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活垃圾作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往往被人们忽视,随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应当积极将之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焚烧处理是当前很多发达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该处理技术不但可以很好地实现能源回收,还可以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减排。因此积极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是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需要。最后文章从规划选址、控制垃圾含水率、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增加热能利用率四个方面对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4,(19):16
当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面临垃圾不断增长、"垃圾围城"的问题,在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垃圾问题愈发严峻。科学妥善安全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清洁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是事关环保和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垃圾焚烧作为缓解城市垃圾处理压力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减少垃圾体积,彻底消毒,还附带发电的作用,是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的常规方式。然而在我国,公众长期以来对垃圾焚烧的抵触情绪使得垃圾焚烧在争执中艰难前行,因垃圾焚烧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垃圾处置陷入重重困局。对此,亟需创新理念,完善相关技术,严格执行新的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注重前端分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科学手段引领垃圾焚烧走出发展困局。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的原理及理论框架,采用eBalance软件对成都市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两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单项环境影响小于垃圾填埋,但从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综合指标考虑,则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优于垃圾焚烧。该结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可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处理技术的特点,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南方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优选。该城市2020年的预计生活垃圾产生情况:总人口为131.5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404.5 t/d,其中可回收垃圾量为483.5 t/d。拟采用备选方案:方案1为卫生填埋;方案2为分类资源化,可回收垃圾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卫生填埋;方案3为分类资源化,可回收垃圾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焚烧。通过灰色关联模型计算,求得灰色关联度ε2>ε3>ε1。结果表明,方案2为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佳方案;表明灰色关联法简易可行,利用其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处置垃圾,是实现城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采取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措施: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选择从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处置;建设垃圾产业化结构和加强垃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奥地利在城市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垃圾合理分类与执行、垃圾科学化处置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研究了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垃圾总量大、垃圾分类执行效果差、垃圾处理不科学三个方面,基于分析研究得出未来我国城市垃圾治理工作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回收义务外化,降低垃圾产量;严格垃圾分类,强化制度监管;构建焚烧法律,科学处理垃圾。  相似文献   

7.
垃圾焚烧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公众的邻避心理,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建设常遭到反对和抵制。公众邻避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偏差、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企业信息遮蔽、环境监管不力等。文章分析表明严格标准、强化管理、适当补偿、信息公开和垃圾分类是化解垃圾焚烧邻避心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发电在城市乡村环境卫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垃圾焚烧发电对促进城市乡村环境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利于实现废物资源再利用,有利于改善城市乡村环境卫生面貌,有利于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对规范化、环保化焚烧垃圾发电提出了建议:运行管理专业化,投资形式多样化,从生活垃圾回收源头入手,通过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处置垃圾,是实现城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采取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措施: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选择从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处置;建设垃圾产业化结构和加强垃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难题。本文结合江苏省南通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尾端处理处置设施和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程度,回收全产业链等进行了分析,从企业角度针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梳理我国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分析生活垃圾处理及分类现状,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技术发展趋势:城市应建设静脉产业基地,区域布局可再生回收体系,重视有害垃圾的收集处理,发展高效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提升厨余垃圾设施处理能力;农村应推行多样化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建立因地制宜的可回收物收集模式,区域统筹其他垃圾的处理,部门协同管理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张文阳 《环境保护》2014,(19):32-34
德国新实施的《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废物减量与废物管理"优先顺序五步架构。文章详细分析了德国此项垃圾管理的做法,指出德国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重点并不在垃圾焚烧,而是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和资源化技术体系,并指出我国应借鉴德国垃圾处理的思路,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管理和资源化技术体系,合理规划,理性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垃圾困扰城市环境的今天,分类回收已成为处理城市垃圾的必由之路。为了改变我国现有使用铁皮垃圾箱和垃圾分类的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箱制造商德国舒乐公司和北京高六农工商公司合资兴建了舒乐鹏远移动垃圾有限公司,为解决垃圾的分类回收和科学处理奠定了基础。我国现今的城市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由于未经分类处理,大部分可利用的资源被白白埋掉,同时给城市垃圾填埋场造成了巨大压力。从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历程上看,实行垃圾分类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垃圾分类需要合理容器,我国现有的铁皮垃圾箱便暴露出寿命短、需刷涂等弱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GDP的日益增加,生活产品日益丰富多样,产品数量也急剧增加,然而我们在感受到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一旦这些产品报废后,是否会成为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避免受到其影响。目前,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相关理念和处理方式都有待改进,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有关垃圾处理的观念和技术,倡导垃圾分类,寻求更适应环境的垃圾处理方式已迫在眉睫,政府应该秉承源头减量的理念来指导垃圾处理,培养公众的垃圾分类观念,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强调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在垃圾高效焚烧处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技术及其研究情况。基于源头分类方式对沈阳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热值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垃圾衍生燃料技术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16.
胥树凡 《环境保护》2014,(19):17-20
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的日渐增多使得垃圾围城的现象有所回潮,如何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消除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威胁,成为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困境,阐述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科学发展的对策和政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主要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处理方式,但均有其缺陷。针对国情,提出了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以及采取综合处理方式来缓解我国垃圾问题的措施,这也是未来我国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凌江  温雪峰 《环境保护》2014,(19):21-24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数量和处理能力快速提升,城市实际处理量超过3500万吨/年,跃居世界第一。本文综述了生活垃圾焚烧现状以及典型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提出实现生活垃圾焚烧"近零排放"既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垃圾焚烧能源利用效率,严格烟气排放标准,更要注重管理,倡导绿色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回收,减少垃圾焚烧数量与种类。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本文阐明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阐述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试论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解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和后续资源化趋势,探讨性提出适合中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式及资源利用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