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何伟  王语苓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760-4770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超效率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和Tobit回归模型,对黄河流域5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展开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远未达到有效水平,82.6%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处于生产前沿面之下,存在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冗余问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平均值由0.469缓慢波动上升为0.540,区域差异逐渐缩小,总体上呈现黄河上游 > 黄河下游 > 黄河中游的态势.②黄河上游、中游城市水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下游地区城市水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却处于下降阶段,影响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在于纯技术效率.③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市场化程度、水资源禀赋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不显著;水效管理政策、水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DEA分析与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模型对2004、2005年广东21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应用DEA模型(C2R和BC2)对于非DEA有效城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非有效向有效转化和调整的方向与建议。结果表明,两年间全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平均超效率值均在2.0以上,平均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为0.967 0、0.974 8和0.991 0。2005年中有11个地市的效率值都呈现上升趋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整体状况良好。5个非DEA有效的地市中,技术有效而规模无效率的地市只有汕尾,该地区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状态。惠州、清远、梅州和江门地区均表现为技术、规模无效。其中梅州的技术效率最低,规模报酬显示出下降趋势。非DEA有效地市可对相对无效的投入、产出作适当调整,即缩减过多的投入或增加不足的产出,以改善和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河南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资源总量约束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缺水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论文以河南省地级市2000—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地级市用水效率存在不可忽视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时空固定形式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可以实现其最优模拟;2)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明显受邻近地级市用水效率的影响,其空间溢出弹性系数达到0.31;3)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4)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除工业化水平外,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5)用水结构变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河南省用水效率的相关关系总体不明显,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全国“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滇池流域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DEA方法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对降低滇池流域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提高流域用水效率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各政策实施绩效水平较高,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902;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的主要因素为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可通过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或者排污费改税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有效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适当调整政策的征收标准,有利于提高各政策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用水量不断加大,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推行有效节水方式势在必行.哈尔滨市属于水资源型缺水与水污染型缺水城市,缺水制约着哈尔滨市区域经济发展,节约用水在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水污染物减排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以哈尔滨城区居民家庭用水为例,通过采用新的用水方式,并进行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其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建议广大城市居民借鉴、实施,缓解哈尔滨市水资源紧张现状.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生态环境容量,定量分析了河南省2007-2012年资源环境的公平性问题。结果表明:(1)近6年来,河南省基于生态容量的各指标基尼系数大小顺序为: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气能源消耗工业废水。其中前三者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4,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河南省各地市在固体废弃物、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2)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许昌、三门峡和济源等10个地市的4项生态负荷系数均大于1。这些地市是造成河南省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不公平因子;(3)河南省整体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不公平性受产业空间布局影响。河南省应兼顾"公平和效率",注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程永毅  沈满洪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2):2001-2012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 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存在三个明显的梯队;大部分地区的要素投入结构与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不匹配,东、中部地区普遍表现为资本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西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劳动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未像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一样呈现出较强的收敛趋势,但高用水效率地区与低用水效率地区分别存在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且讨论造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迫切。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将环境要素纳入到效率分析中,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采用省级层面统计数据,以资本、劳动力和水资源使用量为投入,以国内生产总值与废水排放量为产出,计算我国2000~2011年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用水效率差距逐年增大;在空间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水的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而水价并没有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和环境监测站的实测PM2.5浓度数据,利用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研究分析了2个时段单位人口的污染物排放率的变化,以及2013年9月~2019年2月京津冀及周边主要城市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秋冬季节污染物的削减力度明显大于春夏季.2014年秋冬季有74.5%城市实现减排,区域平均减排12.6%,减排初见成效;2017年和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大幅减排,其中京津冀区域相对基准年分别减排54.0%和47.7%.长治市在2014~2017年秋冬季排放率均高于基准年,直至2018年冬季始实现减排27.6%;石家庄市排放率变化幅度波动较大,2016年冬季相比2014年冬季增加68.2%,今后区域污染物防控需要重点关注以上2个城市.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典型减排时段的排放率变化方向和幅度,是一种评估气象条件和排放控制措施二者对污染物浓度变化各自作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虚拟水社会循环视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的矛盾已从供给不足转为承载过度。以“可持续利用”概念为框架,在生态完整、水资源持续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结合虚拟水社会循环过程,完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西北地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陕西总体较好,但近十年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中环境压力承压最大;甘肃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环境和社会压力方面变化尤为明显;宁夏一直处于濒临或轻度超载状态,通过虚拟水贸易有所缓解;新疆受虚拟水流出影响较大,一直处于濒临或轻度超载状态;青海基本处于承载富余状态。(2)虚拟水贸易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压力指数影响较大,结合虚拟水社会循环过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3)面对不同水资源禀赋及用水效率的地区,其发展模式可以适当不同,用水效率高的地区可偏发展激进型一些,用水效率低的地区建议更靠近环保激进型一些。  相似文献   

1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因此,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研究,对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应用数据包络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708,总体效率水平不是很高,且只有2001年、2006年和2010年DEA有效,DEA无效年份中2011年效率值最低为0.441;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外海),同时,工程治理投资和面源污染治理投资存在较多冗余.因此,未来滇池治理可适当调整工程治理和面源污染投资金额,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率,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2.
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测度和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价值,必须把非合意产出纳入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范畴。使用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选取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考虑环境污染的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全国而言,环境约束下的动态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于无环境约束得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即忽视非合意产出时水资源利用效率被高估,这也表明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数值的“虚高”是以水生态破坏为代价的。2)全国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3.3%,其中,技术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技术效率却对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起了阻碍作用。3)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率趋向于稳态,但西部区域的增长率虽存在条件β收敛,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功能;紧扣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主线,通过技术进步大幅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建立节水减排的内在动力机制,缩小绿色水资源利用率的地区差距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数据为基础,结合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投入-产出视角来衡量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得出如下结论: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从0.345上升至0.605;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16,整体效率处在较高水平。在2012~2013年,存在可持续发展无效、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情况,2014年后可持续发展效率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根据投入指标的影响力分析,可知经济投入指标对投入产出效率影响最大,而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影响力最小,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与人才吸引。  相似文献   

14.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0):3177-3186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01~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清洁型生产行业、中污染生产行业、污染密集型行业依次递减的发展格局,群组间技术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减趋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是推动前沿面扩张的主力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投入要素利用的规模经济,工业行业“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深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微弱,FDI抑制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行业集中度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群组的技术异质性导致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艳  孙翔  朱晓东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4):41-43,65
运用DEA方法中SBM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1~2007年间环境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级市间环境效率差异明显,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和宿迁5市处于前沿面上,其他市均是DEA非有效或弱有效.Mahnquist指数计算显示各地级市在研究期内变化率不大,但扬州市近年来环境效率持续降低.综合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6.
王洁  徐洋  张西华  邓毅  李淑媛  王景伟 《环境工程》2021,39(12):141-147
电子废物具有资源价值性和环境污染性的双重属性,其循环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分析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政策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制约我国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最后借鉴日本电子废物管理相关经验,并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提出了完善基金补贴制度,加强目录外电子废物管理,加大电子废物处理企业融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第三方审核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有效衔接,健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系统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①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 ②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 ③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 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城市资源环境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效率对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7年黄河流域地级以上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核密度函数分析其时空特征,应用Tobit模型测度城市资源环境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提质增效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城市资源环境效率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总体水平不高,非DEA有效城市的数量远多于DEA有效城市;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效率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呈改善趋势;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力度与资源环境效率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对资源环境效率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water and sewerage companies (WaSC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oth for water company managers and water regulators. Within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estimate efficiency score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is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technique. In spite of the positive features of DEA, it presents a major drawback which is its deterministic nature. In other words, conventional DEA models do not account for uncertainty in the data.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we asses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iciency of a sample of Chilean WaSCs by using a DEA model with statistical tolerance in the data. Hence, 81 efficiency scores are estimated for each WaSC rather than a single score as with conventional DEA models.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outputs exhibit larger uncertainty than inputs. Moreover, WaSCs efficiency scores change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best-case and worst-case scenarios. The ranking of the WaSCs allow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which of them has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ir efficiency scores. This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efficiency and innovation in the water industry. Moreover, the introduction of uncertainty in the efficiency assessment allows for the prediction and ranking of future performance of Wa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