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铝铁(SCPAFC)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9%,SS去除率为95%,COD去除率为90%,Cr^3+的去除率为85%左右。最佳使用pH值为6.0 ̄9.0,最佳投药量为0.35 ̄0.40g/L,最佳混凝时间为15 ̄20min,在同样条件下各项性能均优于PAC2倍以上。同时该絮凝剂还可用于生活饮水、生产用水及其他  相似文献   

2.
利福平废水的絮凝和生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福平生产的废水COD高达6万,用PFS、C-PAM脱稳,密集网捕式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达27%,BOD5/CODcr从0.19上升到0.32,絮凝前后水质和色谱分析表明,絮凝后5种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22%以上,使生化处理成为可能,进生化池废水经稀释后,用活性污泥法处理9天后,COD从1.5万降至COD〈300mg/L,达到治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光催化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化工废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索了光催化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废水的工艺条件,最佳光催化氧化处理条件为PH=3,催化剂为铁盐,氧化剂H2O2,低压汞灯,光照时间1.5h,废水温度45℃,温凝剂选用PAC和PAM(混凝剂的投加量为原水CODcr:PAC:PAM=7:1.5:0.01),混凝PH6,沉降时间0.5h,在该工艺条件对CODcr为173-70144m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苯酐废水、富马酸废水、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废水  相似文献   

4.
活性硅酸混凝剂PFASSC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硅酸钠、硫酸铝、三氯化铁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复合型活性硅酸混凝剂PFASSC并对造纸废水进行了处理,得到活性硅酸混凝剂PFASSC最佳配方为:PH=2.0(Fe^3++Al^2)/SiO2(摩尔比)=1.5,Fe^3+/Al^3+(摩尔比)=1.0,与常用混凝剂相比,PFASSC混凝剂处理造纸废水对除浊、脱色和去除CDDCr有更加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试验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用羧甲基壳聚处理毛巾厂的印染废水,得出了用羧甲基壳聚糖在pH3.0-5.0,加入量在70ppm下有最好的处理效果的结论并与常用的絮凝剂作比较,具有脱色率、COD法除率高的优点,探讨了羧甲基壳聚糖絮凝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几种混凝剂处理煤气洗涤废水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种常用的混凝剂Al2(SO4)3,PAC,PFS及FeSO4分别对煤气洗涤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上述4种药剂对废水CODcr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3.9%,67.4%,61.3%和57.4%;乳化油去除率分别为71.6%,75.6%,74.8%和70.5%,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3.4%,94.1%〈95.65和99.1%,而从经济效益上看,4种药剂去除每kg废水中CODcr所需药剂费  相似文献   

7.
将制备出的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纳米化,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的加入量、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及投加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pH、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絮凝效果影响最大,超声频率次之,硬脂酸钠含量影响最小。纳米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加入量为0.1%、超声频率为40Hz、超声时间为60min;考虑处理费用,处理印染废水时pH=6~9、投加量为5mL/250mL时效果较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8.5%,色度去除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首次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该菌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大豆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6.5~7.2、温度为3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7%~99.5%,而絮凝剂投加量仅为通用发酵培养基的1/15,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等常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9.
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自制的硼泥复合混凝剂对所选择的若干水溶性染料水样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脱色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效果与染料种类,投药量,pH值,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中投药量范围在0.3 ̄0.6g/L,pH适用范围为4.0 ̄11.5,脱色率均可达92%以上,在处理实际印染废水样时,仅投加0.3g/L混凝剂时,其COD去除率达67%以上,脱色率和SS去除率均达98%以上,pH值也处于6 ̄9范围之内,并且比聚铝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用聚硅硫酸钛絮凝处理长江水,所产生的絮凝污泥经干燥、煅烧处理后制备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絮凝pH值、煅烧温度、絮凝剂投加量和光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2BP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絮凝pH值为4,煅烧温度为500℃,絮凝剂投加量为0.2g/L时,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佳,光催化降解浓度为25mg/L的活性艳红K-2BP溶液15min后降解率达99.9%,与同等实验条件下P-25的降解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有机磷农药废水成份及其机理的分析,提出了碱解-A/A/0-生物炭处理工艺。在适当的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条件下,控制曝气池中N_(TOC)≤0.10 kg·BOD_5/kgMLSS·d、NH_3≤0.08 kgNH_3-N/kgMLSS·d,厌氧池中N_(Toc)≤(0.10.25)kg BOD_5/kgMLSS·d及兼氧池中N_(ND)_3≤0.08 kgNO_3-N/ kgMLLSS·d时,可同时获得最高的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并使出水达一级排入标准。  相似文献   

12.
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玻璃纤维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种混凝剂对玻璃纤维生产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试验,结果表明,FeSO4.7H2O对玻纤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探索了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在FeSO4.7H2O投加量为500-800mg/L,PH为6-11时,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标准。  相似文献   

13.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钒(V)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柠檬酸介质中,V^5+对KBrO3氧化甲基紫的反应有催化作用,研究了其催化动力学条件,由此建立了痕量V^5+的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1.8μg/L,线性范围为0-0.320μg/25ml,对水环境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实验。相对偏差为7.2%,加标回收率为90.6-97.5%。  相似文献   

14.
含氟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劲松  张在利 《污染防治技术》1999,12(4):217-218,221
研究了FeCl3,Al2(SO4)3,PFCS和APAM对含氟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石灰乳,PFCS和APAM对废水中的氟及COD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聚硅酸氯化铝(PASC)絮凝剂,并用其进行了皂素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对COD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投加量为9~13.5 mg/L、pH值5~7、搅拌速度150~250 r/min时,COD和浊度去除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11.25 mg/L、pH值6、搅拌速度200 r/min。此时,COD去除率为93.7%,浊度去除率为97.5%。PASC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C。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以p H、M-C11投加量和Ca Cl2投加量等因素为自变量,以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Fr)为响应值,并借助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C11可显著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且选取的3种单因素水平均可影响絮凝剂活性。经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在M-C11投加量为2.56 m L,Ca Cl2投加量为0.37 g/L的最优条件下,微生物絮凝活性实验值可达92.37%,接近模型预测值(92.30%)。Ca Cl2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高于M-C11投加量(PCa Cl2相似文献   

17.
采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制备新型复合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复合絮凝剂投加量、搅拌时间、絮凝温度及pH值等因素对曙红染料废水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复合絮凝剂投加量0.30 g,pH值为5.00,搅拌时间为2.0 h,絮凝温度25℃时,脱色率可达97.52%。复合絮凝剂对曙红溶液的吸附等温曲线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18.
O3—H2O2组合法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O3-H2O2组合法处理含有磺酸基团的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的试验结果。对COD约为1600mg/l的某高浓度染料中间体废水,用5.1gO3/l和2.0gH2O2/l进行处理,可达到约60%的COD及色度去除率,并使BOD/COD的比值超过0.3,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聚合氯化铁为絮凝剂,研究了海水微絮凝预处理过程的絮凝特征以及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考察了微絮凝对海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并采用体系稳定动力学参数、絮凝指数评价不同絮凝剂投加量在海水中的絮凝效果,探讨了微絮凝对超滤膜污染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微絮凝预处理能强化超滤膜对海水UV_(254)的去除效果,与超滤相比提高了27.5%,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蛋白类有机物。超滤膜直接过滤海水可造成膜通量严重下降,采用微絮凝作为预处理能有效减缓超滤膜污染,且减缓效果与絮凝剂的投加量密切相关,当PFC的投加量为40 mg·L~(-1)时,膜比通量J/J_0值大于0.9。  相似文献   

20.
Fe^2+—H2O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Fe^2+-H2O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当溶液pH=1-3,H2O2和Fe^2+用量分别为H2O2:Fe^2+10:1,H2O2:CODCr=2g:g时,J酸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66.7%,氨基去除率达68.4%。处理后的废水BOD5/CODCr=0.5,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该法可作为氨基J酸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