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气量及曝气密度是曝气系统重要的运行参数,在中试条件下,以充氧能力和氧利用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橡胶膜及刚玉微孔曝气器在不同通气量及曝气密度下充氧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膜微孔曝气器的充氧能力随通气量及曝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随通气量及曝气密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刚玉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随曝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随通气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曝气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橡胶膜微孔曝气器氧利用率最大时,其最佳通气量为3.0 m3/h时,最佳曝气密度为4.5%~5.5%,刚玉微孔曝气器最佳曝气密度为11%~15%。 相似文献
2.
采用废旧橡胶研制的微孔曝气器 ,制造工艺简单 ,机械强度高 ,价格低廉 ;传质效率高 ,曝气充氧性能优良 ,搅拌能力强 ;沿管长具有很好的均匀布气性 ,输气曝气合二为一 ,安装方便 ;拓展了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途径 ,以废治废 ,减少了废旧橡胶对环境的污染 ,是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的环保型高科技产品。 相似文献
3.
以某污水处理厂运行4年多的旧盘式曝气器和同型号的新盘式曝气器为试验对象,对其氧转移速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旧曝气盘氧转移速率均明显分为两个阶段,运行了4年的旧曝气盘微孔数量减少、微孔孔径增大、气泡数量减少、气泡尺寸增大,氧转移速率比新曝气盘降低了29.2%。因此,污水处理厂在日常运行管理中要做好曝气器的保养工作,及时清洗更换破损、堵塞的曝气器避免能耗浪费。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等温层曝气器曝气室内气泡—水接触界面的氧传质过程,确定了表征氧传质效果的各项参数,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等温层曝气充氧动力学模型及其解析方法.应用本模型预测了美国Prince湖等温层曝气器的充氧效果.根据等温层曝气充氧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结果,随曝气量的增加和气泡直径的减小,氧总传质系数和氧传质速率均增大;随曝气量和气泡直径的增大,曝气效率下降.在等温层曝气器结构固定的情况下,减小气泡直径和增加水深均有利于改善曝气室的充氧效果,尤其是当气泡直径达到μm级别时;当曝气量超过一定临界值0.06m3/s时,曝气室的充氧效果略有削弱.根据曝气量对氧传质速率、曝气效率和单位时间内曝气室的充氧量的影响特性曲线,可确定等温层曝气器的优化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曝气叶轮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污水较常用的充氧设备。川维污水处理场曝气池内设置的叶轮有两种型式:泵E型叶轮和混流型叶轮,直径都是1.8米。曝气池园型,池内有的设有导流筒(钢结构,上部直径3.6米,下部直径4.6米,高3.16米)而另一些池内设有阻流板(每池设置8块,长2.0米,宽0.4米)。曝气池直径13.6米,高5.1米,有效水深4.5米左右,有效容积约为630米~3。其叶轮与池型结构的组合方式有三种:①泵E型叶轮、池内设有阻流板、无导流筒的曝气池(简称“阻型组合”);②泵E型叶轮,池内未设阻流板而设有导 相似文献
8.
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射流曝气器(也称分体式射流曝气器),提出了分体式设计的概念,它主要应用于小型和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实际处理工程中.在较宽的试验范围内着重研究了3个参数(长径比R1、喉嘴比R2和吸嘴比R3)对吸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宽的喉嘴比范围内,吸气量存在波动,最佳喉嘴比出现的位置与混合管的长度有关;吸嘴比对吸气性能影响不大;长径比对吸气性能影响较大,最佳长径比可以在过渡区中寻找;试验结果同时也证实应用CFD数值仿真进行射流器的设计是可行的,本射流器的吸气量(900~1 100 L/min)和搅动范围均较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微孔曝气器比较与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常用微孔曝气器从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性能和布置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聚乙烯管式曝气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本文针对含低价铁、锰饮用水深度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集阀门与曝气器于一体的新型曝气设备一射流式球阀曝气器,研究了这种曝气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推流式曝气池内水平流速对微孔曝气充氧能力影响问题,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和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内流速场分布变化及其对刚玉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际推流式反应器中,当断面平均流速从1 cm/s增加到3 cm/s和5 cm/s时,低通气量(25 m3/(h·m2),标准大气压下)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提高了2.40%、8.60%,中通气量(37.5 m3/(h·m2),标准大气压下)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提高了1.78%、4.76%,高通气量(50.0 m3/(h·m2),标准大气压下)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提高了1.41%、3.52%;随着断面平均流速的增加,断面底部水平流速逐渐增加,并与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研发了一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好氧单元采用跌水+散水+拔风自然充氧设计,从而减少了机械曝气,降低了运行成本。实验在北方的秋冬季节进行,考察了自然充氧效果和替代机械曝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然充氧可将厌氧出水ρ(DO)从1 mg/L提高到3 mg/L以上。实验设置2种曝气方式,分别为单独机械曝气(0.2 m3/h)和50%机械曝气(0.1 m3/h)+自然充氧,结果表明装置处理性能基本无差异,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和86%,NH3-N分别为57%和54%,TP分别为40%和49%。 相似文献
19.
等温层曝气器内表观水流速度直接影响等温层曝气的充氧效果,针对表观水流速度难以准确计算的普遍问题,系统分析了曝气室内气水两相流运动所受的驱动能量与损失能量,提出了尾涡和顶部能量损失的无量纲表达式,建立了曝气室内水流的一维水动力学模型,以及基于MATLAB真域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采用美国Prince湖等温层曝气器的实际运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表观水流速度的预测误差在±8%以内,明显低于现有预测误差±20%.当曝气孔直径为2.6mm、曝气量从0.018m3/h增加到0.063m3/h时,曝气室内表观水流速度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曝气量固定,曝气孔直径从2.6mm减小至0.26mm时,表观水流速度随曝气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加,而当曝气孔直径进一步减小至0.026mm时,表观水流速度基本不受影响.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驱动能量和各项损失能量,揭示了引起表观水流速度变化的内因.建立的水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指导等温层曝气器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