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谱及联用技术在药物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品是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由于其具有长期输入、环境中降解/去除缓慢、生物效应显著等特性被界定为"准持久性"污染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更好了解该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效应,分析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就近年来我国运用色谱及联用技术检测药物污染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针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并建立了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直接、快速确定土壤中PAHs浓度的检测方法.以同分异构体菲和蒽为研究对象,准备20个含有不同浓度菲和蒽的土壤样品(菲和蒽的浓度范围均为0.5—10 mg·g~(-1)),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分光光度计采集了所有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单组份菲和蒽、以及菲和蒽混合组分在土壤中的三维荧光谱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土壤中菲和蒽浓度的多维偏最小二乘(N-PLS)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多维化学计量学结合快速评估土壤中多种PAHs污染物是可行的.与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该研究为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直测土壤中PAHs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种药品联合毒性作用及其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瑛  邹学军  陈峥  丁玲 《环境化学》2013,(7):1257-1262
测定了阿司匹林、盐酸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3种常见活性医药成分(APIs)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并应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MTI)等方法对混合体系联合作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显示较高的单一毒性,联合毒性中除阿司匹林-环丙沙星二元混合体系为部分相加作用外,其它体系联合毒性均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同时应用简化环境模型计算了3种医药品的预测环境浓度(PEC)和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将风险表征参数(PEC/PNEC)作为综合评价因子,获得3种医药品目前在大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水中的数值较低,以阿司匹林综合评价因子最高.  相似文献   

4.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处理过程的消毒环节,着重探讨了医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等新型环境污染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发生的转化行为,并分别针对酚类、醇类、醚类、酮类、胺类等典型结构化合物的氯化转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消毒副产物所引起的潜在环境风险、健康效应进行了评述,为研发、优化该类污染物的处理工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气单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中的单个气溶胶颗粒,其理化特性是形成复杂多变大气气溶胶的物质基础.对大气单颗粒物的研究,在深入了解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的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机制和影响效应,对科学有效防控大气污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大气单颗粒物的研究内容、范围、技术方法、局限性等众多方面对国内外大气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质谱检测参数,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水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同位素内标稀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表明,通过特征离子和色谱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可以同时准确分辨多种抗生素;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方法定量限为2—50 ng·L~(-1))和精密度(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4.8%和3.0%—9.8%),方法回收率为43%—112%.该方法应用于检测珠江水系的河水样品,所检样品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多种抗生素,特别是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常用药物,表明这些河水已受到了一定的抗生素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猪粪中抗生素的有效削减及控制,迫切需要开发快速、同步兽用抗生素的检测分析方法,明确猪粪中多种类抗生素赋存特征.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猪粪中21种常见抗生素的同步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甲醇和Na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1∶1,V/V)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猪粪样品中5种四环素类、2种β-内酰胺类、6种大环内酯类、4种磺胺类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内标定量回收率29.53%—116.36%,检出限0.90—26μg·kg-1 DS,定量限2.91—85.20μg·kg-1DS,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采用该方法对单个猪场不同畜舍样品加标回收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除了四环素-D6(TC-D6)有显著性影响之外,其它内标回收率在不同样品中无显著性影响.分别采集不同地区2个猪场的猪粪样品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猪粪样品中单个抗生素含量范围在ND—99.37 mg·kg-1DS.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猪粪中多种类抗生素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9.
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是应用广泛的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止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和高分子材料的损害.随着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加剧,紫外吸收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加,近年来,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内分泌干扰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及环境残留的最新研究现状.目前,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多采用固相萃取法,根据不同化合物极性大小,选择使用气相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研究表明,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在城市污水厂进出水和活性污泥中含量较高,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底泥及生物体均能检测到此类物质的残留,土壤、底泥及生物样品中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浓度在ng·g~(-1)到μg·g~(-1)(干重)之间.同时,本文对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物质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人体暴露及其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N-亚硝胺是一类新兴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毒性比常规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更大.本文介绍了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性质,综述了水中N-亚硝胺的浓度水平及目前的分析和检测方法,指出了在N-亚硝胺的分析和检测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3种不同功效医药品活性成分对发光菌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药物活性成分的环境残留引发的风险和健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海洋发光细菌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布洛芬、阿奇霉素、三氯生3种医药品的单一和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3种医药品对发光菌的EC_(50)值分别为:36.5×10~(-5)、30.26×10~(-5)和0.0155×10~(-5)mol·L~(-1);二元及多元混合体系对发光菌的EC_(50)值高于单一体系的毒性作用,进一步采用相加指数法(AI)、毒性单位法(TU)、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3种医药品多元体系的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取得了一致的评价结果。3种医药品的二元混合体系及多元混合体系的作用类型均属于拮抗作用,但拮抗作用的强弱不同,这与医药品不同药效官能团结构可影响其对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有关。研究3种医药品对发光菌急性毒性作用可为该类新型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参数表面等离子谐振(SPR)生物传感器检测莠去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参数SPR生物传感器,对莠去津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检测时间设定为15min,可以检测到10 n.gml-1的莠去津的抑制作用.利用多参数SPR传感器,可以同时对多种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实现检测过程集成化,提高检测效率,获得对单一组份进行检测无法得到的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淡水流域中有害藻类水华尤其是蓝藻水华频繁发生.蓝藻水华会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其中出现频率最高、产生量最大和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现已鉴定了80多种不同结构的MC.目前对MC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生物检测法和仪器分析法.生物检测法在MC的检测中广泛使用[1],但该类方法专属性不强,无法识别MC个体,同时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利用液相色谱或者液质联用技术的仪器分析法已逐渐成为实验室主流方法.液质联用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同时分析多种MC[2],但是仪器价格昂贵,不易普及和推广.液相  相似文献   

14.
使用配备ICP-MS Mass Hunter软件专用单纳米颗粒应用模块的Agilent 7900 ICP-MS成功实现了纳米颗粒的测定和表征.集成的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快速自动化地执行单颗粒分析所需的复杂计算,同时能够在单颗粒模式下对结果进行简单、可视化的优化与验证.sp-ICP-MS方法可同时提供粒径分布与样品浓度信息,这是其他技术通常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15.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一类能抑制靶标害虫的几丁质合成而导致其死亡或不育的昆虫生长调节剂,近年来在蔬菜和水果病虫害的防治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尽管该类药物毒性较低但其残留仍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各国均对此类药物规定了最大残留限量.目前苯甲酰脲类农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高分辨质谱仪可提供高质量准确度、高质量分辨率的全扫描数据,抗干扰能力强,特异性高,在农兽药残留筛查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在线净  相似文献   

16.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水体中痕量抗生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环境介质中抗生素污染物的含量极低(多在ng·l-1-μg·l-1级),并且具有基质复杂及亲水性和/或亲脂性等特点,常规的液相或气相色谱等检测方法很难满足实际研究的需要.本文选择喹诺酮、大环内酯和磺胺三大类较为典型的抗生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技术,13C3-咖啡因作为回收率指示物,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的复杂水环境基质中典型抗生素的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梁刚  张全刚  赵杰  靳欣欣  潘立刚 《环境化学》2020,39(7):1913-1922
环境中农药残留具有较强的毒性,其长期残存会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个体产生毒性效应,因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传统的色谱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是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手段,但是存在费时、样本处理复杂、仪器设备昂贵等局限性,因此,迫切需求建立简单、快速、灵敏的农残检测方法.生物传感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特别是其可以简化样本处理/制备过程,实现场地检测,降低检测成本,有望将来取代传统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丝网印刷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在农残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首先,简单介绍了丝网印刷电极及其制备,然后重点介绍了丝网印刷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类等三类农药中的应用进展,并分别阐述了以酶、核酸、蛋白、抗体等为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检测原理,最后对丝网印刷电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针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工作情况,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中3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土壤污染定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关于土壤污染的定义,目前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综合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的定义,并建议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认为目前宜制订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值、土壤(分别有农业、居住、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和土壤污染危害临界值3类标准值,同时分别提出了初步的制订方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笔者在技术层面上讨论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贺艳  邓月华 《环境化学》2020,39(7):1963-1976
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几乎没有去除效果,高效的去除技术成为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水环境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高级氧化技术,详细阐述了不同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的去除效果、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并指出了各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限制,最后对新烟碱类农药去除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迄今为止,已有大约10万种化学物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的许多种环境化学物都会影响人类的生殖功能,使人类的生育能力特别是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发生显著改变.环境化学物所造成的生殖损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但大多数环境化学物对生殖的损害目前尚未得到全面地研究和认识,某些毒物的生殖毒性也需要重新认识与评价,生殖毒理学的研究任务迫切而艰巨.动物实验是生殖毒性评价中最主要的方法.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环境化学物动物实验中雄(男)性生殖损伤评价指标及检测技术,以期对环境化学物生殖毒性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