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析了一步法生产N,N-二甲基甲酰胺过程中结晶物的成分,分析了结晶物的形成原因,提出N,N-二甲基甲酰胺清洁生产工艺。该清洁生产工艺与原一步法相比,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同时新工艺能提高原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N,N-二甲基甲酰胺的产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3.
4.
不同覆盖材料对沉积物P、N释放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花湖沉积物为实验对象,选取沸石、粘土、生物炭、褐铁矿和高岭土等5种覆盖材料开展模拟柱静态实验,研究上覆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变化规律。在静态模拟柱90 d实验过程中,第45天时上覆水中TN、氨氮浓度最高,分别为8.79和6.10 mg/L。第45天时氨氮浓度最低的是生物炭组,为1.62 mg/L,第45天时TN浓度最低的是粘土组,为1.92 mg/L。第45天后上覆水TN、氨氮浓度下降,实验结束时生物炭组TN和氨氮浓度均最低,其浓度分别为0.74和0.42 mg/L。实验过程中TP浓度不断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空白组TP浓度0.42 mg/L,高岭土组TP浓度最低为0.027mg/L。百花湖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TP,而高岭土覆盖对沉积物中P释放的抑制优于其他4种材料,且在百花湖地区易获得、无污染,故建议以高岭土为百花湖原位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5.
用内电解法处理含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工业废水,研究pH、Fe∶C(体积比)、活性炭粒径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维持在50 mg/L左右,最佳的工艺参数pH、Fe∶C和HRT分别为3.0、1∶1和60 min时,DMAC去除率高达到95%,处理水DMAC浓度小于5 mg/L。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明显的改善,BOD5/COD由0.21提高至0.66;而DMAC的去除基本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唯一碳、氮源,从高盐环境中筛选耐盐DMF高效降解菌DMF-4,并对其降解DMF的特性进行研究。经鉴定,DMF-4为环太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其在盐度为3%,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48 h,对1 000 mg/L DMF的降解率可达47.7%。DMF-4降解DMF的适宜条件为初始pH 6.0~7.0,DMF初始质量浓度3 000~4 000 mg/L,温度30~40℃,盐度1%~3%;葡萄糖和醋酸钠可明显促进菌株DMF-4的生长和对DMF的降解效果。菌株DMF-4对高盐与高温皆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过程是由自养硝化菌和异养硝化菌共同完成的.2类细菌的N2O生成机理及逸出量与系统中溶解氧的高低密切相关.了解硝化系统中的典型菌种自养菌Nitrosomonas europaea和异养菌Alcaligenesfaecalis生成N2O的机理是控制硝化过程中N2O逸出的理论基础,通过筛选优势菌种构建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则是控制N2O逸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预处理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解,探讨了水源水环境中NH4^ -N变化对生物预处理除NH4^ -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水环境中的NH4^ -N对生物预处理工艺除NH4^ -N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SBR内接种活性污泥,研究了进水C/N比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N比的条件下污泥不易快速颗粒化,沉降性能差,低C/N比有利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积累,MLSS最高可达8 740 mg/L,然而过低的C/N比将导致颗粒粒径增加,结构疏松以致解体,丝状微生物过度繁殖,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对有机物的去除受进水C/N比的影响不明显,颗粒初步形成后对COD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7%左右;在C/N比为6.67~2.86之间时,除磷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而C/N比过高或过低,污泥颗粒化程度差,体系内缺乏除磷所需的微观环境,不利于磷的去除;进水C/N比对NH4+-N的去除效果影响明显,C/N比为10时,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NH4+-N的平均去除率达90.59%,但低C/N比能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当进水C/N比由5降低至2时,反应器对NH4+-N的去除率由65.23%下降到38.77%。  相似文献   

10.
11.
低C/N比水产养殖废水生物脱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短程硝化-反硝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在低C/N比条件下,实现污水的生物脱氮处理已成为可能。为此,设计了水产养殖用水的三级生物膜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并对该工艺在去除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pH值7.5~8.5,温度为28~32℃,溶解氧为0.5~1 mg/L,游离氨浓度为5~10 mg/L的条件下,模拟废水的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4%、91.6%和70.1%;并且低C/N比对出水氨氮NH4+-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NO2--N的平均浓度控制在5.2 mg/L以下,低于鱼类的耐受浓度。表明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设计,可用于低C/N比水产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尤其是可消除NO2--N对水产养殖的潜在威胁,基本达到养鱼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δ15N标识含氮化合物和微生物,通过分子识别技术,分别对封闭系统和动态系统的氮化合物进行研究,以解决氮化合物的定量化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用δ15N标识技术检测反硝化反应的定性定量关系行之有效;同时,反硝化反应具有使反硝化产物富集15N的特点,硝化反应具有使硝化产物贫化15N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N,N-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游离余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游离余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中的游离余氯且有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99%。方法检测限为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47~9.08%,回收率在92.5~105%之间,检测方法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了FeOOH/g-C3N4异质光催化剂,并通过耦合过一硫酸盐(PMS)建立了多反应耦合型高级氧化体系,在此体系下考察了其对环丙沙星(CIP)的去除性能.在催化剂/可见光/PMS反应体系下,相对于g-C3N4,FeOOH/g-C3N4的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其中5% FeOOH/g-C3N4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表明FeOOH的耦合提高了g-C3N4的光催化活性,且光催化+PMS活化体系加速了污染物的降解.此外,分别考察了FeOOH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pH等因素对CIP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1、pH为9.0时,5% FeOOH/g-C3N4对CIP的降解率达到72.34%.使用XRD、TEM、XPS、UV-vis DRS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FeOOH的复合显著增强了g-C3N4的光吸收能力,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最后,基于实验数据与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初步提出了FeOOH/g-C3N4对CIP催化降解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5.
16.
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Ⅲ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Ⅲ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问歇曝气周期对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间歇曝气生物脱氮工艺中,曝气周期和污水的c/N比对脱氮效率的影响,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规律.中试试验结果表明,TN污泥负荷为0.05 kg/(kg MLVSS.d)时,间歇曝气系统的硝化反应所需曝气时间与总反应时间比至少要在0.5以上,一周期内搅拌时间不宜超过1 h;反硝化过程中难以找到ORP曲线突变点,因此,在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中ORP难以作为工程控制参数;由于原水的碳氮比太低,TN去除率只有35%~40%左右,为提高脱氮效率有必要投入外加碳源.  相似文献   

18.
19.
沸石负载N、Fe^3+共掺杂TiO2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 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60~80目人造沸石为载体,400 ℃下焙烧2 h、负载3次的负载型光催化剂(N/Fe3+/TiO2\|沸石催化剂)对Sumifix TQ\|Blue具有较高的降解率;N、Fe3+共掺杂发挥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TiO2的紫外光吸收的同时也使其光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而多孔材料沸石的引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Pd/N共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纳米管钛酸浸入含尿素和金属(Pd)硝酸盐的乙醇溶液中,乙醇超声挥发后所得样品先在空气气氛、600℃下煅烧,再在H2气氛、400℃下热还原制备得到Pd/N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Pd/N-TiO2)。利用光电子能谱(XPS)仪研究了催化剂表面N、Pd元素的化学态。结果表明,N元素以Ti—O—N形式存在,Pd元素以单质金属状态存在。考察了Pd/N-TiO2的紫外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与单纯TiO2光催化剂和N掺杂TiO2光催化剂相比,Pd/N-TiO2活性明显提高。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苯酚初始浓度和pH、O2流量以及外加双氧水等条件对紫外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的影响,得到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催化剂用量为0.10g/L,苯酚溶液初始pH为8,O2流量为80mL/min,加入适量双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