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我国湿地刑事立法保护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的刑事立法非常缺乏;在不多的附属刑事立法条文中又有湿地环境保护理念较落后、刑法保护湿地范围狭窄,环境刑法只处罚结果犯、欠缺对湿地危险犯的认识,以及湿地环境刑事责任归责原则上未涉及"无过错责任原则"等问题。本文提出必须从确立湿地刑事立法的恰当方式、明确湿地破坏的刑事责任、完善湿地环境破坏犯罪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和加大对湿地环境破坏的刑法立法处罚力度等方面入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可持续发展角度下中国湿地环境管理法律问题,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具备的高经济性与脆弱性,讨论了生物多样性与系统复杂性的特点和要求,给出了从持续发展的角度下审视湿地管理和使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湿地环境管理问题,是基于中国湿地保护和利用法律的缺失现状之上的.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研究中国湿地环境管理的法律问题,就可以为中国湿地立法提供建议,来规范中国相关部门的管理,共同努力保障中国湿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水苗  巩固 《环境保护》2004,(10):11-15
湿地是一种特殊生境,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其脆弱性需用法律加以特别保护。本文分析认为,现行立法不足以对湿地整体之生态功能进行有效保护,需要专门立法,并对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湿地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湿地保护立法缺位,上海市湿地专项立法刻不容缓.在专项立法之前,首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法律分析,梳理好相关法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法律起到应有的作用.湿地法律概念的界定是理清相关立法的切入点.通过对国家及上海市地方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界定了滩涂湿地与海域的关系,并就上海市滩涂管理提出建议,试图理顺湿地管理中的交叉冲突,为上海市湿地专项立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吕忠梅 《环境保护》2013,41(1):38-41
我国湿地保护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确定湿地的法律概念,导致了湿地保护范围不明、管理体制不顺,无法遏止湿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下降的趋势,亟需通过制定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建立以科学概念为基础的湿地法律概念,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在我国,湿地的重要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湿地具有水陆结合的性质,围填容易、成本低廉,这些使其极易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中"造地"运动的牺牲品。近20年来,我国顺应国际社会加强湿地保护的大趋势,发布和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基于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以及湿地公园景观特征将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明确了各区的功能特征与总体规划控制措施,针对水域景观和植被景观提出规划策略,为今后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违法成本低之原因和改变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环境立法所确立的责任机制,而这种责任机制的确立又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要改变这种状况,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不应要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而应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相协调:对违法者要一视同仁,不能对某些违法者特殊保护;在处罚原则上要根据“不能使违法者从其违法行为中得到好处的原则”设计法律责任及其处罚力度:在执法方面,执法机关务必违法必究,使每一个环境违法行为都受到应有的处罚。  相似文献   

8.
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耀 《环境保护》2014,(8):19-23
湿地是我国的重要生态资源,在生物多样保护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湿地保护存在众多不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制建设滞后。通过分析我国湿地立法的现状及其局限性,对我国湿地在管理体制、载体、生态补偿、法律责任几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人类干预较少的生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构成厂多样化的湿地类型,使之成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湿地破坏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的,因此湿地保护必须首先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建立持续发展战略,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兴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亟需通过碳汇交易推动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以解决滨海湿地保护、修复领域内生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碳汇交易视角下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梳理国内外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现状,分析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存在的问题,探讨碳汇交易视角下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及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存在法律政策不健全、蓝色碳汇产权归属不清、核算体系不统一、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多种交易风险并存等问题;(2)碳汇交易视角下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包括确定交易客体、识别交易主体、开展价值核算、建立交易市场、成效分析等方面;(3)碳汇交易视角下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及相关政策、明确蓝色碳汇产权归属、建立统一核算标准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交易、科学制定交易价格、规范交易市场秩序、加强财政支持保障等。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恢复研究是当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湿地恢复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恢复与湿地恢复的基本内涵,简述了国内外湿地恢复研究的进展。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湿地恢复的3个基本原则,即可行性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美学原则。也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要目标。从沼泽、河流及河缘湿地、湖泊出发,简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策略。文中还从生态、社会、经济相整合的角度剖析了湿地恢复的合理性问题。文章最后对湿地恢复项目计划的制定与监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应当优先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法治的基础在于立法,本文从环境立法的视角,依据最严密的环境法治的三大特征,分析理解最严密的环境法治内涵和外延,并针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提出实行最严密的法治的初步思考,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认为:首先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最严密的法律框架。调整立法理念,修正立法结构,完善立法内容;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实行最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的立法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构建最严密的环境监管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再者强化公众环境权,构建最严密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强化公众监督权。  相似文献   

13.
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宣传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而湿地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凭借其在净化水质、维护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美化城市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切入点。为进一步发挥湿地对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价值,本文基于湿地生态单元理念,结合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原则,总结适用于当前局势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对策,过程中还利用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期望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倪晓宁 《环境保护》2012,(16):54-56
湿地的公共物品特性导致在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限制性监管。然而一些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规制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存在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现象,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极为不利。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通过建立湿地公园和退耕还湿等方式积极保护湿地。2011年底我国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新增湿地和恢复湿地保护面积529万亩。  相似文献   

15.
湿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湿地多方面重要价值的详尽介绍,揭示了国内外一些湿地生态恶化状况及其原因。文章具体提出了我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些见解,如,提高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提出积极合理的湿地保护目标;确立科学的湿地保护原则,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16.
唐山南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在发挥重大生态服务价值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保护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对唐山南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唐山南湖湿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问题内化路径,探索采取市场化补偿途径,构建政府主导型、合理利用型的南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从而有效理顺生态建设者和受益者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唐山南湖湿地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湿地保护制度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保护不仅是生态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湿地利用的形态、不同利用形态的基本特征,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制约湿地保护的因素涉及消费、城乡湿地环境管理差距、湿地所有权不公平机制和传统城镇化模式等,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从生态消费、产权、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规划等角度创新湿地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开发活动频繁增加,社会公众和管理者对湿地的功能和综合价值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其只是索取,而缺乏有效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这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旨及世界潮流相悖.在此,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完善区域专项立法、建立湿地专管机构和湿地管理专项资金、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责任等途径,切实做到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  相似文献   

19.
政府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依法肩负起自身的职责。虽然《环境保护法》对政府责任进行了明确,但是由于各等级法律规范对于政府权责的规定尚存在一定欠缺,使得政府及其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文章从地方环保标准制度化,扩大公民参与,健全监督、奖励和问责机制三个方面对政府责任立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完善方法进行论述,以期对政府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权责规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4,(8):14
正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22周年,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在重视程度上,还不足以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相匹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湿地仍是最脆弱、最容易遭到侵占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我国有限湿地资源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要不断完善湿地保护规划,强化立法与考核,改变目前我国湿地保护零碎、分散的局面,在制度上规范湿地管理行为;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平衡湿地保护与开发,妥善处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