集和分布特点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但仍可提出以下一些普遍规律。低温矿床辉钼矿中铼的高含量要比高温矿床辉钼矿中常见得多。铜-钼矿床中的辉钼矿要比铝矿床本身、钨-钼矿床及伟晶岩石中的辉钼矿更富铼。在同一矿床中,铼常常趋于在上部的钼矿石中优先富集。这对于在下部发育有辉钼矿与白钨矿、钼自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某些癌症的发病率、病原学关系的调查分析以及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自来水中的卤代烃类化合物是多种癌症的致癌因子。在全美国范围的饮水检测中,卤代烃类物质普遍存在。在被检的289种化合物中就有111种,约占38%。在这类卤化物中,以氯仿、溴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四氯化碳、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在臭氧降解不同有机物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O3/UV分别对与臭氧有不同反应活性的对氯苯酚、硝基苯、乙酸和草酸进行了降解试验,结果表明,UV与臭氧化降解的协同作用与目标有机物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UV与臭氧的联用反而降低了对氯苯酚的臭氧化降解效率,30min后体系的TOC去除率仅有59%,而单独臭氧化TOC的去除率达到了66%;对硝基苯和草酸而言,UV均明显地提高了臭氧的降解效率,40min时两者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4%和90%,比单独臭氧化处理分别高出了6%和33%;但是,O3/UV对乙酸几乎无降解活性.在这4种有机物的单独臭氧化降解过程中,除对氯苯酚外,水中均可检测到溶解臭氧.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目标有机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及单独臭氧化过程水中溶解臭氧的存在是O3/UV降解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除UV对目标有机物的活化作用外,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H2O2也是O3/UV降解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UV分解溶解臭氧在此过程可能仅起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室模拟土壤含水层处理(SAT)的土壤柱系统研究了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在SAT系统中的变化.利用XAD树脂将二级处理出水中的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TPI-N中的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在SAT系统中优先去除.经过SAT系统处理后,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物质在HPO-A,HPO-N,TPI-A和HPI中的相对含量升高.各组分中带有3~5个稠合苯环的荧光物质,以及激发波长/发射波长(λex/λem)=390~410nm/456~476nm的类腐殖酸荧光物质在SAT系统中的去除率低于相应组分中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表征的整体有机物的去除率.不同组分中的其他荧光物质在SAT系统中去除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气溶胶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首先指出了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研究的意义,接着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来源和浓度水平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历史及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气溶胶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指出了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 WSOC) 研究的意义,接着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来源和浓度水平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历史及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紫外有机物分析法在原水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了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有机物分析法测定紫外吸光度的精密度,确定了紫外有机物分析仪测定的紫外吸光度SAC254值与有机物浓度参数UV254、高锰酸盐指数、TOC和DOC值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紫外有机物分析法具有操作、维护简单,无二次污染,实时响应快,精密度高等优点。原水SAC254值与标准方法测定的UV254、高锰酸盐指数、TOC以及DOC值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根据原水SAC254值的变化通过转换得到原水有机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为水厂工艺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天然水体中的重要组分,其结构复杂,化学形态各异,应用常规的化学实验方法难以进行有效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因其简便的操作、较高的灵敏度以及较少的样品用量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DOM的表征中.通过阐述近年来三维荧光光谱传统分析法及应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进行DOM定性定量分析,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