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滨海4种盐生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与主要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弋良朋  张辉 《生态环境》2011,20(2):270-275
植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酶的活性,根际土壤酶的种类和活性对土壤养分的速效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吸收利用。以滨海盐土和轻度盐化潮土为材料,利用根袋法研究滨海盐生植物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盐生植物在滨海盐渍土壤中的修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中,植物根际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表现出相反的变化,滨海盐土中,根际土3种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而轻度盐化潮土中的根际土3种酶活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在两种土壤中,根际土全氮质量分数比非根际土高,但全磷却比非根际土低。根际土速效态养分的变化则与全态养分的变化相反,4种植物的根际土速效氮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除芦苇外,根际土速效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际土。滨海盐土中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和土壤中几种主要养分的相关性最紧密,较好地体现了4种滨海盐生植物根际的养分状况,也说明盐生植物对滨海盐土酶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对比4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在高盐质量分数的滨海盐土中,盐地碱蓬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然而有关不同类型氮肥对滨海盐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却鲜有报道。为了评估不同类型氮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农业化学品投入(Ei)和农事操作(Eo)所引起的碳排放基础上,设置4个田间处理试验,分别为不施氮肥(N0)、施用无机氮肥(Nu)、施用有机氮肥(Nw)、施用有机-无机混合氮肥(Nm),于2016年6月—2016年10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滨海盐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观测与比较研究,结果可为寻求适宜的施肥方案以减缓滨海盐土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Nu、Nm和Nw处理稻田CH4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2.1%(P0.05)、63.1%(P0.05)和67.2%(P0.05);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83.5%(P0.05)、78.0%(P0.05)和37.8%(P=0.095)。与N0处理相比,Nu、Nm和Nw处理稻田GWP分别显著提高了51.3%(P0.05)、66.9%(P0.05)和70.3%(P0.05);水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4.0%(P0.05)、77.5%(P0.05)和38.4%(P0.05),其中,Nm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Nu和Nw处理(P0.05)。Nm处理稻田GHGI较Nu和Nw处理分别降低了12.3%(P=0.32)和23.7%(P0.05)。综合对比3种不同类型氮肥处理的GWP和GHGI,推荐使用Nm施肥方案,以提高滨海盐土区稻田的水稻产量,并降低其GHGI。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中铝的释放与缓冲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仇荣亮  吴箐 《环境化学》1998,17(2):143-147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酸沉降区主要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淋溶液pH值及Al离子释放特点,结果表明,石灰土和滨海盐土的阳离子淋溶量低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主要处于阳离子交换缓冲范围和碳酸盐-硅酸盐缓冲范围,Al释放量一般低于0.40mmol·kg^-1。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澳大利亚草场资源及其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状况,介绍了澳洲草地畜牧业在管理及资源保护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提出了加强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地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利用青海省30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数据和研究资料,建立了灰色系统动态趋势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对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模型分析结果:(1)在目前草场第一性生产力水平下,最大载畜量为3879.3444万个羊单位。(2)牛、骆驼和猪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羊、马、骡和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利用青海省30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数据和研究资料,建立了灰色系统动态趋势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对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性意见,其模型分析结果:(1)在目前草场第一性生产力水平下,最大载畜量为3879.3444万个羊单位。(2)羊、骆驼和猪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羊、马、骡和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地域生态类型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生态特点的畜种结构或畜群结构和饲养经营方式的组合。桃源县境内地形复杂,具有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貌类型,地势由南、西向东部逐渐低降,由此引起明显的畜牧业地域性差异。作者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择了地貌、饲料资源、载畜量、畜禽结构和畜牧经济等五个因子集和20个因子,经微型电子计算机运算,将桃源县畜牧业地域生态类型分为三类、八亚类:第一类为平原岗地猪鸡鸭免类,第二类为丘陵猪牛兔鸡鸭类,第三类为山地牛羊兔猪鸡类。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等效系数法,对各地域类型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果表明第二种地域类型的开发潜力最大。通过地域类型的分类和开发潜力的评审,认为要加强发展丘陵地带的畜牧业,调整全县的畜禽结构,提高草食动物的比例,充分开发利用草场和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区草场生态恶化原因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晖  徐建龙  顾延生 《生态环境》2006,15(5):1042-1045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三江源区草场“三化”明显,生态恶化,究其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人类活动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有测量记录的气温、降雨和年末牲畜存栏数、采金、挖虫草(Cordycepssinensis)规模的变化及其与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关系,文章为人为成因说提供了更为翔实可靠的证据。结论:超载是1957—1979年间、采金子和挖虫草是1980—2004年间草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广,侵蚀强度大,是其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标志。水土流失加剧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主要有陡坡种植、森林砍伐、草场退化、工程破坏等所使然。当前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关键是通过改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开发方式,引导人类活动向自然协调、与水土保持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并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广 ,侵蚀强度大 ,是其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标志。水土流失加剧是人类不合理活动 ,主要有陡坡种植、森林砍伐、草场退化、工程破坏等所使然。当前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关键是通过改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开发方式 ,引导人类活动向与自然协调、与水土保持相一致的方向发展 ,并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滨海湿地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交错带,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响应最为敏感,使其成为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科学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胁迫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根据集对分析原理定量描述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隶属关系的模糊性,利用分段三角模糊数表示集对差异度系数的连续变化过程和不确定性,进而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海兴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海兴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联系数为-0.380,相应的级别特征值为3.760,系统整体处于一般病态水平。其中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级别特征值分别为3.580、3.976和2.948,说明海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受到了人类活动过度干扰,外界胁迫引起系统的结构失调和服务功能衰退。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为农药施用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湿地面积退化率、水体富营养化、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湿地保护意识等。该模型计算过程简单直观,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滨海盐沼及其植物群落的分布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强  安渊  崔保山 《生态环境》2010,19(3):657-664
滨海盐沼是广泛存在于世界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御风暴潮灾害、净化污染物和为珍稀濒危生物提供适宜生境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滨海盐沼因随高程变化而急剧变化的环境梯度和植物带状分布现象而为生态学者阐释自然界物种的分布机制提供了理想系统。主要概述了滨海盐沼的定义、特点、类型、全球分布以及潮汐作用、土壤盐度等环境因子特征;阐述了不同尺度下滨海盐沼的植物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在滨海盐沼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上,重点阐述了中尺度下的植物带状分布,即植物群落往往在白海向陆渐高的不同高程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带分布,不同植物各自占据该梯度上的一定区域。通常认为,带状分布是植物竞争和物理性胁迫共同调控的结果,但其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普适性仍存争议。滨海植物群落多样性往往较低,在中、小尺度上盐沼植物多样性受控于盐度、潮汐等物理性胁迫、植物间相互作用等因子的作用;在大尺度上盐沼植物多样性可能随纬度增大而增加。系统深入地认识滨海盐沼植物群落生态格局和过程,将为气候变化、生物入侵等人类影响下的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恢复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首次研究了本市主要土属(黄泥、青黄土、潮沙泥、青黄泥、沟干泥、沟干潮泥、青紫泥、旱作灰潮土、黄夹砂、砂夹黄、盐土和盐化土12个)Cu、Zn、Mn、Co、As5个元素的背景值。Cu、Zn、Mn、Co、As的含量以盐土最高,盐化土次之,砂夹黄最低。经方差分析,各土属间几种元素都有不同程度差异。并探讨了与有机质、pH和石灰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2006—2014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越冬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种群进行同步调查,分析其中4个年度的种群分布和2个年度的生境利用、选择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0年在盐城滨海湿地越冬的丹顶鹤数量呈下降趋势;2010—2014年丹顶鹤种群数量稳定,且略有增长。丹顶鹤分布区域有向核心区集中的趋势。丹顶鹤对苇滩和盐蒿滩表现出正选择,对农田、盐田、水产养殖塘表现出负选择。丹顶鹤种群动态变化及生境选择与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形式、人类活动和生境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5年、2006年的实地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总体特征,湿地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的区系组成特点,并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对比。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科的分化程度较低,属的分化程度较高,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在区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生活型角度分析,区系中草本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据优势;从维管束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成分看,以温带分布属和世界分布属为主;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水禽区系的居留型构成以旅鸟和候鸟为主,地理分布成分构成以古北界种为主。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种类都明显少于相邻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相似文献   

18.
滨海盐碱地是中国重要的耕地资源,而人类活动等加重了滨海盐碱地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土壤PAHs污染的重要手段。外源微生物的低环境适应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诱导强化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较难降解的三环芳烃-蒽为多环芳烃代表,湛江市轻度滨海盐碱土为污染研究对象,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设置4组处理(灭菌对照,SS;灭菌土壤加蚯蚓,SE;自然对照,OS;自然土壤加蚯蚓,OE)。比较不同时间段各处理土壤中蒽的降解效率、理化性质和培养结束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蚯蚓对粤西地区滨海农田土壤蒽降解的强化效果、降解功能微生物种群和关键环境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蚯蚓能够影响滨海盐碱土壤中蒽的降解,并且加速其降解。在OS中蒽降解率为40.7%,而SS中蒽的降解率仅为17.7%。土壤中蒽的降解以生物降解为主(23.0%),而不是非生物降解(17.7%)。OE处理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2.1%,SE处理的降解效率为50.4%。蚯蚓强化非生物降解和肠道菌群作用共同的效果(32.7%)高于蚯蚓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的效果(21.4%)。同时,蚯蚓影响了土...  相似文献   

19.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封建民  王涛  谢昌卫 《生态环境》2004,13(4):601-604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的环境一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使之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区内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表现为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通过基于知识的多重判据复合分类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对黄河源区沙漠化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2000年,黄河源区的沙漠化面积已达13434.8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4.65%。沙漠化主要发生在高平原地区和北部的共和盆地,且已草场沙漠化为主,耕地沙漠化面积极少。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源区沙漠化的特征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共和盆地的沙漠化以地表粗化、沙丘活化和流沙入侵为主;而高平原地区的沙漠化主要是由于植被严重退化后形成裸地或“黑土滩型”退化草场。造成区内沙漠化强烈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气候变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鼠害等,而超载过牧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文章最后以共和盆地为例,分析了源区严重的超载过牧形势并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并愿意继续参与的牧户占比更大,不同类型牧户补奖态度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由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禁牧型牧户的放牧行为限制较多,对牧户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带来较大消极影响,该类牧户对现行补奖政策的接受度较低。草畜平衡型牧户对草场的依赖程度与禁牧型牧户相比有所减轻,牧户对于补奖标准的公平性评价越高,牧户拥有的人均草场面积越广,家庭生计多样性指数越大,牧户越愿意继续参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因此,建议健全牧户补奖参与机制,多措并举提升牧户畜牧业收入和非牧收入,完善补奖配套机制以提升禁牧户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