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的保护是直接与资源、环境有关,间接与人口有关,这一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重要问题之一.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不足,水质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赵紫阳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直接关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已构成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建立适应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政策和运行机制,采取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策略,可完全达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并有效实现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有机协调及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今年 3日的一份水资源报告说 ,过去 2 5年 ,历次国际会议一再强调适当的水资源管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问题 ,但始终难以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全世界淡水资源供应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92 0年至 1990年 ,全球人均水供应量减少了 1/3 ,今后 2 0年 ,有可能再减少 1/3 ,除非有关国家政府领导人采取积极措施。报告称 ,亚洲只占淡水资源的 3 6% ,欧洲 8% ,非洲 11% ,北非和中东水资源特别短缺。而南美情况较好 ,分享水资源 2 6% ,但人口为世界总人数的 6% ,加拿大和俄罗斯水资源较丰富。多数国家水资源的 2 /3以上用于农业 ,据瑞士联邦环境…  相似文献   

4.
污水再生利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再生利用成为解决中国水危机的重要途径。再生水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用风险评价技术评估再生水的健康风险目前再生水回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论述了再生水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有智能动物的星球。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工具,超脱了生物规律的制约,从本能地适应自然到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从发现与开发了地壳中的矿物资源发展至今,已建成了高度机械化、电器化的人类世界。但由于不当的工业布局,人口的急骤增长,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穷凶极恶地榨取,以及战争,人类生存的环境失去生态平衡,使得繁华的世界出现“资源、环境、粮食、交通、人口以及贫穷”等严重问题。人类是智能动物,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环境受污染,森林被毁坏,物种在减少,生态失去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的短缺、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枯竭、生态的失调、灾害的加重,导致了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日益受到威胁。当代上述的7大世界性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而起因则是人口的增长.为此,各国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在从自己的学科出发,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决策者成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的严峻现实,对人口密集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对城市水资源要实行“保护与开源节流”并重的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以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科学系,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化学研究所、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等9个研究机  相似文献   

9.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的执法依据,是新兴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是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规划目标和方向,是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当前,环境问题已列为世界四大危机(环境、能源与人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参考国家相关指南并结合南京市实际,以区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南京市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预警视角从资源、环境、生态等维度选取典型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针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的基础评价和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的专项评价。采取"短板效应",结合基础、专项评价结果进行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为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超载因子识别与分析,提出相应的管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管理     
地球上的人类为着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开发着尚未被利用的自然资源,致使这些资源的总量迅速减少;同时,由于在这些人类的开发、生产与加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未予以审慎地处理,从而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里,人口的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广泛而紧迫的粮食与资源危机,以及污染的问题。正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满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科学系,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化学研究所、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等9个研究机构。现有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3个、浙江省重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最近若干报告书对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情况作了分析。称,未来25至30年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至2025年,全球2/3人口将生活在水紧缺的条件下(参见联合国环境计划淡水网页,freshwater unep.net)。美国水回用协会建议采用3种措施解决21世纪用水问题:实施多种废水回用和脱盐  相似文献   

14.
针对邳州市水资源现状和地下水资源总体情况,全面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指出了邳州市地下水开采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只有依法治水,提高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平,调整城区工业用水布局,优化配置城区水资源和加大城区水污染的防治力度,彻底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开源节流、厉行节约用水,才能保护和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川滇黔接壤地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及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区域人口负荷大,经济落后,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综合因子的作用下,已使区域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指出了区域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做好环壕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秦巴山脉水环境承载力及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经济和自然资源,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且是维系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关键控制因素。分析了河南秦巴山脉的水环境现状、污染排放特征以及环境承载力,总结了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然后根据区域社会经济、人口、城镇化及农业发展趋势,预测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根据河南秦巴山脉水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污染防治及政策制定两方面提出了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书由美国权威出版公司普兰蒂斯—霍尔公司出版,已先后再版十次。著者系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和环境问题专家。当今我国发展中,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目标相一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政策,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损坏问题,已成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刻个容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决不能光抓“三废”治理,而应同时注意防治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系统的错综复杂关系中,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搞社会主义建设,除了抓好工农业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科学系3个系,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化学研究所、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机构。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40人,副教授4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水处理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寒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5):1245-1260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双重问题,水处理行业在国家环保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为分析我国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检索并统计了与水处理相关的SCI论文。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球水处理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占全球总量的19%,居全球首位。我国与全球的发文领域基本一致,主要为环境科学、工程-环境、工程-化学、水资源、化学-跨学科、生物工程学和应用微生物等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发文量居我国水处理领域发文量前列。近5年来,我国对光催化、氧化处理、微生物处理等技术的关注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