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在中水回用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水道”一词源于日本,“中水”也称为“再生水”、“循环水”或者“回用水”,主要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水质之间,中水回用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形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中水回用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日本60年代的经济复兴就是靠污水回用解决了供水危机。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本文针对国家提出再生水回用的政策,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情况,以及再生水回用的途径,并提出城市再生水回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回用的标准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再生水作为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再生水回用的研究与应用也不断深入.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再生水标准体系与处理工艺,重点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再生水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再生水回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是就地可取、稳定可靠的城市第二水源.再生水饮用回用(补充水源)技术经济性可行,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的非传统供水工程,再生水饮用回用的关键是保障水质安全稳定和系统可靠高效运行,因此需要构建包括水质安全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和多重屏障工程措施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水质安全管理方面需建设包括制订科学的饮用回用水质标准和再生水处理工艺要求,建立针对再生水处理工艺和饮用回用全系统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体系,并加强水质安全监管和认证.健康风险评价方面需开展全方位、统筹性和持续性的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工程措施方面需建设包括源头控制、再生水厂净化、环境缓冲和饮用水厂净化在内的多重屏障系统,以确保水质安全.在多重屏障系统中,再生水厂是保障饮用回用水质安全的核心环节,“反渗透-高级氧化”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再生水处理的可行工艺.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新兴高风险污染物控制技术、再生水环境储存和饮用回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回灌作为再生水回用最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回灌方式有表灌、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包气带注入和井灌.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灌水质标准的不同,指出了我国再生水回灌存在水质标准偏低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灌过程中的污染物研究动态,提出了再生水回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旭阔  严梦婷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361-5367
为促进再生水市场的构建,以西安市再生水回用市场发展过程为研究案例,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基于政府、再生水厂商、消费者三方博弈的再生水回用市场推广模型,分析其博弈均衡及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再生水回用市场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不同条件下系统将演化至不同的均衡.发展初期政府支持和宣传能有效提高再生水处理量和回用量,发展中后期为了增强企业参与度和消费者接受度需要提高财政补贴、提高使用再生水效用、降低自来水效用、提升再生水厂商获利、减少政府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污水回用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污水回用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污水回用方面同样获得了很大成就,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目前污水回用现状及污水回用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5):38-38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也为了解决本市供水资源紧张问题,天津市从现在开始加快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共铺设再生水回用干管87.4km,实现再生水管道入户600万m^2;纪庄子日产5万m^2再生水工程已建成,环卫部门等企事业单位的冲厕、冲车、浇灌绿地、景观水体补水等均使用再生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有限的水资源,再生水因水量稳定可控、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而倍受关注,再生水的应用也在国内外城市广泛开展.现阶段对再生水技术层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必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方向和不同阶段的再生水回用率情况进行梳理,避免不同地区再生水回用率标准的同质化,为科学合理的确定再生水回用途径和回用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效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研究工作中建立的城市污水回用系统规划的0—1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重点探讨了在规划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位置、处理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再生水回用对象、回用规模,追加的深度处理规模等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再生水分配系统。通过某地区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回用系统的实例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灌溉利用的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卫平  张炜铃  潘能  焦文涛 《环境科学》2012,33(12):4070-4080
污水再生回用因其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已成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绿地和农业灌溉作为再生水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实践.为了解国内外在再生水灌溉利用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再生水典型污染物包括盐、氮、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病原菌等,从对土壤质量、植物生长、地下水质量和公众健康等几方面,对再生水灌溉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盐分及盐离子是再生水灌溉利用的主要风险,灌溉利用导致疾病传播的风险始终存在,而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是科学研究热点.借鉴国外经验,分别就城市绿地和农业的灌溉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最后,提出了加强长期定位研究和模型研究,建立再生水水质、灌溉管理与生态风险的有机关联,进行再生水灌溉土壤承载力评价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5项建议,以促进再生水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目前我国再生水的实际的相关的使用情况,针对不同的源水的不同水质以及不同的回用途径,选择相应的再生水的处理工艺,以供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沈阳理工大学学生城再生水设施的建设:采用比较简单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再生水回用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沉淀和生物接触氧化以及最后的过滤和消毒,此工艺比较适合中等规模的投资。从回用水的经济效益上看这样的再生水回用系统比较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回灌地下水风险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再生水人工地下回灌作为水资源回用的一种新方式,已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对再生水回灌地下水风险分析和对国内外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应用与管理现状进行梳理,为我国的再生水回灌地下水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澳大利亚水资源赋存现状、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细整理与分析,梳理了澳大利亚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发展历程、相关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再生水利用典型案例。该经验可为我国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指导和技术支撑。借鉴澳大利亚水回用技术与管理方法,我国可进一步发展污水再生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提高再生水生产品质,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通过浓度控制与处理工艺要求相结合提升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付国  王敏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2):186-188,194
随着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增多,再生回用水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回用水中化学污染物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计算评价成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再生水回用造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再生水回用途经,通过实例介绍了随机分析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段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4):719-725
分析了现有再生水定价理论方法存在的缺陷,总结了我国城市再生水回用现状及定价实践中存在的随意定价和盲目定价问题,通过考虑再生水作为自来水替代品以及无需垄断管制的特点,提出了再生水可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的论点,建立了基于成本与需求综合考虑的再生水自主定价模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价方法。首先建立用户使用再生水的充要条件假设,确定用户对再生水的保留价格公式,然后分别计算在各种水价下对用户供水的收入和成本,再求得供水总利润最大时的再生水价格,该价格即为再生水自主定价时的最优价格。通过具体算例,对上述定价方法进行了演示说明。最后,总结了再生水自主定价的现实意义及实施自主定价的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指标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是扩大污水回用最有益的一种方式,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研究与应用实例、水质标准,结合我国再生水的水质特点及水文地质状况,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利用再生水补充地下水应控制的水质指标及控制技术.按地表回灌和井灌方式分别提出了水质基本控制项目COD、BOD、氨氮、粪大肠菌群数等22项,选择控制项目Hg、三氯甲烷等重金属和微污染有机物52项及其建议指标值,并提出了再生水处理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宇杰  王学超  周振民 《环境科学》2012,33(11):3881-3884
在水利部主持下,开展了2007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现状的调查,取得了全国城市污水回用现状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2007年,全国城市污水回用总量为17.9×108m3,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为5.23%,主要用于工业、景观、农林牧业、城市非饮用水、地下水回灌.全国共有127座再生水厂,再生水管道总长1 421.78 km.再生水厂总投资为56.44×108元,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占16%、26%和58%,再生水管网其他投资和地方财政投资分别为66%和32%,中央投资仅为2%.再生水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蒙特卡罗方法的再生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进行单值点计算的确定性评价,为了解决再生水回用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的不确定性,利用Logistic混沌系统方法来产生可靠、简单、高效的随机数,进而改进传统蒙特卡罗方法中利用线性同余产生随机数的方法,以提高随机数输入的可靠性程度,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蒙特卡罗算法的再生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以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风险指标(As、Cd、Cr、Mn、Pb和Zn)为研究对象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各指标满足终生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概率分别为97.25%、93.48%、97.86%、98.69%、97.13%和96.38%,影响各指标进入人体的单位体重日均暴露剂量和终生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污染物浓度和胃肠吸收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再生水回用的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