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Lee  R 李滨 《产业与环境》1992,14(1):25-27
由于执行水污染控制法令(WPCO)和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为了产生质量令人满意的废水排放,香港工厂中安装的废水处理系统必须正常运行。为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和保证排水质量,一个好的监测程序是操作者和工厂管理的基本工具。监测必然涉及采样,良好的和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是工厂有效监测的关键步骤。本文叙述了监测和采样的原理及技术,并通过涉及连续的和间歇式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使用的实例研究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行业正进入热潮阶段,由于垃圾的焚烧在国内积累的经验不多,面对垃圾焚烧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匆匆建设的垃圾焚烧项目将会暴露出一些难于弥补的问题。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应充分研究前期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革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制革污泥中的重金属铬污染并安全填埋,采用石灰、粉煤灰和煤渣作为固化剂对制革污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考察固化剂对制革污泥中重金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固化/稳定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石灰、粉煤灰和煤渣的掺量分别为0.12 kg.kg-1、0.02 kg.kg-1和0.08 kg.kg-1,养护天数为6 d时,制革污泥固化块抗压强度达到884 kPa,含水率由固化前的79.60%降低至30.20%,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的要求.固化块浸出液中Cu、Pb、Zn、Ni浓度同固化前相比,分别降低了92.1%、96.7%、92.8%、88.9%,Cr、Cd、Mn均未检出.固化块浸出液的铬浓度随着石灰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则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当石灰与粉煤灰添加量比为6∶1时,协同固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传统化学沉淀法的基础上处理含铬废水,采用还原沉淀法。首先调节pH值到3.0左右,用工业焦亚硫酸钠(Na2S2O5)还原剂,对Cr6+进行还原,最后用NaOH调节pH至8.5~9.0,使有害离子沉淀,废水达标排放。本工艺简单易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见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一种用发酵法制备的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得生物絮凝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较好的絮凝能力。对试验用乳浊液絮凝除油效率达95%以上,优于商品破乳剂E-3453的絮凝性能。将生物絮凝剂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出水含油量小于5mg/L。  相似文献   

6.
化学前处理——改善城市污水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污水污泥在厌氧消化时,时间长,且产气量较低,利用化学试剂NaoH或Ca(OH2)对污泥进行前处理,可以促进污泥水解,使之易于消化,从而提高污泥的消化效率,本文介绍了化学前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化学前处理对产气率、甲烷产率、pH值,基质去除率等方面的有益影响以及化学药剂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动力学等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介绍了新型电动力学修复技术(EDR)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SBR 高效菌种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使油田采油废水达到排放要求,本实验选定并研究了在投加高效菌种状态下的SBR处理技术。实验证明高效菌种与活性污泥系统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减少了反应所需时间,提高处理效率。通过对不同周期的考察,取得投菌状态下SBR法最佳实验周期为6h。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 8 2 0 0u/mL ,15 30 0u/mL ,1880 0u/mL和 30 80 0u/mL的青霉素处理培养 4d的 4种蓝藻 :鱼腥藻sp .5 95 (Anabaenasp .5 95 )、念珠藻sp .96 (Nostocsp.96 )、织线藻 2 46 (Plectonemaboryanum 2 46 )和赖氏鞘丝藻〔LyngbyalargerheimiiMab (Gom)〕 ,处理时间为 2 4h ,各藻有不同程度的细胞破裂并且释放液泡 ,液泡释放率分别为 1.80 % ,2 .18% ,0 .48%和 0 .2 8% .图 4表 1参 16  相似文献   

10.
陶瓷膜处理废乳化液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浓缩倍数条件下陶瓷膜对废乳化液的处理效果及渗滤液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为30℃时,CODCr和矿物油的截留率均达90%以上。此外还确定了膜的清洗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水力及有机负荷能力以及优化系统菌群结构和增强功能稳定性等功能,在废水生物处理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总结了国内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在功能微生物选育方面,通过传统选育手段与基因工程手段并举来实现;在功能菌应用与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方面,主要通过所投加的功能菌直接作用或是利用基因水平转移(HGT)来实现生物强化;在分子检测技术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核糖体间隔基因分析方法(RIS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在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认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手段,探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并以此为指导研发高性能菌剂,将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屠宰场的数量和规模也处于急速上升阶段,因此,屠宰废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屠宰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大等特点,因此处理难度较大、处理费用较高.开发高效、节能、快捷的屠宰废水处理技术受到研究人员高度重视.在结合屠宰废水的产生过程和屠宰废水的水...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菌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菌渣是制药企业在生产抗生素类药物时,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其产量大、含水率高、含氮、硫量高、残留抗生素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环境危害性.抗生素菌渣的科学、无害处理是医药固废领域的热点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抗生素菌渣的类型、性质和危害,详细综述了目前主流的各类热化学处理技术和非热化学处...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组合工艺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垃圾渗滤液氨氮浓度高、COD浓度高、难降解物质含量高的特点,研究了MAP脱氮-生物处理-混凝组合工艺,考察了不同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经该优化组合工艺处理,污染物的去除率为COD97.5%、BOD599.2%、NH4-N87.2%、E26075.3%。除NH4-N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值。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鸡粪处理方法,归纳有以下几种:1.干燥处理:干燥后的鸡粪既达到了除臭、灭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又能作为肥料、饲料而加以利用。干燥方法很多,主要有:笼内干燥,太阳能自然干燥,发酵干燥,火力干燥,微波干燥等.2.燃料处理: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作为能源使用。3.沼气发酵:鸡粪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利用。4.生化处理。5.制造颗粒肥料:作为有机肥施用于花木盆,农田。6.生物转化:粪便被某些低等生物利用合成生物蛋白。7.饲料化:实验证明干燥鸡粪可作为畜牧业的部分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污泥处理及有效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调研国内外关于污泥处理及有效利用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特性和成份并进行污泥发醇模拟试验,根据污泥特性并结合开发区土壤理化性质特点,提出开发区污泥处理及有效利用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泥超声波处理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较全面的介绍了超声波处理污泥的效果,以及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超声波可以迅速改变污泥结构,释放菌胶团包含水,从而促进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高强度的处理也可以加快污泥水解、提高污泥可生化性、提高沼气产量。同时可消毒有害病菌。  相似文献   

19.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CAST)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SBR)的一种变型。它综合活性污泥法和SBR工艺特点,与生物选择器原理结合在一起,真有抗冲击负荷和除磷脱氮功能。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以及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臭氧投量对去除浊度,COD和色度的关系,在静态试验下确定了最佳臭氧与絮凝剂投量。研究了水质的PH值和臭氧与处理水的接触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臭氧在污水处理当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