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寨沟是一个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及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称号。近年来九寨沟的旅游资源极大地开发,游客逐年增加,使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将针对九寨沟风景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环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各种过量的排放物毒化和污染了自然环境,使生态环境失衡,导致死水、毒气、酸雨的产生,许多生物物种濒危或灭绝;二是人类对自然物资的过度消耗,致使水土流失、森林减少、土地沙化、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究其根源主要有三:1)人类为了生活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而生产过程既要消耗自然界的物资,又要排放各种废物,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在发达国家突出表现是工业的发展向自然环境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带来的污染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是高消耗低产出,贫困带来的滥垦乱伐等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锐减、物种  相似文献   

3.
李小飞 《环境工程》2023,(3):264-265
<正>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体育旅游的开发活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游客数量有限,因此在开发中必须坚持生态理念,将环保工作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结合是当前开发工作的重点。体育旅游是将体育运动与旅游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体育需求与旅游需求的一种旅游形式。在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进行健身锻炼、体育竞赛,享受不同的体育服务,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通过农业用地、盐业用地、城市用地、围塘养殖、修建海堤、放牧、薪柴、挖捕动物、污染排放、旅游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生境、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为了实现对红树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旅游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为环境科学教育,在国际化形式的大背景下,外籍游客大幅度增加,致使环境科学教育的最核心内容即为英语教学。由于环境英语教学的缺失,一些生态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提出了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培养绿色旅游意识、汲取国外先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方法及增加外籍游客数量等方面,分析了环境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研究环境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旅游推广的优势,在保持其他因素发展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分析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日益严重,煤炭作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利用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生态环境建设中外部性问题尤为明显。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基于外部性理分析了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且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造成环境负外部性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审计:旅游循环经济的管理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旅游资源得以再生、循环和持续.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旅游部门和公众对旅游企业的行为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监督,实现"关爱环境、监督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要实行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并纳入到旅游企业运营成本中,为迟到此目的需要通过环境审计这一管理工具对旅游企业的环境绩效加以评估,促进旅游业循环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有利与有害的影响,简述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要点与主要内容,并论证了它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定及旅游业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邱云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58-2168
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根据生态旅游的特征,在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征询,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对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因素和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组合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气质量、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水体质量是居于前5位的重要影响因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得出丽水生态环境条件优势最明显,11个评价因子中有9个评价因子的价值系数(V)大于1;旅游资源组合条件(V=0.640)、本地投资能力(V=0.655)、区域经济水平(V=0.671)、旅游设施(V=0.672)以及知名度和影响力(V=0.678)等因子相对不足,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实现丽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和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行为规范,从而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它是人类面对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行为后,深刻反思传统的生态观、价值观和环境观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具有基础性、原生性、公共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西部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及开发活动中多与水电资源、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林业资源等存在交叉与重叠,导致同一环境本底的不同资源开发的多重、链接作用,由此加重了环境负担,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部分矿区已出现较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剧,使生态环境正在急剧恶化。虽然在工业化以前,大气的温室效应即已存在,但自工业化以来,发达国家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节制地消耗了人类拥有的许多自然资源,并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这是造成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同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以及由于经济技术落后造成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由于环境变化的影响,遭受损害最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地处干旱、半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必要对其开发,但由于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关联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使其毁于一旦。笔者以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为例,分析了三江并流带开发中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环境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佳  滕金凌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7):1760-1776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和培育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推动新时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敬畏原型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统筹考虑红色精神弘扬和红色文化传承功能,构建纳入敬畏感和自豪感情感因素的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理论分析框架,选择我国红色旅游代表性景区台儿庄古城、岳麓山、陆军讲武堂旧址等作为案例调研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促进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及其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景中,后果意识、责任归属、道德规范与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关系得到了验证。(2)敬畏感通过道德规范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游客体验到的敬畏感越多,则感受到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道德责任越多,且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自豪感对道德规范和文明旅游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体验到的自豪感未能在促进游客文明道德责任提升和实施文明旅游行为中发挥作用。(3)景区知名度负向调节道德规范与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关系,景区知名度较高时,道德规范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较小。因此,应增强游客对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后果认知,提升游客负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营造红色旅游的庄严氛围,激发游客的敬畏感,高度重视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文明示范和引领,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庐山风景名胜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测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了2003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生活废弃物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生活废弃物人均生态足迹为0.0117751hm2,其中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占总量的98.20%,而污水、粪便、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仅占1.80%;(2)CO2排放量为68684.99t,其中旅游交通的贡献率为55.61%,旅游住宿的贡献率为36.26%,游客和居民的贡献率为8.13%;(3)居民废弃物排放量大于游客排放量,CO2和粪便排放量是游客的2.4倍,垃圾产生量是游客的1.32倍,污水排放量是游客的1.18倍;(4)生活废弃物对风景区、九江市以及九江市以外区域的生态影响分别为45.40%、2.78%和51.82%;(5)风景区生态效用为0.5451kgCO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水平;(6)九寨沟、黄山和庐山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数据表明,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深远,因此改变交通方式或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是减少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到目前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我们逐渐对旅游业环境保护关注,人民渐渐意识到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游客旅游过后的旅游景点几乎都面临着各种污染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并且竭尽所能的想保护生态环境,所以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方法,在我国逐渐施行开来。本文主要对旅游环境的相关研究,对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与旅游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目前,中国的旅游环境有其不容乐观的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的破坏和影响、旅游消费过程中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使水、土地、空气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保护旅游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中国’99生态环境旅游年活动,防治旅游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桂林市环保局最近牵头邀请市人大环资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旅游局等单位先后对灵川青狮潭、兴安猫儿山等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其附属的宾馆饭店排污情况及环保设施的运转状况进行了环保执法检查.检查中发现各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县为了创造所谓的宽松投资环境,不惜牺牲宝贵的旅游资源招商引资,造成旅游区开发有规划不能按规划执行,  相似文献   

19.
高尔夫球场的生态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高尔夫球场的兴建和维护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水资源的消耗、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造成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对景观的改变等,提出高尔夫球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预防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近几年谋求转型发展,致力于将旅游业转换成为陕西省新兴支柱产业,并使其成为陕西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打造文化旅游大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在竞争中独具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因旅游开发起步晚,关注度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通过研究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同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认为应更多的关注游客认知与反馈,提高游客认同感,从而提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