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文洲  刘英  陈和平  朱建林 《环境科学》2008,29(5):1348-1352
在酵母菌-SBR系统处理高含油废水中研究了氮添加对酵母细胞形态、沉降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恢复能力.结果表明,氮添加量直接影响到系统中酵母菌的生物量,沉降性、pH和处理效果;氮缺乏诱发某些酵母菌菌株细胞由酵母形态向真菌丝形态转化,进而影响到酵母菌的沉降性;从系统运行效果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考虑,运行时最佳的进水BOD/N为20/1;恢复最佳氮添加能提高不同程度缺氮系统的处理效果,并可使轻度菌丝化系统快速恢复酵母形态为主,但在短期内对高度菌丝化系统的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营养盐对于酵母菌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利用微生物呼吸仪探讨了3株混合酵母菌处理油脂精炼废水中氮浓度、磷浓度、氮源种类、维生素等营养盐对酵母细胞耗氧量、酵母细胞沉降性以及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氮源硫酸铵,较佳的氮投加量为COD∶N=100∶1;磷源添加对于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硫酸铵,尿素和碳酸氢铵3种常见氮源,碳酸氢铵可明显提高酵母细胞活性和COD的去除效果;硫胺对酵母的氧消耗量和COD的降解效果的提升作用优于生物素。  相似文献   

3.
吕文洲  张树林  乔宇祥  刘英 《环境科学》2017,38(4):1513-1519
污泥龄(SRT)是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数,SRT对酵母菌处理废水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明SRT对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的影响,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考察了不同SRT(5、10、20、40 d)对废水处理效果、胞外聚合物(EPS)、酵母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并通过PCR-DGGE及克隆测序方法解析了系统中的酵母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酵母菌处理油脂废水合适的SRT为5~10 d;较长SRT会导致COD去除率降低及污泥中EPS总量下降;酵母污泥中EPS以紧密型EPS为主,主要成分为多糖;5~40 d范围内的SRT对系统中酵母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影响不显著,但系统在长的SRT(20d)下运行会导致系统中丝状细胞明显增多,有丝状菌性膨胀的趋势;长、短SRT下酵母群落结构相似,系统中都出现了3株可以利用或者降解油脂的外源性酵母菌株.综上结果,短SRT有利于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5株从环境中筛选得到的酵母菌[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 Ramirez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对甘油酯和脂肪酸的降解活性.其中皮状丝孢酵母对甘油酯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在7d的时间里对以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豆油去除率为47%;所有菌株均具有较高的脂肪酸降解活性,在1d的时间里对以脂肪酸为主要成分的色拉油加工废水的油去除率达50%~90%.5株酵母菌混合培养后对色拉油加工废水的油比降解速率明显提高,是单株菌的4~8倍.色拉油加工废水油去除率的进一步提高在于强化复合微生物体系中的甘油酯降解.  相似文献   

5.
酵母菌-SBR法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洲  刘英  黄亦真 《环境科学》2008,29(4):966-971
研究了8株酵母菌应用于序批式反应器(SBR)直接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的效果,并探讨了酵母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不投加任何霉菌和细菌抑制剂的32 L开放体系中,6 d培养出MLSS 19 g/L、SVI 35 mL/g的酵母菌;30 d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COD 9000~23 000 mg/L、油4500~16000 mg/L的进水情况下,系统高效、稳定运行,COD、油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8%~96.9%和99.5%;短期的pH冲击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可逆的;污泥龄对酵母菌的SVI有一定影响;长期氮缺乏会诱发某些酵母菌细胞由单细胞向菌丝形态转化,并影响到酵母菌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6.
刘桃妹  高亮  叶伟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4):1333-1341
酵母因为其比表面积大、密度高被广泛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本文研究比较野生毕赤酵母KM71及含有vgb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KM71对重金属Ni2+、Cd2+和Pb2+的吸附解吸特性,并研究混合金属离子对酵母菌吸附性能的影响.不同金属离子均在2 h达到吸附解吸平衡,酵母菌对不同种类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温度和pH变化对毕赤酵母吸附重金属影响较小.重组毕赤酵母菌对重金属的抗性更强.通过对环境因素及复合剂的优化,得到对重金属镉、镍、铅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重组酵母菌,重组酵母菌对单元素溶液中Ni2+、Cd2+和Pb2+的吸附量分别为10.56、17.68和20.14 mg·g-1,对三元金属混合溶液中的Ni2+、Cd2+和Pb2+的吸附量分别为8.28、9.89和19.99 mg·g-1.通过条件优化重组毕赤酵母对Ni2+、Cd2+和 Pb2+的吸附率分别提高了15.14%、21.04%、18.47%,吸附量分别提高了11.26、13.43、22.90 mg·g-1.本试验为促进酵母菌在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对低浓度铀的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以活性和高温灭活酵母为生物吸附剂对低浓度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能力、相关的动力学特性及机理.结果显示,活性酵母菌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p H分别为5.5和4.5,达到吸附动态平衡所需时间分别为240 min和30 min,活性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6℃,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下,活性与灭活酵母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均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决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活性与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过程中,都存在着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过程.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吸附铀后的活性酵母菌菌体表面出现凹陷,少量块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而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灭活酵母菌菌体表面积明显增大,大量的纳米颗粒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活性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过程中,羟基、醛羰基、N—H、C—N等为主要的吸附位点,而羟基、酮羰基、P=O、—HPO_4~(2-)等为灭活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8.
王艳红  郝兆  郭小芳  德吉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361-5371
以纳木错湖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膜过滤平置培养法分离纯化酵母菌,并结合ITS区域序列分析与经典分类法对酵母菌菌株进行鉴定,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的多样性及其与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纳木错水体中分离出1067株酵母菌,分属于27个属45个种及2个潜在新分类单元,优势种为Vishniacozyma victoriaeNaganishia adeliensis.NMDS分析显示,纳木错不同区域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群落β多样性差异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总丰度与pH值、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量、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氮、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显示,pH值是影响纳木错水体酵母菌种群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纳木错水体酵母菌资源比较丰富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体理化因子对纳木错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畜禽废水中分离到7株高效降解菌Y1、Y2、F1、G1、G2、J1、J2,经初步鉴定Y1、Y2为芽孢杆菌,F1为放线菌,G1、G2为光合细菌,J1、J2为酵母菌。初步研究了各菌株的特性,并选择COD与NH3—N去除率高菌株进行菌群构建。结果表明该构建方法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反应25d后,在所有构建的菌群中,Y2G2F1的降解能力最好,猪场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9.8%,NH3-N去除率达83.6%。  相似文献   

10.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2株氯氰菊酯降解菌,其中G201和G203降解活性较高且稳定性较好,选择这2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降解率及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菌在中性培养液中降解率达到最大;菌株G201当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不超过200mg·L-1时降解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外加少量碳、氮源如淀粉、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淀粉等,可以显著提高菌株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苯二甲酸降解酵母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连续驯化,从对苯二甲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假丝酵母(Candida),命名为CP01.经两次紫外诱变后,获得了能以T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酵母菌CP02,诱变前后酵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有明显差异. CP02在30℃, pH5.5~8,振荡速率150r/min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对1400mg/L的TA降解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啤酒废酵母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阚久方  张华 《环境科技》2001,14(3):9-10
啤酒废酵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许多啤酒厂并没有充分利用,而是作为废弃物排入啤酒废水,增加了啤酒废水的处理负荷和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本厂啤酒废酵母进行了生产酵母抽提物及营养酱油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获得了优质产品,而且大大降低了啤酒酵母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3.
絮凝法预处理酵母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酵母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酵母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酵母废水COD浓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提出在对酵母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前进行絮凝沉淀预处理工艺,研究了工艺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絮凝剂选择氯化铁,投加量为8g/L,pH值为7.5,搅拌速度及时间为300r/min1min,80r/min20min,沉降时间为30min时COD去除率在35%左右;絮凝出水BOD5/COD值明显提高,从0.28上升为0.44,有效地提高酵母废水的生化性,有利于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4.
酵母菌对铀吸附作用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酒精酵母菌对溶液中铀的吸咐行为 ,pH =5时吸附量最大 ( 16 2 .5mg/ g) ,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 ,用 0 .1NNaHCO3 可解吸出 92 .3%的吸附铀。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有机废水酵母菌低氧处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开放式环境中,在低氧条件(DO=0-0.2mg/L)下通过连续小试试验考察了利用酵母Candidatropicalis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54d低氧连续小试结果表明:进水COD、NH4+-N、TP浓度分别为11000~30000、1000、230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67%~88%,18%~68%,23%~68%,氮磷去除率取决于进水COD、TN、TP的水平。污泥微观形态观察表明反应柱内微生物基本上是酵母,但运行过程中优势酵母形态发生了变化。低氧(DO=0.1-0.4mg/L)和无氧条件下C.tropicalis批量培养试验表明污染物去除和酵母生长与氧的供给关系密切,低氧条件下C.tropicalis有很高的活性,能有效去除COD(去除率为91%);无氧条件则导致C.tropicalis生物量下降,COD去除率仅为12%。  相似文献   

16.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分布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酵母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真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从生物体体表和体内到土壤、淡水、海洋等环境都发现大量酵母菌存在。酵母菌拥有丰富的酶系统和蛋白质,对高糖环境、高碳环境、高渗透压环境等具有较强适应性,可以为其他生物体提供营养物质,可以代谢重金属或者降解某些难降解的物质,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正因为此,酵母菌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酵母菌对Cr(Ⅵ)的生物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啤酒酵母对 Cr( )的吸附作用。当 p H=2时吸附效果最好 ,振荡 30 min吸附基本可达平衡。常见离子Na+、Ca2 +、Mg2 +、Cl-等对吸附影响不大。在一定浓度范围酵母菌对 Cr( )的吸附符合 Freundlich和 Langmuin等温吸附模型。随酵母菌和 Cr( )接触时间的增加 ,Cr( )被还原为 Cr( )。  相似文献   

18.
酵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总结了酵母废水厌氧、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兼氧反硝化等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介绍了酵母废水厌氧处理的菌种筛选、复合微生物技术等能改善其生物处理效果的研究,阐述了生物处理酵母废水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铝系絮凝剂深度处理酵母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为主深度处理酵母废水,研究了pH值、絮凝剂投加量对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有助凝剂助凝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硫酸铝絮凝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酵母菌对味精生产中离交尾液的处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富集培养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到2种能适应味精生产过程中离交尾液(COD为40690mg/L,NH4+-N含量为16914mg/L)的酵母菌,经鉴定分属于嗜盐假丝酵母(Candida halophila)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这二种菌混合培养时在pH4~9范围内其COD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对于10倍、3倍、2倍稀释的离交尾液,48h之内,其COD去除率均可高达84.5%,日平均去除速度COD/SS均在1.0kg/(kg@d)以上,远高于对照的活性污泥法[对于10倍稀释液最高去除率为78.9%,去除速度为0.34kg/(kg·d)],同时也高于国内报道的其他酵母菌菌株.经处理后,还原糖可去除95.7%,而NH+4-N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