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的光助Fenton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染料,印染废水水质复杂,色度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采用常规的物化及生物处理比较困难,特别象亲水笥的活性红染料及印染废水。采用光助Fenton技术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系统介绍了Fenton试剂及其几种Fenton试剂的氧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印染废水中,染料含量高,色度大,不易处理。但通过在污水处理设计中,将浓、淡水分流,生化处理,气浮等方法,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内电解-混凝-SBR-生物炭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述用内电解—混凝—SBR—生物炭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通过对各工艺段的调试,确定了各工艺段的最佳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当染料废水COD平均值为5100mg/L,色度为6000倍时,去除率达9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处理活性染料模拟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活性嫩黄K-4G染料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多维电极系统处理活性染料废水时色度、COD降解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纯电解法和单纯活性炭吸附法;氧化和还原作用对染料的色度和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增大处理系统中溶液的循环流量可显著改善活性炭多维电极系统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染料废水的特点,研究了自制产品新型氧化—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情况,探索了药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当PH>10、“染清”氧化—混凝剂的加入量万分之三左右、絮凝时间6min、静置沉淀35min时,该药剂对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7%和86%,从而证明该方法对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该处理工艺设备简单,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氧化絮凝复合新技术处理高色度印染废水和染料废水,研究了影响脱色效果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因素。本技术应用于高色度印染废水和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可使其脱色率达99%以上,CODcr去除率也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青霉菌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及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霉菌P-1(Penicillium sp.)对2种染浴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处理3h,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去除率分别达98.0%和74.5%,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75.9%和89.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1和L-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8.
上浮型混凝剂对去除分散染料印染废水色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新华  陆峰 《污染防治技术》1998,11(2):100-101,109
印染废水由于水量大、水质复杂、色度深,以及有机污染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已在成为我国主要的工业废水之一,主要含有染料各种助剂,为了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上浮型混凝剂,对染料及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比较好,能够使浮渣彻底分开,且有浮渣量少,上浮性能好等优点,主要介绍了该混凝剂对印染废水以处理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印染废水中含有溶解染料、助剂和悬浮固体,严重影响水质标准及其外观。通常用色度和浊度作为印染废水水质指标之一。在有色度和浊度两者都存在的情况下,引进透视度这个指标来表示水质的好坏,是一个方便的方法。本文对透视度计进行了研制并予以介绍,以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牛仔布染色废水的设计与工程试运转。结果表明,当废水CODCR平均浓度为546mg/L色度为448倍时,处理CODCR去除率为68%,色度去除率86%,出水基本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H2O2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废水pH值、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的考察,确定了H2O2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pH4、H2O2用量6mL/L、催化剂用量3g/L、反应时间100min、反应温度70℃。在该条件下,c0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7%和99.4%;通过反应前后的紫外一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H2O2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有比较好的效果,为该工艺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染料废水的特点 ,研究了自制产品新型氧化 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情况 ,探索了药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 ,当pH >10、“染清”氧化 混凝剂的加入量万分之三左右、絮凝时间 6min、静置沉淀3 5min时 ,该药剂对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 97%和 86% ,从而证明该方法对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该处理工艺设备简单 ,系统运行稳定 ,操作方便 ,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霉菌P 1(Penicilliumsp )对 2种染浴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吸附处理 3h ,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 ,去除率分别达 98 0 %和 74 5 % ,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 ,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 75 9%和 89 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 1和L 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 ,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14.
焦化厂生化出水电解脱色工艺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焦化废水经萃取(蒸氨)脱酚和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的特点,研究用铝板作为电极电解该废水的脱色效果,研究了废水pH、电解槽电压、时间等因素对其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pH=4、电解槽电压=10V、时间=30min,此时色度去除率可达93.6%,COD的去除率也可以达到61.78%。采用GC—MS分析了电解前后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探讨了形成高色度水质的原因、有机物的去除及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复杂染料废水,探讨超声对生物活性炭降解复杂染料废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声/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优于生物活性炭,运行10d,COD降低较快,达到20.5mg/L,低于生物活性炭处理的39.8mg/L;色度为136倍,远低于用生物活性炭处理的217倍;BOD5最终降为2.57mg/L。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复杂染料废水中含有烷类、酚类、醛类、脂类、苯类等有机物,超声/生物活性炭处理可使这些有机物种类明显减少,仍存在的有机物浓度也大幅减少,而且部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由复杂转化为简单。这表明,超声处理可以促进染料废水中复杂有机物分子结构向简单转化,增强生物活性炭对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从而大幅降低复杂废水的BOD5、COD和色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废水pH值、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的考察,确定了H2O2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pH 4、H2O2用量6 mL/L、催化剂用量3 g/L、反应时间100 min、反应温度70℃.在该条件下,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7%和99.4%;通过反应前后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H2O2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有比较好的效果,为该工艺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染料化工生产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新方法。实验及实际运转证明,其COD_(or)和色度的去除率可达50%左右。该工艺具有简单易行、以废治废、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染料化工厂高浓度有机废水一级处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接触氧化和混凝沉淀处理靛兰染色废水的设计和运行。当染浆生产正常时,CODcR去除率74.6%,色度去除率86.9%,当染浆生产不足,生化处理效果难以保证时,通过强化初沉地混凝沉淀,CODcr去除率76.6%,色度去除率78.8%。出水均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印染生产工艺废水特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属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作者根据海门地区印染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对印染生产工艺废水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焦化厂生化出水电解脱色工艺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化废水经萃取(蒸氨)脱酚和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的特点,研究用铝板作为电极电解该废水的脱色效果,研究了废水pH、电解槽电压、时间等因素对其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pH=4、电解槽电压=10V、时间=30min,此时色度去除率可达93.6%,COD的去除率也可以达到61.78%。采用GCMS分析了电解前后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探讨了形成高色度水质的原因、有机物的去除及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