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周围的空气,从大范围或者从区域环境来说,则称为大气.大气是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它和水、土壤、生物……等,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或要素.大气包围着我们生存、活动的地表,形成了一个圈层,我们称之为大气圈,人类即生存在这个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中的物质、能量不停的运动变化着,如热量的收支、气流的移动、水  相似文献   

2.
(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它是由近及远和由小到大的一个有层次的系统。 1)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食物等各种基本的环境因素所组成,一切  相似文献   

3.
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限值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检测了50辆汽车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分与浓度,结果显示,总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在690~10 610 μg/m3,均超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2006版))限值(500μg/m3).并对车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指标及限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区域环境是一个结构与功能十分复杂的综合体,是由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组成的具有多层次、多子系统结构的体系。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有深刻的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空气、水、土壤及作物等各子系统后,通过系统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使环境组分形成在性质上与单纯由各环境要素综合形成的整体有所不同的新的统一体。因此,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动态系统,也是一个模糊系统。  相似文献   

5.
很多疾病的根源不外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所谓内因即为基因遗传因素,而外因却是环境因素,即环境曝露。环境曝露是指化学品、感染源、食物和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人越来越频繁地曝露于各种威胁和污染,如手机的使用,污染的水土,污染的空气,进而各种食物的污染。人类对于基因遗传病学的研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对环境曝露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然而,环境健康科学家认为,基因无法改变,但却能对饮食、水、空气等因素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如可采用评估监测手段,包括基于激光的工业排放传感器、放射量测定器、测定活度的加速器等,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待于不断地研究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易挥发有机物(VOCs)不仅是一次污染源而且还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1].因此,控制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非常重要.美国1990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要求在其后的九年内使大气中有毒化学品的排放量减少90%,其中70%为易挥发有机物(VOCs),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战略性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尤其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控制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o  相似文献   

7.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微生物气溶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浓度和粒径分布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采用MD8空气浮游菌采样仪和FA-1型6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人工湿地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数量和粒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进水前,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平均值较低,分别为64.0、126.0CFU/m3;进水后,细菌气溶胶平均值在6月26日达到最高,为2292.5CFU/m3,真菌气溶胶平均值在8月27日达到最高,为6200.0CFU/m3;易进入肺部的细菌和真菌(粒径为0.65~4.70μm)粒子数分别占粒子总数的22.2%~62.3%、54.2%~87.6%;空气细菌中值直径为1.88~4.13μm,空气真菌中值直径在3.00μm左右波动。空气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空气真菌主要为酵母菌、镰刀菌属、枝孢属、毛霉属、交链孢属、肉座菌属、枝霉属、青霉属和曲霉属。  相似文献   

8.
1965年,Adlai Stevenson曾说过:“地球象一个小的宇宙飞船,我们大家坐着这只船旅行,靠它的薄微的土壤和空气供应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这一段话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地球资源的有限以及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除废气中VOCs的流向变换催化燃烧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易挥发有机物 (VOCs)不仅是一次污染源而且还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1 ] 。因此 ,控制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非常重要。美国 1 990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要求在其后的九年内使大气中有毒化学品的排放量减少 90 % ,其中 70 %为易挥发有机物 (VOCs) ,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战略性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尤其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致力于控制空气中挥发性…  相似文献   

10.
睑二…一几_一介;产考犷了汾岁厂居巍球氛…髦菠碱纂罐漂{翼霎矛沙苏‘翩畔娜泄单位:亿吨俨 1.人类要维特生命,必须呼吸空气。但是,烟自冒出黑烟,汽车排出晓气,严重污染了大气,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有害气体总量达6亿多吨,其中囚攀烧煤炭和石油而排出的烟尘,数量很多,危害极大。孵翼澎砚{护嶙F烈三任毛父卫0“五qo 00立叶空气月.成年人每分钟呼吸场次,500毫升,每人每天至每次吸入空气量达。。咤汁,母人每天约吸入1万立升的空气.是每天所季食物和份未从肴最一的功倍。 咯.烟尘被吸入人体,粘附于肺部,引起肺部疾患,并波及心…  相似文献   

11.
特殊植物类群空气凤梨对大气污染物甲醛的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凤梨是一类生长在空气中、不需要土壤、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可以全部来自空气的特殊植物。它们常被用来指示与修复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但尚未应用于甲醛净化研究。为了探讨空气凤梨对甲醛的净化效果,我们以2种空气凤梨为实验材料,吊兰为对照材料,通过密封箱内甲醛熏蒸及在封闭的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松萝铁兰、硬叶空凤和吊兰3种植物在甲醛胁迫下,外部形态和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变化,但未受到明显的伤害。更重要的是,3种植物对甲醛均有相当强的净化作用。6~8 h后,2种空气凤梨对甲醛的净化可达到与吊兰相近的效果。而在2 h内,空气凤梨净化甲醛的速度远远大于吊兰,这可能是与空气凤梨叶片表面覆盖有亲水性的鳞片层有关。上述结果表明,空气凤梨是比吊兰更快速有效地净化甲醛的植物类群,可选择应用于室内甲醛污染去除。  相似文献   

12.
空气喷射 (airsparging)被认为是修复由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饱和土壤和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新技术。介绍了空气喷射技术的现场应用与研究现状 ,讨论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原理和各种影响因素 ,说明了其对于饱和土壤中有氧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 ,分析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某一长大公路隧道为例,阐述了隧道空气净化器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实施方法,论证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了应用隧道空气净化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隧道空气净化器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空气净化,是解决公路长大隧道空气污染问题的一种经济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裸土风蚀型开放源起尘对城市空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个城市的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表明,开放源是北方城市空气颗粒物的最主要贡献者,是影响空气颗粒物达标的重要源类,其中裸土风蚀尘是空气颗粒物最主要来源。以天津市为例,利用箱模型和源解析模型测算了天津市裸土风蚀型开放源的起尘量及其对城市空气颗粒物的贡献值。计算结果表明,裸土风蚀型开放源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起尘量为13.18×104t/a,平均贡献值为103.53μg/m3,PM10的起尘量为5.28×104t/a,平均贡献值为41.45μg/m3。表明裸土风蚀的起尘量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绝不能低估,应该重视裸土风蚀型开放源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5.
空气喷射处理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喷射(air sparging)被认为是修复由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饱和土壤和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新技术。介绍了空气喷射技术的现场应用与研究现状,讨论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原理和各种影响因素,说明了其对于饱和土壤中有氧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分析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空气流动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自动监测技术之一,在自动监测领域应用广泛。文中通过实例,介绍了南京市空气流动监测车在监测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天津市11个采样点的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进行采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样品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含量。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空气颗粒物样品中总酞酸酯类化合物(TPAEs)以体积计质量浓度为90.87~1355.70ng/m3,以质量计质量浓度为783.84~8712.37mg/kg;土壤中TPAEs质量浓度为0.53~2.53mg/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土壤与空气颗粒物中TPAEs和DBP存在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和0.864(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0.01),且空气颗粒物中各种PAEs浓度为土壤PAEs浓度的数百至数万倍,说明空气沉降可能是土壤PAEs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雷电对空气自动监测站是如何造成危害的,阐述了雷电侵入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途径及防止雷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2010年杭州市空气颗粒物的监测数据及2002、2006、2008年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对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浓度、化学组分与污染来源等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PM10浓度有所下降,但一类功能区PM10仍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要求(≤0.04mg/m3),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空气颗粒物的二次转化、机动车尾气尘等产生的二次粒子污染相对严重;煤烟尘对杭州市PM10的贡献率下降明显,城市扬尘、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对PM10的贡献率有所增加,是杭州市PM10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务院环委会颁发的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中规定,在建设烟尘控制区,改造治理炉、窑,污染物申报中必须对炉、窑的烟尘排放浓度进行监测。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发现对空气过剩系数一事未能引起重视。事实上空气过剩系数是与节能、消烟除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烟尘浓度测试中有一个空气过剩系数,即当煤(或油)在只供给理论空气量的环境中完全燃烧后,空气中含有的氧都与煤(或油)中的可燃元素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水蒸汽等。理论上充分燃烧后没有自由氧存在。事实上在锅炉、炉窑的实际运行中不能保证燃料和空气完全混合,因此仅仅供给理论空气量是不可能达到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