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分析了2015年南京市PM2.5和PM10的浓度特征和大致来源类型。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为56.6 μg·m-3和96.5 μg·m-3,污染水平较高。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一致:冬 > 春 > 秋 > 夏;PM2.5的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而PM10的呈"单峰双谷"型。颗粒物浓度在城区高于郊区;植被茂盛区域的浓度较低。对PM2.5/PM10而言,比值在冬季和梅雨期较大,分别受取暖和降水的影响;比值在春季和夏末秋初较小,分别受沙尘和秸秆焚烧的影响。PM2.5多为二次颗粒物,PM10多为一次颗粒物;固定污染源对PM2.5的间接贡献和对PM10的直接贡献较移动污染源而言更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成都市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PM10和PM2.5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并探讨其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成都市大气PM2.5污染较严重;PM10和PM2.5浓度及超标率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为大气颗粒物污染高发期;PM2.5对PM10贡献显著;气温超过10℃时,PM10和PM2.5最高浓度大体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相对湿度为40%~80%时,PM10和PM2.5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升高;相对湿度超过80%时,易发生降雨,PM10和PM2.5浓度降低;降雨对PM10的清除量高于PM2.5,但降雨后PM10和PM2.5浓度较快回升;PM10和PM2.5浓度在偏西风下高于其他风向;PM10主要受局地源影响,而PM2.5主要受西北方向上的外来源影响。  相似文献   

3.
PM10-PM2.5冲击采样器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颗粒物研究中,分级采样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而冲击采样器是颗粒物分级采样的重要仪器.根据斯托克斯数,对PM10-PM2.5冲击采样器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PM10-PM2.5的捕集效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PM2.5冲击采样器具备理想的PM10和PM2.5捕集效率,PM10冲击采样器、PM2.5冲击采样器切割粒径分别为9.94、2.43μm,均在其允许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采暖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采暖对哈尔滨市大气颗粒物环境特征的影响,分别在采暖前、采暖期和采暖后采集TSP、PM10和PM2.5.分析了3种粒径颗粒物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粒径分布特征,并做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包括20种无机元素和两种碳成分.结果表明:TSP和PM10在12月、1月、3月和4月均超标,而在非采暖期均达到国...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期间利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的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气态污染物(SO2、NOx和O3)和颗粒物观测数据,分析了重庆市BC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能见度、颗粒物以及SO2、NOx和O3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观测期间BC年日均值为(4.86±2.37)μg/m3,浓度范围为1.32~11.54μg/m3。秋冬季BC日均浓度及相对偏差比春夏季高。BC和能见度呈负相关性。4个季度的BC与PM10、PM2.5和PM1日均值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小在夏季,最大在秋季。BC与O3日均值呈负相关性。BC与SO2,NOx日均值显著正相关,表明重庆市BC与SO2,NOx来源相近,即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不同组分的化学、生物污染特征,于2014年5月末连续采样一个月,采样后超声洗脱并冷冻干燥得到PM2.5颗粒物,在PM2.5颗粒物的基础上制备PM2.5水溶性组分和PM2.5单纯颗粒物,进而对PM2.5颗粒物及另外两种组分样品中的化学及生物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8种水溶性离子总质量占PM2.5各样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67.71%,33.37%,0.09%(依次为PM2.5水溶性组分、PM2.5颗粒物、PM2.5单纯颗粒物,下述数据也按此顺序描述);16种“酸提”元素总质量占PM2.5各样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4.84%,1.86%,0.78%;各样品中内毒素含量分别为0.054 7 EU·mg-1,0.433 3 EU·mg-1,0.041 9 EU·mg-1;PM2.5颗粒物可以检测到细菌16S rDNA、真菌18S rDNA,拷贝量分别为(2.6±1.0)×108个·g-1、(4.3±0.9)×108个·g-1。  相似文献   

7.
基于MOVES的轻型车颗粒物排放来源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数据对MOVES模型进行本地化修正,测算了轻型车颗粒物的排放来源以及粒径、组分构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部颗粒物中,轻型汽油车的非尾气排放PM10所占比例为72.70%,PM2.5为42.64%;轻型柴油车非尾气排放PM10所占比例为40.78%,PM2.5为15.41%。2种燃油车辆的尾气排放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尾气管排放,粒径集中在0~2.5 μm;而非尾气排放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刹车磨损,粒径集中在2.5~10 μm。轻型汽油车的尾气排放颗粒物主要组分为有机碳,轻型柴油车则为元素碳和有机碳。进一步分析不同速度下颗粒物排放变化发现:轻型车非尾气排放颗粒物随行驶速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尾气排放颗粒物则随速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非尾气排放颗粒物占全部颗粒物比例随速度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全部颗粒物中PM2.5的比例则随速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8.
高交通密度道路周边乔灌草型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杭州临安一高交通密度道路周边的乔灌草型绿地中监测了PM1浓度、PM2.5浓度、PM10浓度、温度、湿度、风速、气压、CO2浓度,研究了颗粒物的日变化规律、乔灌草群落对其的消减影响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PM1、PM2.5、PM10的日变化特征一致,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现象,3者与同一气象因子的决定系数基本相同;(2)道路两边的绿地宽度并不一定越宽越好,还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配置结构、植被密集程度及经济性;(3)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与湿度、气压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风速是影响颗粒物浓度的最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9.
重庆主城区春季典型天气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重庆大气超级站2010年春季典型天气时段的颗粒物实时监测数据,将β射线法和震荡天平法(TEOM法)的PM10监测值进行了比对,分析了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百分比例关系及10μm以下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大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β射线法与TEOM法的PM10监测结果基本一致,β射线法比TEOM法监测值平均偏低5.4%;PM2.5、PM1和PM0.5的数浓度均占PM10数浓度的98%以上;PM0.25数浓度占PM10数浓度的平均比例为34.9%,占PM1数浓度的平均比例为35.1%;TEOM法监测的PM2.5占PM10日均质量浓度平均比例为51.2%;β射线法监测的PM2.5占PM10日均质量浓度平均比例为56.9%,PM1占PM10平均比例为30.9%。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冬季城市和农村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化学组分等特征,本文分别采集分析了西安市区、安康农村冬季大气PM2.5颗粒物与PM0.1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5 μg·m-3),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其中农村样品中PM0.1颗粒物约占PM2.5颗粒物浓度的36.8%左右;所有颗粒物中有机碳远高于无机碳组分,而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显著高于农村浓度,说明城市空气中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从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来看,粒径为0.300~0.374 μm颗粒物具有最高数浓度和比表面积浓度,粒径为0.374~0.465 μm的颗粒物具有最高质量浓度;由于农村污染源较为单一,安康样品颗粒物浓度受燃煤和油烟的影响较大。此外,由于受燃煤机动车排放影响,西安大气中PM0.1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NO3-与SO42,而安康大气PM0.1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以SO42-与Ca2+为主, PM2.5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以NO3-、SO42-和NH4+为主,这与农村环境中使用燃煤、农田灌溉、家畜喂养以及有机质降解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永勇  贾瑛  李明  侯立安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12):6366-6371
为掌握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性,监测采集西安市某办公场所室内外PM2.5样品,统计分析PM2.5质量浓度特征,探究室内外PM2.5相关性、微观形貌以及矿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5.32和109.83 μg·m-3,冬季污染尤为严重。室内PM2.5受室外PM2.5影响显著,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90 0。室内PM2.5多为粒径小于1 μm的球状颗粒物,而室外颗粒物形状、大小不规则,室内外PM2.5均含有大量的碳、氧元素,其他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室内PM2.5中矿物多为非晶态物质,室外PM2.5主要由石英、赤铁矿和碳酸钙等矿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2.
因独特的发生时段与气象边界条件,夜间降雨(以下简称夜雨)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影响较大。利用珠江三角洲56个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记录的逐时大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数据及同期18个气象监测站记录的逐时降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夜雨和日间降雨(以下简称日雨)影响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的夜雨和日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并通过相关分析证明了降雨清除作用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降雨通过湿沉降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大气颗粒物,对PM10的清除效率高于PM2.5,其中夜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率相对日雨更高;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夜雨清除效果的优越性越明显;在降雨后6d内,夜雨和日雨对大气颗粒物仍存在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o和PM2.5的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s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是宁波市PM10、PM2.5的3大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于东莞市生活区(NC)点和工业区(ZT)点采集大气PM10/PM2.5/PM1样品,并检测分析了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粒径分布结果显示,PAHs和正构烷烃均主要富集在PM1上,而正构烷烃富集程度更高。PAHs环数分析结果显示,PM1中主导PAHs为6环,PM1~2.5和PM2.5~10中则为4环。利用特定比值法分析PAHs来源,结果表明,生活区NC点大气颗粒物中PAHs主要来自汽油车尾气、天然气燃烧、燃煤源和烹饪源,而工业区ZT点则主要来自柴油车尾气、燃煤和木材燃烧。通过主峰碳数、碳优势指数、植物蜡贡献率等方法分析正构烷烃来源,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东莞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主要贡献源,其次是高等植物蜡排放,贡献率约为10.9%~28.9%。化石燃料燃烧源贡献率对PM1的贡献率明显较PM1~2.5和PM2.5~10高。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冲击式尘粒分级仪对某燃煤电厂1、3机组静电除尘器进、出口烟气进行监测,分析了烟气中颗粒物排放规律和静电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除尘前烟气中以大粒径颗粒物为主,小粒径颗粒物含量相对较低.静电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差别较大,1、3机组的静电除尘器对平均粒径(d50)≥3.56 μm的颗粒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9.99%,对d50为1.01 μm的颗粒物的去除率则分别为92.75%、95.69%.除尘后烟气中PM2.5和PM10所占比例迅速增加,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中颗粒物以PM2.5为主.  相似文献   

16.
对包含春节节日的2014年1月16日至2月15日太原市环境空气中O3、NO2、CO、SO2、PM2.5、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及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利用Pearson分析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阶段,O3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基本不受其直接影响、呈单峰型,其他污染因子由双峰型变化为明显的三峰型,PM2.5、PM10污染突出,PM10增加速率高于PM2.5,PM2.5/PM10的3个谷值与污染因子的3个峰值相对应;分析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CO、PM2.5、PM10的影响均在0.01显著水平上相关,但对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污染水平,气温、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大,风速对其影响较为突出,风向与其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杭州城市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杭州市能见度下降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在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PM10、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结合晴天天气条件下的大气能见度,推算污染物和水汽分子对大气的消光散射,发现细微颗粒物的散射消光特性对杭州市能见度下降起主要作用,并得到能见度与细微颗粒物浓度比值(PM2.5/PM10)的关系;分析了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系数与PM2.5/PM10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对比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12年春季在重庆大气超级站进行的PM10和PM2.5手工采样与自动仪器的对比监测,分析了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的一致性及造成偏差的原因,并对PM2.5与PM10浓度的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P101M型颗粒物自动监测仪用于监测PM10时系统性误差偏高,仪器初始精密度存在负偏差;用于监测PM2.5时系统性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仪器初始精密度存在较大负偏差;PM10和PM2.5的手工采样和自动仪器监测值之变化趋势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PM2.5与PM10浓度比值范围在56.5%~90.4%,平均比值为(73.8±7.4)%。  相似文献   

19.
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2009年8月18~24日在某单位工作及生活区选取4个室内点和1个室外点进行颗粒物采样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粗颗粒(PM10)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而细粒子(PM2.5)的浓度水平较高,表明室内PM2.5的污染较重;室内与室外PM2.5比值显示,P...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02年在南宁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内,共采集了125个大气样品(按季节分别采集),初步调查了大气中颗粒物TSP、PM10、PM2.5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南宁市TSP、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67.5%、82.5%、92.5%,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到了PM10的63.5%左右。重污染区PM2.5的浓度超过轻污染区近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