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2.
用活性污泥的生化原理来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一般可分为“悬浮式”活性污泥法——传统鼓风曝气,完全混合式曝气等和“固定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转盘等。不同的活性污泥法。它们的生物相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针对完全混合式表曝法处理炼油含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一些探讨性看法。  相似文献   

3.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可生化的有机废水,费用低、技术成熟,故被广泛采用。认识和掌握活性污泥法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转化关系,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活性污泥法的机理和功能,有助于我们分析科研和生产运行数据,指导科研、设计和运行工作。著名废水生物处理专家麦金尼(Mckin-ney)曾两次来同济讲学,对活性污泥法在理论  相似文献   

4.
邢晓琼  黄程兰  刘敏  陈滢 《环境科学》2012,33(11):3854-3858
含聚乙烯醇(PVA)工业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大,为了寻找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研究了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对不同浓度含PVA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对COD<500 mg·L-1,PVA在10~30 mg·L-1范围的PVA废水处理效果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相差不大,臭氧预处理效果不明显;对于COD在500~800 mg·L-1,PVA为15~60 mg·L-1的PVA废水处理效果明显,COD和PV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和57.4%,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提高了4.1%和15.2%,出水COD在30~60 mg·L-1之间;对于COD为1 000~1 200mg·L-1,PVA在20~70 mg·L-1范围的PVA废水,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显著,COD和PV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9%和45.3%,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对COD和PVA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8%和12.1%,但是出水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标排放.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能有效地处理含PVA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5.
1前言食品加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往往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这种有机废水效果比较理想,但一般来说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存运转管理麻烦,装置占地面积大,排放剩余污泥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开发出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PW系统)处理食品加工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其运转和处理效果良好,下面介绍用PW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关技术问题。2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食品加工厂的废水由于BOD浓度高、腐败性强,所以需要分解效率高的活性污泥法。通常所说的活性污泥法就是好气状态下分解BOD的繁殖的微生物群体,一般来…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法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经济的处理手段。几十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污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新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继出现。本文以近代污水生化处理理论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依据和趋势,并简单地介绍了活性污泥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吸附法、膜法等处理方法。其中生物法已成为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在生物法中,常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BR法集水  相似文献   

8.
食品加工工业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由于产品品种的季节性变异,排放废水的水量和水质亦极不稳定,因而采用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往往会发生活性污泥膨胀而妨碍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这类废水,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治理经验。活性生物过滤法(Activatid Bio-Filtration以下简称ABF法)兼有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9.
3种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生命周期能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健  吴敏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582-585
运用LCA方法对普通活性污泥法、AB活性污泥法和厌氧水解-活性污泥法3种处理系统从其原材料开采和加工开始直至污水厂施工建设、处理运行以及废弃拆除的LC全过程能耗进行了识别和量化分析,并进行相互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孔和穿孔管2种曝气条件下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厌氧水解法的LC能耗分别省节14.0%和17.6%,并且比能耗可大幅降低40.5%-43.0%。AB法的LC能耗分别节省9.5%和15.8%,但由于产泥量较大而比能耗仅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当。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污泥的沉降性能不仅影响到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土建费用,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实验研究,着重讨论二点:一是影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因素及变化规律;二是关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评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为了有效而恰当的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在污废水中的有机物被迅速分解而去除的同时,还必须在沉淀池中将活性污泥迅速沉降分离,从而得到澄清透明的处理水。但是,进行适当的设施设计和维护管理,即使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而得到良好的处理水的情况下,有时也会突然出现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不良,在处理水中混入活性污泥悬浮物,能够使处理水恶化。本文仅就伴随活性污泥的沉降不良出现的膨胀现象,及其与活性污泥动力学控制的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解放以来,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得到很大发展,全国建成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大、中型)约有200多个。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其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向曝气池内供给充足的氧气,以使活性污泥上的各种微生物能很好生存,繁殖,具有活性,以吸附、氧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曝气池的供氧方式来看,一般  相似文献   

13.
特公/昭60—28559介绍一种应用好气性微生物,通过接触生物化学的氧化净化作用,处理下水污泥或者活性污泥等的处理水,以及有机污水。以往的活性污泥法,在分离活性污泥的泥浆和处理水时使用沉降分离法,由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就会使最终沉淀池表面负荷变小,容易发生微细悬浮物溢出,以及发生污泥膨胀,破坏活性污泥本身工艺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改进传统活性污泥法基础上 ,将活性污泥法和流化床结合起来的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 ,兼有二者的优点。用于处理废纸脱墨废水 ,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均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 ,COD去除率可达 80 %左右 ,剩余污泥量很少  相似文献   

15.
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基本的形式到后来的各种变形,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模式上都发展迅速。文章首先给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和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这几种典型的交替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齐鲁30万吨乙烯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其实质就是利用各种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成份。该装置1987年5月投用后,随着运转情况的稳定,生物相的变化也趋于稳定,并呈现一定规律。一、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及处理工艺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石油化工污水中,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屠宰污水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实践表明:普遍活性污泥法处理屠宰污水普遍存在以下困难:(1)污水排放量季节性大幅度变化,难以满足连续流曝气池对水流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分析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的特点及与传统法比较,和所需的基本条件及实际使用效果,提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在处理我市的生活污水实际可操作性很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水处理方法绝大部分是标准活性污泥法,不能去除造成富营养化因素的氮和磷,通常是在活性污泥法之后加接单独的除磷、脱氮工艺使成本增加。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在同一个池中去除氮和磷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并叙述了此方法的除氮和磷的机理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活法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现有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了总结,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